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番外五
廣平府碼頭熙熙攘攘,車來車往,趙安義早早就來了碼頭占位,三輛馬車齊頭并站,擋出一大片空地,他自己則單獨下車,時不時朝外張望。</br> 趙之暉這次回來是專門包的一整艘船,辛月可能會用到的所有東西他能想到的,全部都帶上了,還專門請了京中著名的大夫跟隨。</br> 連在家里用慣了的軟榻他都帶上了,就怕辛月出什么狀況。</br> 馬上就要到廣寧府,辛月躺在軟榻上,含笑看著自家夫君吩咐下人們收拾東西。</br> 小曈曈坐在一旁的小凳子上,接了給娘親扇扇子的活計。</br> 雖是已經(jīng)入秋,但有喜的人體溫會升高,辛月仍然覺得炎熱,趙之暉便專門給兒子布置了任務(wù)。</br> 等他收拾的差不多,辛月趕忙遞上茶水。</br> 趙之暉接過后,一飲而盡。</br> 她還想著去倒一杯,趙之暉攔住了人:“快歇著去,我自己去倒。”</br> 辛月不高興:“我都歇了一路了,讓我活動活動吧。”</br> 曈曈:“我去,娘親要乖,我給爹爹倒茶!”</br> 趙之暉握著她的手,安撫道:“你看,兒子都比你乖,等下船了再讓你活動,這船上搖搖晃晃的,要是摔著了,我會心疼的,嗯?”</br> 說這話時,他沒有避著下人,看著翠竹揶揄的眼神,辛月難得有些臉紅。</br> 半個時辰后,船終于靠了岸,翠竹指揮著下人們搬東西,趙之暉只負責扶辛月下船,身后跟著蹦蹦跳跳的兒子。</br> 這次少書沒有跟著回來,他留在了京城,翠竹便接過了管事的擔子。</br> 等下了船,大哥趙安義眼睛一亮,立馬迎了上來。</br> 拍了拍趙之暉的背:“二弟,弟妹,這一路辛苦了,馬車已經(jīng)備好,我們先去石先生家。”</br> 趙父趙母和于清都還在村里,趙安義是被專門派出來接人的。</br> 曈曈小臉兒紅彤彤的,身上穿著專門做的儒衫,看上去穩(wěn)重又透著點兒孩童的天真可愛:“大伯好。”</br> 趙安義低頭看著自家侄子,一下笑開了,這簡直就是趙之暉的翻版。</br> 稀罕的把曈曈抱起來,眾人一起上了馬車。</br> 路上曈曈講著在書院里的趣事,把趙安義逗得哈哈大笑,叔侄倆幾年沒見過的些許陌生感全消。</br> 等下馬車時,曈曈是被趙安義抱下車的,也更加親近這個大伯。</br> 幾年過去,石先生更加蒼老了,原本還算挺直的背脊都有些佝僂。</br> 不過精神很好,拍著趙之暉的肩膀連連夸贊。</br> 知道趙之暉在這場戰(zhàn)役中發(fā)揮了什么作用,石老很高興,也很驕傲。</br> 夸贊后又口是心非的念叨了一句:“你小子,我的大壽都敢不來,要不是看在小孫孫的份上,我可不會放過你。”</br> 趙安義聲音含笑,知道自家老師不會真的怪他:“老師,我?guī)Я司┲泻镁疲瑢3探o您賠罪的。”</br> “哼!別以為一壺酒就把我打發(fā)了,走走走,去書房我先考校一番,要是退步了,就給我小心你的手掌心吧。”</br> 趙之暉無奈的看了偷笑的辛月一眼。</br> 石老從來都不是個溫和的老師,更何況這個時代的師徒都是這樣,此前教授趙之暉時,他可沒少挨過戒尺。</br> 也就是后來功課做得越來越好,漸漸的沒再見過石老書房的戒尺了。</br> 曈曈好奇的看著石老。</br> 哇!這個爺爺好厲害,居然敢打爹爹哦!</br> 京城里皇帝姨父都沒打過爹爹,應(yīng)該沒打過吧,這可是太子哥哥告訴我的。</br> 石老看曈曈瞪著清亮的雙眼,把小孩也給拉上了,說要檢查功課。</br> 曈曈欲哭無淚,早知道就不看爹爹的熱鬧了。</br> —</br> 書房內(nèi),石老逗弄了一番,簡單問了曈曈幾句,就把小孩放走了。</br> 這才和趙之暉聊起正事。</br> 石老:“大軍什么時候回來?”</br> 趙之暉翻出石老的茶葉,一邊放茶葉,一邊答道:“應(yīng)該快到了,這次領(lǐng)兵的是安王世子,副手乃是孫永平孫將軍,不會有什么意外。”</br> 石老點頭贊同,旁人不知道,他卻是知道的,安王世子早些年一直跟著夏振同學(xué)習(xí)兵法,聽說學(xué)的不錯,這朝也算接了他的衣缽。</br> “夏老兒最頭疼的匈奴一事終于了了,他是不是想致仕了?”</br> 趙之暉動作一頓,岳父沒有明說,但他已經(jīng)猜到了,皇上應(yīng)該也有所預(yù)料。</br> 石老提上一旁熱好的水,接過趙之暉的活計,親自倒水泡茶。</br> “呵呵,致仕了也好,養(yǎng)養(yǎng)花種種草,逗逗小孫孫,這可比在朝堂中舒心安逸多了,要不然我也不能活這么久嘍!”</br> 趙之暉無奈:“老師!”</br> 石老翻了個白眼:“這正好合了皇上的意,下一代可以領(lǐng)兵的人物已經(jīng)培養(yǎng)好了,夏家一系和皇室各占一半,武將們沒有話說,夏振同理所應(yīng)當該退位了。”</br> 明面上確實是各占一半,其實這兩個人都是十足的忠心之人,安王世子鐘銘就不說了,本就和太子十分親近。</br> 孫永平原本就是夏家一系的人,他上位不會有人反對,同時雙方可以互相抑制,避免擁兵自重。</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