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武器
把曈曈的事交代好,趙之暉放心不少,希望這次真的能把臭小子身上的肥膘減下去。</br> 自從小孩兒開始發(fā)胖,他就有意識的控制起曈曈的飲食,但敵不過家里人暗地里時不時的投喂,這次說清楚了,投喂的事應該會杜絕了吧。</br> 這五年間他可不是外人看見的每日待在翰林院或者文淵閣中發(fā)呆看書,偶爾才去東宮給太子講經(jīng)史,日子過的逍遙。</br> 他每日忙著呢,不然也不會任由自家兒子的體重飛速上漲,要是他真的認真起來。誰來投喂都沒用。</br> 生辰宴后,趙之暉照常去翰林院點卯,之后便轉身往文淵閣去了。</br> 一路上想著今日早上曈曈哭唧唧賣慘的表演,心中大好,就算途中遇到了孔瑜潤,趙之暉依然熱情的打招呼:“孔大人早,你可真是勤勉啊,這么早就去了文淵閣?”</br> 孔瑜潤:“趙大人早,我去查查資料,正準備趕回去。”</br> “行,那我就并不耽誤孔大人了,慢走不送。”</br> 孔瑜潤笑著點點頭,轉身就走,一點不耽擱。</br> 趙之暉搖搖頭,孔家老爺子兩年前致仕了,孔家長子也就是曾經(jīng)的翰林院掌院學士孔應通升任內(nèi)閣,不過朝中大半官員都明白。</br> 這位的種種行事,背后都是有人指點的,不過就是換了個人來辦。</br> 在他看來,這可不是一個好辦法,長此以往下來,孔應通終會失去自主性,孔家最后能靠的可能只有一個孔瑜潤。</br> 趙之暉悠哉悠哉的走向文淵閣,到了閣內(nèi)看守的苑丞恭敬起身:“趙大人早!”</br> 他點點頭,繼續(xù)往閣內(nèi)走去,到了兩座高大書架中間,按動了兩下墻壁,面前的雪白墻面內(nèi)傳來隱隱的轟隆隆聲,打開了一條黝黑的密道。</br> 拿起一旁的蠟燭,趙之暉沿著密道來到宮外,坐上了早就等候在一旁的馬車。</br> 剛到城外,便聽見遠處一連十幾聲炸響!</br> 趙之暉一驚,后又一喜,連忙下了馬車跑往聲音來處。</br> “太好了!殿下,我們終于成功了,嗚嗚嗚……”</br> 四年啊,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實驗終于有成功了!</br> 周圍看守的御林軍也是滿臉激動,但還是恪守軍紀的站在原地,沒有其他動作。</br> 趙之暉跑到的時候太子已經(jīng)拿到了那柄實驗成功的火槍,看著依然灼熱但并沒有任何裂痕的槍管,他滿意一笑。</br> 太子已是十五歲的少年,長相英俊,因為日常喜歡冷臉,渾身氣勢逼人,讓人不自覺的懼怕,這會兒卻笑得像個孩子。</br> “老師,火槍實驗成功了,這次煉制的槍管能夠承受住連續(xù)開槍的高溫!”</br> 雖然被敬稱為老師,但兩人其實沒有行過拜師禮。</br> 趙之暉接過太子遞來的黑色火槍,這會兒槍管已經(jīng)漸漸冷卻,他比太子更加仔細的檢查,甚至命令人把槍管拆開,查看內(nèi)里。</br> 看完后長舒一口氣,看向一旁的太子,肯定的用力點頭!</br> 其實最開始趙之暉并沒有想把火槍的事說出來,究其原因是他根本解釋不了,桂花村出身的平民書生,為什么能知道威力如此之大的武器?</br> 書上看來的?比他博覽群書的官員不在少數(shù),為什么他們沒有看見,就你看見了?太子和皇上可不是鄉(xiāng)下那些好糊弄的村民。</br> 所以第一年時,他只給太子講了一些關于民生方面的事務,都是這個時代有跡可循的。</br> 后來和太子閑聊時,問起他為什么要那么執(zhí)著于要攻打匈奴,就趙之暉所知,太子一直在京城長大,從未去過邊關。</br> “趙大人,你看過之前關于邊關的奏折嗎?”</br> 趙之暉不明所以,搖了搖頭。</br> “我忘了,趙大人入朝晚,那個時候匈奴已經(jīng)被打退回去了。”</br> “狄平府地動那一年,匈奴的首都同時也發(fā)生了地動,他們那邊地廣人稀,其實百姓傷亡還好,但貴族們馴養(yǎng)的牛羊逃不過去,死傷大半,他們沒有了過冬的肉食,只能來我們這邊搶劫。”</br> “邊關守將被地動嚇得驚魂未定,一時不察,被攻入城中……”</br> 說到這里太子閉了閉眼,趙之暉拳頭不自覺握緊。</br> “邊關城內(nèi)沒能逃出去的三萬人全部被殺,年輕的男人當場殺了吃肉,年老的丟在路邊不管,女子不管老少全被聚集在一起,等被……也逃不過被殺的命運,將士們的頭顱皆被砍下做成京觀尸塔擺在城前示威。”</br> 太子說話的語氣云淡風輕,但眼中含有的殺氣讓趙之暉不敢相信他當時只是一個十一歲的孩童。</br> 停歇片刻,太子壓下情緒,繼續(xù)道:“我確實沒有親眼所見,但邊關將士來京匯報時我躲在龍椅后面全部聽見了,父皇發(fā)現(xiàn)我后沒有怪罪,反而問我應該怎么辦,我毫不猶豫的說殺,父皇笑了,我很疑惑他為什么笑。”</br> 第二天太子就知道了,他被父皇帶去了早朝,藏在后殿中清楚聽見了朝臣們提出的解決辦法。</br> “陛下,匈奴受了災,不足為懼,他們不過是想要些糧食過冬,我們大慶存糧豐厚,只要給些糧食解決他們過冬問題,肯定會對大慶感激涕零的!”</br> “是呀陛下,狄平府地動剛剛平息,不宜發(fā)動戰(zhàn)爭勞民傷財啊!”</br> 朝上有武將聽不過去,當朝啐了一口:“呸!你們說的什么屁話,強盜都打進家門口了,你們還想著送好處給人家,怎么這么缺心眼兒啊!”</br> “匹夫無禮,現(xiàn)在最緊要的是要解決狄平府的事,先安撫住匈奴不要再進攻,攘外必先安內(nèi)!”</br> “我他媽讀書少你別驢我,分明就是不想我們武官立功,我看就得先把你們這些文官給安咯!”</br> ………</br> 朝廷上大吵一氣,太子年紀小,第一次圍觀早朝,有些懵,但他很聰明,片刻后就開始觀察發(fā)言的那些文武官員,清楚的看到了他的外祖孔大學士給其他文官使的眼色。</br> 此后很長一段時間,太子總會從夢中驚醒,他夢見邊關死去的百姓和將士質(zhì)問他,身為一國儲君,為何不給他們報仇!!()穿越古代,科舉日常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網(wǎng)最快。</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