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媒介帝國
    郭淡并未在忽悠朱翊鏐,他確實不在意自己口袋里面有多少錢,只不過他沒有說完而已,之所以他不在意,那是因為他喜歡用別人的錢。
    而且,朱翊鏐注定要比徐繼榮他們更有錢,原因很簡單,天津衛(wèi)港口就是他的潞王府,一旦海外計劃成功,那么大量的銀子將會從那里登陸,到那時候,朱翊鏐就是真的要做金馬桶,郭淡也不會去阻止的。
    其實天津衛(wèi)那邊已經(jīng)在開始動工了,只不過是非常低調(diào)而已,而郭淡如今干得這些事,也是希望能夠吸引大家的目光,為天津衛(wèi)那邊打掩護。
    事實上也取得非常大成功,大臣們的目光都集中在一諾牙行和五條槍,他們已經(jīng)忘記天津衛(wèi)的潞王府,就連潞王自己都忽略了這事。
    在安撫完朱翊鏐之后,郭淡開始著手建設(shè)五條槍的架構(gòu)。
    縱向可分三大部分。
    運營方面還是全權(quán)由牙行負責,這當然是確保牙行對五條槍絕對控制權(quán),畢竟其余的那幾個大股東可是非常不靠譜。
    五條槍就是負責技術(shù)研發(fā)和生產(chǎn)。
    質(zhì)檢方面,也是由牙行負責,以前的牙人就專門負責各類貨物的檢驗,辨貨是他們最擅長的。
    這是一種全新的架構(gòu),將生產(chǎn)、運營、運營徹底分開,小農(nóng)經(jīng)濟下的家庭模式,都是自產(chǎn)自銷,但問題天下間沒有幾個是全才,又會生產(chǎn),又會銷售。
    人才也將會得到進一步細分。
    但這個是潛移默化得,沒有太多人關(guān)注這個,大家都在關(guān)注著五條槍橫向得架構(gòu)。
    而橫向架構(gòu),郭淡不是一次性放出去的,他是一個一個的放,以此確保五條槍的關(guān)注。
    郭淡首先爆出一個巨大的內(nèi)幕消息。
    就是他提出了“版權(quán)”概念。
    因為他要搞連載,那就得請人來寫,肯定是要給酬勞的。但是當今天下,寫書是不怎么賺錢的,只要你的書寫出來,人人都可以印,人人都可以抄。
    對于作者而言,幾乎都是愛好,一般也都是一些閑官在寫,這些人又不缺錢,又無所事事,那就寫書作樂,寄情于書。
    不引入“版權(quán)”的概念,那就不知道該怎么算錢。
    但他不是向后世那樣去解讀版權(quán)得,因為后世是有專門的法律,如今沒有,郭淡也沒有資格建議朝廷去針對版權(quán)立法。
    他對于“版權(quán)”的解釋非常簡單,就是尊重作者的勞動成果。
    既然是尊重,那就是主觀意愿,不是成文規(guī)定,所以這“版權(quán)”也是僅限于五條槍。
    不過郭淡壟斷者印刷行業(yè),你要抄,估計也就是抄給自己看。
    小抄本不會傷害他太多的利益。
    合作模式,就是作者主動投稿五條槍,通過之后,雙方再簽訂合作契約,由五條槍印刷,賣出多少錢,扣除印刷成本,作者將與五條槍五五分賬。
    其實這并非是郭淡最初的構(gòu)想,他最初是打算直接聘請別人來寫,但是徐姑姑提醒他,能夠?qū)憰娜瞬灰姷迷敢獬蔀槟愕南聦伲蔀槲鍡l槍的人,哪怕是來到五條槍,他們也不見得會聽你們的話。
    這勢必會引發(fā)很多矛盾,甚至于失敗告終。
    郭淡這才調(diào)整合作方式,用一種更加靈活得合作方式。
    這頓時贏得不少讀書人的支持。
    你這奸商,可算是想起我們讀書人了,真TM不容易,如今那些工匠都已經(jīng)比我們讀書人更加有錢了。
    士林中也有不少人是非常支持郭淡的“版權(quán)”概念。
    然而,這利好得消息,可不止如此。
    郭淡將他正在籌備的戲曲團,也都歸于五條槍旗下,成為一個專門子作坊。
    其目的就是要將搬上舞臺。
    這在當下也并不是什么令人感到驚艷的想法,因為就當代文娛而言,一般家,同時又兼顧戲曲家,這是一脈相承的,所以郭淡這么做是合情合理的。
    而就郭淡而言,五條槍有模特,有,有畫冊,戲曲團得出現(xiàn),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但是卻引發(fā)了大家極高得期待,因為戲曲大家都感興趣,畢竟當下的娛樂活動太少,而且當下最好的戲曲團隊都是在宮中,民間的是良莠不齊,而五條槍出品,那是必屬精品。
    因為自三劍客誕生以來,就是走高端路線,如果不算那打著小方格的尼姑系列,那么所有的產(chǎn)品相對這個時代而言,就是最完美的,找不到任何瑕疵。
    當然,郭淡畢竟不是文藝青年,他可沒有打算投身于藝術(shù)行業(yè),他也不會忘記商業(yè)宣傳,繼馬報之后,五條槍將會又推出一款報刊,名為---商品報。
    顧名思義,就是專門介紹商品或者店鋪的。
    其實就是打廣告,在后世廣告都沒有幾個人看,但是如今可沒有廣告一說,廣告對于當今的人而言,也可以是非常精彩的。
    而且意義深遠。
    商品報的出現(xiàn),將會進一步瓦解小農(nóng)經(jīng)濟,如今的商業(yè)模式,許多都還小作坊,家庭式,輻射范圍只在一個很小得區(qū)域,甚至可以說,不是純粹的商品,用貨物來形容更為洽淡。
    商品報得出現(xiàn),會將這些貨物變成商品,輻射范圍將會大為提高,甚至擴展到全國,同時讓大家有一個清晰認識度,因為商品報的出現(xiàn),必然就會引入品牌概念。
    最最最最重要的是,商品報和馬報一樣,都不涉及到思想,不涉及到學問,只是介紹商品,朝廷也沒有理由去禁止商品報。
    除商品報之外,五條槍還會推出一版刊物,就是“生活報”。
    “生活報”意在推廣一些生活上的小技巧。
    但其實是涉及到科學方面的,只不過如今人們對科學不感興趣,也不知道這是個什么玩意,作為商人不可能去賣一款大家都不在意的東西。
    所以郭淡就用生活在做包裝,這人人都要生活,必然會得到大家的關(guān)注。
    從而引入科學的概念,為將來發(fā)展打下基礎(chǔ),畢竟郭淡不是科學人才,他只能作為引路人。
    故此“生活報”也有投稿的方式,讓大家都出來分享自己生活上的一些技巧和發(fā)現(xiàn)。
    而針對令五條槍發(fā)跡得畫冊,郭淡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動,而其中最重要的畫冊,就是“才子佳人”。
    以前的“才子佳人”系列,多半都是畫一些俊男美女,雖然其中也有廣告植入,但是定義還是“才子佳人”。
    但是經(jīng)過改動得“才子佳人”,將有著清晰的定義,就是時裝報。
    里面將以衣服、首飾為主,人物就變成模特。
    而關(guān)于春宮畫,五條槍也終于是厚著臉皮給挑明了,以前五條槍對于春宮畫,那都是含糊其辭,沒有給個說法,甚至都沒有公開承認過五條槍印刷春宮畫,雖然大家都知道。
    但是這市場決定一切,其實明中后期,春宮畫是非常流行,可以說是一種流行文化,朝廷也沒說明文禁止,因為士大夫階層也喜歡,許多大畫家都畫春宮畫,其中代表人物就有仇英和唐伯虎。
    如果以冊來算,四大名著加在一起,也不及衛(wèi)輝府春宮畫的銷售量。
    而且春宮畫已經(jīng)輻射到周邊產(chǎn)品,段長存在衛(wèi)輝府的瓷器坊,就專門和五條槍合作,推出一款印有春宮畫的瓷器,賣得也是非常火爆,供不應(yīng)求,人家都當成是收藏品。
    這么豐厚的利潤,要再不給人家一個正式得名聲,那也說不過去。
    郭淡將其取名為“閨”。
    言簡意賅。
    而這一些再加上開封府的一諾學報,幾乎就是包含了一切,一個龐大的媒介帝國,已經(jīng)初露崢嶸。
    這些消息傳出去之后,效果是立竿見影。
    京城的富商都跑來牙行,洽談與五條槍的合作事宜。
    牙行會議室。
    “各位,這商品報其實想想也挺簡單的,不難想到,為何以前就沒有人想到弄個商品報?”周豐非常納悶得說道。
    城南造紙坊的東主何宣便道:“別說以前,就說現(xiàn)在,郭淡已經(jīng)告訴大家,這買賣能賺錢,只怕也沒有人做得了,光說把商品的圖案印到紙上,那可也是非常難得,但是對于五條槍而言,就是非常簡單。”
    秦莊道:“就算有這技術(shù),我看也很難賺錢,要沒有衛(wèi)輝府,我今兒可能就不會來了,我家以前賣的綢緞,跟其它的綢緞在都差不多,量也就那么多,放不放在報刊上,并沒有多大的好處。但是如今可不一樣,如今衛(wèi)輝府每天都生產(chǎn)出不少的衣物來,就怕找不到買家,這當然要宣傳宣傳。”
    周豐點點頭道:“是這么個道理,我金玉樓的狀元紅在江南能夠賣得好,也多半是因為畫冊,我的金玉樓還沒有去,狀元紅在江南已經(jīng)是家喻戶曉,故此今兒我才特地趕了過來。”
    正當這時,郭淡推開門,從外面走了進來。
    “抱歉,抱歉,剛好出了點事,讓各位久等了。”
    郭淡向大家拱手言道。
    曹達笑道:“無妨,無妨,我等都知道賢侄最近非常忙,我們還害怕打擾了賢侄。”
    “一點都不打擾。”
    郭淡坐了下來,笑道:“各位能來這里,我可是高興還來不及。我知道各位前來,一方面是想洽談向五條槍供貨的買賣,一方面是希望將自己商品登上商品報。”
    周豐笑道:“真是什么都瞞不過賢侄。”
    郭淡笑了笑,道:“不錯,我們五條槍股份制之后,將會擴大產(chǎn)量,確實需要更多的供貨商,關(guān)于這一點,我們不會有任何改變,看我們需求怎樣的貨物,以此來判定與誰合作。
    到時我會告訴你們我們需要怎樣的材料,你們拿自己的貨物出來競標。哦,我再多說一句,我知道有些人,一方面賺的我錢,一方面又在罵我。”
    此話一出,在坐的人,皆是神色一變。
    這原料供應(yīng)商很多都是大地主,他們背后的東主可能就是朝中的權(quán)貴們,他們一方面又跟郭淡做買賣,但另一方面又總是罵郭淡。
    郭淡笑道:“別緊張,我就是想說明一點,你們在罵我之前,先判斷自己的貨物是不是獨一無二的,貨物量和價錢又是不是有絕對的優(yōu)勢,如果你們有這優(yōu)勢,那就盡情的罵吧。但如果沒有的話,我想大家應(yīng)該能夠理解這一點,因為任何一個人都渴望與友好得伙伴合作,而不是在背后捅刀子的。”
    大家都是尬笑地點著頭,心里卻在想,你小子厲害了,長脾氣了。
    事實就是如此。
    商人也是非常現(xiàn)實的。
    以前是郭淡求著他們,當時地位也就那樣,沒有辦法,如今他壟斷著整個行業(yè),他還怕找不到貨?
    誰跟他合作,誰就發(fā)財。
    至于地位,如今可也不太好說了。
    你罵一句,我就讓你沒了上百,看你能夠罵多少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