第三卷 第一百三十八章 經(jīng)營
第一百三十八章 經(jīng)營
</br>
</br>在宋家用過晚膳,父女倆告辭回家。臨別之前,宋夫人親熱地拉著溫玉的手,囑咐她一定要經(jīng)常過來走動,還讓宋懿行親自送他們回府。
</br>
</br>到家后,溫如韜請宋懿行進(jìn)屋坐會喝杯茶再回。溫玉說道:“爹爹,我有事要與兄長說。您先去歇著,我陪兄長在院里走走。”
</br>
</br>溫如韜在晚宴上喝了點酒,他是個文弱書生,比不得一直在官場里打滾的宋華坤,酒量本來就差。又坐著馬車一路顛來,便覺有些不勝酒力,昏昏欲睡了。聽得溫玉這么說,便由得她去了。
</br>
</br>兩人出了房門,并肩在廊下徐徐而行。夜色已經(jīng)有些濃了,廊下亮起了點點昏黃的燈光,有種朦朦朧朧的美。溫玉回眸看了眼走在身側(cè)的宋懿行,問道:“你到底在想什么,為什么會答應(yīng)認(rèn)親,你應(yīng)該不會顧忌那些謠言才對?”溫玉確信那些謠言在短期內(nèi)能夠傳得這么開,他必定功不可沒。若是真對他有所影響的話,他是不會使這個力的。
</br>
</br>“我是在幫你啊。”宋懿行笑了笑,忽而又揚了揚眉,說道。“怎么,你不想我們成為兄妹?還是說,你想做我的二房?”
</br>
</br>“去你的……正房都沒娶,卻一直將二房掛在嘴邊,有你這么不著調(diào)的么?”溫玉瞪了他一眼,見他只是抿嘴輕笑,一副心情不錯的樣子,不免說道。“今后我們就是兄妹了,有些事情就別再胡說八道了。義父義母都盼著你娶妻生子,你就不要再三心二意,今天張家小姐明天李家小姐的,早些定了,免得二老為你擔(dān)心。”溫玉說完在心里默默地加上了一句,也免得我還要時刻提防你。
</br>
</br>宋懿行聞言,“呵呵”笑著說道:“我這是多了個妹妹,還是多了個娘親啊?”
</br>
</br>溫玉瞪了他一眼,冷冷地說道:“愛聽不聽。”
</br>
</br>“有勞玉兒妹妹擔(dān)心了,兄長自然也是有成家立業(yè)的心愿,只是我們母親說了,娶妻當(dāng)娶賢,不然會家宅不寧。而且子女聰明與否,多半都是隨娘親的,所以為了我們宋家的將來,擇妻必須格外慎重才行。”
</br>
</br>溫玉不由輕笑一聲:“你從哪兒得出來的謬論?一般來說,女兒像父親,兒子像母親,而且,這大多指的也只是外貌上,與聰明不聰明是不相干的。兩個極聰明的人,也有可能生出笨孩子呢”
</br>
</br>“那也是極少數(shù)吧,不能總拿千萬分之一的概率來說事。”宋懿行不以為意地笑笑。“母親很喜歡你,有時間,便來侯府陪母親說說話吧。對了,承爵分家的時候,將宋家名下的商號產(chǎn)業(yè)全部給了伯父家。偌大一個侯府的日常開支,光靠爵位附帶的田地收入以及我和父親的俸祿,維持得太過勉強(qiáng),所以娘親從外公那里要了一個商鋪過來,這幾天正在煩惱開什么鋪子。”宋懿行停下徐徐而行的腳步,回頭看著溫玉。“我和母親都沒有經(jīng)過商,父親更是除了吃喝玩樂就不會其他了。我看你在京學(xué)里開游戲社開得挺好的,應(yīng)該可以提供些經(jīng)驗和主意。”
</br>
</br>溫玉也不由抬眼看了看他,這家伙認(rèn)真正經(jīng)起來,還是很有氣質(zhì)和魅力的,卻不知為何他在她面前總是一副陰險小人的樣子。“我會的。”溫玉倒也是一直都在想開店的事情。她如今的游戲社雖然收入可觀,但畢竟客戶群體有限,開到外面,難保會門可羅雀,所以,終不是長久之計。正巧宋夫人也要開張店鋪,雖然她不一定能提得上建議,幫得上忙,但跟在她后面看看,熟悉一下正式的開店進(jìn)程和步驟,漲些經(jīng)驗,也是好的。
</br>
</br>宋懿行點點頭,說道:“不早了,我先回去了,改天再來看你。”
</br>
</br>“嗯。”他正經(jīng)起來,溫玉還真有些有習(xí)慣。等他走出好遠(yuǎn)之后,才反應(yīng)過來,匆匆喚了家里的長工送他出去。
</br>
</br>溫玉在宋家收了不少禮物,光看便知道價值不斐。她是做小輩的,雖說可以只收不送,但是畢竟只是義父母,不是嫡親的,總還是得送些回禮,方顯得溫家的教養(yǎng)。長輩送晚輩或許以貴重顯珍愛,晚輩送長輩,就要送心意了。而女孩子送長輩,無非也就是繡品畫像之類的東西了。
</br>
</br>溫玉將以前閑暇時候做的繡品都翻出來看了看,挑了一幅山水繡畫,準(zhǔn)備明天拿去裱了,送給宋夫人。宋華坤那邊的禮物,溫如韜幫她備著了,是一套茶器。這樣下來,就只剩宋懿行那邊的禮物了,溫玉看著手邊的一個香包和一個小布偶,琢磨了一下,決定還是送香包吧,普通一點。像劉朝緒,她就送過他好幾個香包了。
</br>
</br>將禮物準(zhǔn)備停當(dāng),溫玉就要再次去宋家登門了。溫如韜由于要重新回去任上了,便沒有陪同溫玉前去。他臨出門前,對溫玉說道:“爹爹的本意,是想讓你認(rèn)在宋家長房。畢竟現(xiàn)在宋華乾的職位只是比爹爹略高,加上你與世子的這層關(guān)系,咱們兩家勉強(qiáng)算是地位對等。不想,答應(yīng)的卻是宋家二房。”
</br>
</br>“宋懿行如今承著爵位,宋大人也已官至太仆寺卿,就算他們說只論家事,卻始終還是壓著我們一頭,唉,如今這弄得,還真像是賣女兒似的。”溫如韜對此感到分外郁悶,本想借此法打消那些傳言,如此一來,恐怕的舊的傳言剛退,新的傳言又要起來了。“宋大人雖然有些糊涂,卻是個良善之人,他家中之事,恐怕都是由宋夫人母子來決定。爹爹也不是想讓你做什么,只是提個醒。雖然認(rèn)了親,但宋家畢竟不是骨肉至親,萬事多留個心,不要吃了悶虧。”
</br>
</br>溫玉一一應(yīng)了。送溫如韜之門后,又遣了家中長工去瑞王府送信,告訴劉宜光自己今天去盛陽侯府還禮,明天再過去王府。
</br>
</br>到了侯府,宋華坤父子倆也都上朝去了,溫玉直接被丫環(huán)領(lǐng)進(jìn)內(nèi)堂。三位姨娘正在宋夫人房里說話,宋夫人便將溫玉介紹給了三位姨娘。相互見禮時,溫玉便已經(jīng)將三位姨娘細(xì)細(xì)打量了一番。雖然各有各的美貌,卻都不及宋夫人的風(fēng)韻。而且,更重要的是,她們都沒有子女,溫玉便猜是不是宋夫人在暗中做了手腳。坐著無聊地閑話了一番,宋夫人果然便說起了店鋪的事情。
</br>
</br>“真是不當(dāng)家,不知柴米油鹽貴。更何況,咱們這么大一個侯府,每天的開支實是驚人。早知如此,當(dāng)初就算多花點錢,也要從長房那邊買間鋪子下來。如今雖然靦著臉從娘親那邊要了間鋪子來,咱們家卻是一屋子都不懂經(jīng)營之人,完全不知從何入手,真是愁煞人了……對了,聽懿兒說,玉兒在京學(xué)里開有一家游戲社,而且經(jīng)營得很好?”
</br>
</br>宋夫人怎么說都是商戶人家出身,怎么可能會不懂經(jīng)營之道,這話說得分明是想考考溫玉的見識。溫玉詳細(xì)地介紹了一下游戲社,然后說道:“京學(xué)里畢竟與外面不同,雖說經(jīng)營游戲社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卻不足以借鑒。不過,成親之后,游戲社就只能放棄了,所以必須另謀出路。所以,義母若是籌建鋪子,還請將女兒帶在身邊,長個見識。”
</br>
</br>宋夫人笑著說道:“我們這些個人,可就數(shù)玉兒最有經(jīng)驗了。母親我可還是巴巴地等著玉兒給些建議呢”
</br>
</br>溫玉見左右躲不過,只得理了理頭緒,說道:“關(guān)于經(jīng)營之道,我倒是曾在一些書上看過,不知母親這回的店鋪是新鋪子,還是有過經(jīng)營的老鋪子?”
</br>
</br>宋夫人說道:“是全新的鋪子。東市擴(kuò)建了,新辟了一條街。父親從官府手里買了兩間,知我有需,便勻了一間給我。”
</br>
</br>“那義母可想好要開什么鋪子?”
</br>
</br>宋夫人嘆氣道:“就是連開什么鋪子都想不好,才一籌莫展啊”
</br>
</br>溫玉想了想,問道:“既是新擴(kuò)的,可知左右、或是同一街道的,都是些什么鋪子?”
</br>
</br>“這倒是不知。”
</br>
</br>“我也沒有這方面的經(jīng)驗,既然母親問我,我便說說自己的想法。若是說錯了,母親也勿怪,只當(dāng)女兒是年紀(jì)小,不經(jīng)事。”
</br>
</br>宋夫人微笑地看著溫玉,說道:“玉兒不必這么緊張,不過就是母女間聊下經(jīng)營之道罷了,哪有什么見怪不見怪的?”
</br>
</br>溫玉知道宋夫人是想看看她的見識,為了不被看輕,溫玉琢磨了一番,說道:“依女兒之見,有兩個可行之法。一是承著外祖家的生意做,這樣貨源和客源都有保障,又有經(jīng)驗可循,比較省力。但問題在于外祖家在那條街也有鋪子,怕會形成競爭。第二個法子,就是看左右賣什么。若是大家都賣同類的東西,其實也是好事,可以形成特色街。久而久之,有了名氣,以后大家要買此類東西,就會自然而然地來這條街上。有客源,自然一切皆有可能。”
</br>
</br>宋夫人點點頭:“玉兒說得有些道理,不過這么說來,還是得去那條街上走走才行。”
</br>
</br>“嗯,最好還是實地看看比較好。”
</br>
</br>宋夫人頷首,當(dāng)即便吩咐下去備車,她要與溫玉一起去東市一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