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回鄉(xiāng)
趙安義和趙老爹一直在村口伸長脖子觀望,有路過的村民見狀,好奇發(fā)問:“安義,你和趙叔在這兒看啥哩?”</br> 漢子往村口那邊看了兩眼,卻什么也沒發(fā)現(xiàn)。</br> 趙安義今天高興,和人說話嘴邊都帶著笑:“我二弟要回來了,我和爹來接他。”</br> “啥?趙解元要回來了!哎呀,你和趙叔咋不早說啊,不行不行,我得快去通知村長,這可是大事兒!”</br> 前些日趙之暉中舉人的消息傳來后,村里沸騰了好一陣兒,平昌縣這么些年來一直沒人中舉,今年一下中了兩個,其中一個還是在他們桂花村,怎么能讓他們不興奮。</br> 而且聽說趙之暉中的可是解元,村里大部分人其實不大明白解元什么意思,只聽說是頂頂厲害的意思,就算在舉人里也是最厲害的舉人。</br> 最厲害的舉人,了不起啊!</br> 這種光宗耀祖的事情,桂花村的人們可不會吝嗇地不宣揚出去。幾天時間過去,幾乎全縣的人都知道了這個消息,原來這次的解元竟然是桂花村的趙家人!</br> 如今的桂花村可謂聲名大噪,村里人出門,腰桿挺得筆直,就算是縣城里的工頭們也不敢再黑心克扣工錢了。</br> 畢竟,如果趙之暉將來能夠考上更高的功名,成為朝廷的官員,趙家那可就是直接改換門庭了。</br> 趙家的金疙瘩要回來了,村里人怎么可能不來接!</br> 那漢子說完直接往村長家的方向跑去,他要快點去通知村長。</br> 趙安義和趙老爹無奈的對視一眼。</br> 趙老爹罵道:“二郎都說了,先不要大肆宣揚,等他明天再去拜訪村中長輩,你怎么就嘴快說出來了啊!”</br> 趙安義委屈,他就是太激動了嘛。</br> 趙老爹白了他一眼:“這下好了,一會兒村里人肯定都會圍過來,到時候二郎什么時候能回家休息都不知道。”</br> 趙永年面上是嫌棄趙安義,嘴邊卻不自覺露出一抹驕傲的笑。</br> 這可都是趙之暉自己掙來的面子,他當然高興!</br> 果然,沒一會兒烏泱泱的人群就往村口這邊來了。</br> 有一個專門做紅白喜事,會嗩吶和打鼓的匠人,把自己家里的家伙事兒一起搬了來。</br> “哪兒呢,哪兒呢,趙舉人到了嗎?”</br> “還沒到,馬上就到了,快快快,快把鞭炮拿出來!”</br> “哎喲,別擠著村長了,快讓村長過去。”</br> 村長趙保田年紀大了,慢了一步,好不容易才從人群中擠出來。</br> 見眾人鬧哄哄的,立馬中氣十足開始指揮:“別擠!給我到路兩邊站好,大鼓擺上……那誰家小孩兒,看好了!”</br> 等都安排好了,才來到趙安義和趙永年這邊。</br> “永年啊,趙舉人他說什么到了嗎?”</br> 趙之暉中舉人后,村里人再也不敢叫趙之暉或者趙二郎了,都是恭敬的稱呼一句,趙舉人。</br> “馬上就到了,二叔公您先歇歇……”</br> 話音未落,就聽趙安義大叫:“爹,我看到馬車了,那里!二郎回來了!”</br> 一聽馬車到了,趙永年也不管村長了,一馬當先的迎了上去。</br> 有節(jié)奏的鼓聲和嗩吶聲也開始響起,噼里啪啦的鞭炮把拉車的馬嚇了一跳,停下不愿再走。</br> 趙之暉和辛月只能下了車,先去招呼村里人,馬車讓花影和栓子后一步趕回家。</br> “趙舉人,您回來了!”</br> “趙舉人真是了不起啊!”</br> “我就說趙舉人那一看就是富貴的相,肯定是文曲星下凡!”</br> “辛月有福氣呀,能嫁趙舉人這么好的夫君!”</br> ……</br> 眾人一陣恭賀,趙之暉和辛月客氣回應(yīng),他甚至感覺到有小孩兒仗著人小,偷偷鉆進人群摸了摸他的手。</br> 摸完后自覺沾染了文曲星的才氣,興奮的跑開。</br> 趙之暉一陣無奈,這就是他為什么不想公布回村時間的原因,還好只是在村里。</br> 等把眾人都送走,天色已經(jīng)全黑了,他狠狠松了一口氣。</br> 辛月心疼的端來一杯茶水。</br> “二郎,說了這么久話,先喝杯茶吧,飯菜早已備好,稍微熱熱就可以開飯。”</br> 趙之暉把茶水一飲而盡,干咳的喉嚨得到滋潤舒服不少。</br> 今日得早些休息,等明日得到消息的人更多,肯定會有人來拜訪,接下來幾天估計都不得清凈了。</br> 飯桌上,一家人都有些沉默,不是不高興,而是臉有些笑僵了。</br> 吃的差不多了,趙安義揉揉臉:“二郎,你這次能在家待多久?”</br> 其他人也放下了碗筷,望著趙之暉。</br> 他們都知道趙之暉明年就要考會試,去京城路途遙遠,可能今年年底就得出發(fā)。</br> 還要回去府城溫習讀書,在家的時間估計不會太長。</br> 趙之暉放下碗筷:“可以在家待一個月,已經(jīng)給老師說好了,十月我再回府城。”</br> 劉桂芳驚喜出聲:“太好了,那這次可得好好歇歇,你想吃什么,娘明天給你做。”</br> 趙之暉一走就是一年,雖然考中舉人,讓她很自豪,但中間因為災(zāi)情的原因過年都沒能回來,今年過年也不能待在家,劉桂芳有時想起都要流淚。</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