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沒有永遠的敵人(第二更)
    ,最快更新鋼鐵雄心之艦男穿越記 !
    歷史上在1945年,英奸丘吉爾被趕下臺后,接替他的是現(xiàn)在的工黨黨魁艾德禮,隨后的幾個月里,德國戰(zhàn)敗投降,日本也很快步德國的后塵完蛋。
    此時,蘇聯(lián)雖然得到了半個東歐,自身卻元氣大傷,英國雖然人命損失不大,卻也財政接近破產,只有美國,一枝獨秀的美國的,憑著其強大的軍力,以多得嚇死人的海軍,一舉成為世界霸主。
    此時的英帝,仍然不甘就此退出世界的舞臺,仍然想掙扎一二。丘吉爾的鐵幕演說,將世界兩極化,想引發(fā)美蘇對抗,讓大英帝國借此喘上一口氣,然而美蘇兩國政府首都不是傻瓜。
    從1945年后到朝戰(zhàn),美國基本上就在忙一件事,徹底拆掉攪屎棍英國,確立自己在資本主義世界唯一的話事人地位。
    1945后的那十幾里年里,英美關系是多么奇葩。
    從英國人的角度來說,傳統(tǒng)的大陸政策導致其對希特勒控制歐陸產生恐懼,由此導致導致了一系列混亂的決策,以致催生了丘吉爾這個頭號英奸。為了讓美國成為盟友,丘吉爾基本上把大英帝國能賣的都賣了:1)加勒比的幾乎所有海軍基地2)英國所有尖端科技的圖紙,包括雷達,原子彈的理論驗證等等3)英國本土和所有殖民地向美國完全開放。
    在真實的歷史上,英國人的想法是盟軍從地中海登陸意大利和巴爾干,坐看大小胡子在波蘭互相放血,最后盟軍下山把兩個一起收拾了,這樣攪屎棍又是歐陸唯一的強國了,又有著從蘇俄鐵蹄中拯救東歐和巴爾干人民的光環(huán),和美國平分世界。想法很好......
    但是世界從來不會輕易按照人們的最優(yōu)想法運行的。火炬行動之后,羅斯福在卡薩布蘭卡擺了英國一道,給斯大林吃了定心丸,表明了消滅德國前我們都是盟友這個態(tài)度,實際默許了美蘇平分歐洲的大勢,對英國佬的地中海戰(zhàn)略我不反對也不支持。英國人只好自己下場玩了一把安吉奧登陸戰(zhàn)。結果打個意大利都差點被推下海。
    到雅爾塔會議后,美蘇瓜分世界的新格局已定,三巨頭合照只有丘吉爾苦笑,布雷頓森林凱恩斯幾乎是在求美國人在貿易主導上放攪屎棍一條生路,美國人不為所動。兩個消息傳到倫敦,英國p民自然啥也不懂,但看出苗頭的不列顛精英活撕了丘吉爾的心都有,這也是后來丘吉爾在英國選舉被趕下臺的重要原因。
    戰(zhàn)后,不死心的攪屎棍英國佬巴不得美蘇立刻打起來。一方面把羅羅的發(fā)動機送給蘇聯(lián)——后來成為著名的米格15發(fā)動機的來源。一方面在聯(lián)合國大談鐵幕,玩起了美蘇對抗的冷戰(zhàn),難道英國人精神分裂了嗎?
    不是,英國人當時的如意算鼻,是打算用一個強大的蘇聯(lián)嚇唬美國,離了我攪屎棍,歐洲防務靠誰?為此工黨甚至不惜養(yǎng)蘇自重。可惜,當年巴黎和會做的太惡心。美國人不愿當?shù)诙厣底樱乙粋€強勢的蘇聯(lián)實際上也是美國需要的(否則怎么收歐洲的保護費)。
    另外。英國人大談戰(zhàn)后國內經(jīng)濟多么困難,言外之意是想賴賬,賴掉租借法案欠下的一屁股美債。美國表示想賴可以,一方面聯(lián)絡蘇聯(lián)共同和甘地聯(lián)絡,一方面加緊把布雷頓森林并入聯(lián)合國體系,47年塵埃落定。布雷頓森林進入聯(lián)合國框架,一個月后美蘇雙重背書的印度獨立,加拿大簽署北美防務一體化協(xié)定,大英帝國徹底成為歷史。
    歷史上英國人最后的一點掙扎,蘇伊士運河戰(zhàn)爭。老歐洲的最后一次掙扎,英法在戰(zhàn)場上大勝埃及,戰(zhàn)場外被美蘇聯(lián)手制裁,法國破釜沉舟提出和英國組建共主聯(lián)邦對抗美蘇,攪屎棍哪有這個勇氣?寧可做狗不愿做人。美蘇徹底放心了,之后才是真正意義上屬于美蘇兩國刺刀見紅的冷戰(zhàn)博弈時間,英國在多年掙扎無果后,最終不能抗拒美帝的強女干,就只能張開兩腿享受,不甘不愿地當起了小弟弱受了。
    對這比這段真實的歷史,漢娜、林漢或者和**領導談起此事時,在這個歷史被粉碎的位面,中蘇德三國聯(lián)手對付英國,戰(zhàn)爭要打成什么樣的程度,就很值得值得思索了。
    “印度實在太大,一口不能吃成胖子,應當象剝雞蛋殼一般,一點一點地將其解放。”
    這是列寧格勒會談時,中蘇德三巨頭會面達成的協(xié)議。
    但私下里,中德兩家卻另有看法。
    “日不落帝國不能太早地崩潰,太早地崩潰,就只會便宜了美國。”
    這則是列寧格勒會議后,林漢私下里對漢娜表示的看法,這個看法后來也得到了**領導李潤石主席的認同。
    象原歷史位面那樣,把世界變成美蘇兩國為主導的兩極世界,這是中德兩家都不想看到的。這個位面的德國,哪怕是由于穿越者的緣故,變成兩極中的第三極,但是由于其人口和國土縱深上的天然略勢,也必然是三極中最脆弱的一極。德國主體人口太潲,資源不能自給,國土縱深太小的三大缺陷,是穿越者開再多的掛都無法彌補的。
    按林漢的看法:“光靠一個德國,是無法變成穩(wěn)定的第三極的。”
    而漢娜也以沉默認同了他的看法。中國雖然有潛力成為第三極,但中國的工業(yè)化和現(xiàn)代化,需要漫長的積累周期,再快也需要四五十年的時間。在四五十年代,是怎么也不可能扮演這個角色。
    林漢的意見看法是:“把注定要崩潰的英國拉進來,在他們掉進深淵的時候,拉他們一把。歷史上,美蘇兩家是不擇一切手段地在肢解日不落帝國,這個時代,一旦英德停戰(zhàn)了,那一大片還在英國控制下的殖民地,美國人會怎么看?雖然說現(xiàn)在英國人被迫開放殖民地市場了,但這種控制在別人手里的市場,哪比得上自己親自動拿更舒服?”
    在林漢看來,英德開始和談時,最急的人不是德國人,而是美國人。《英美華盛頓條約》,美國人得到了一堆的東西,但有些東西,比如殖民地市場,另一端還是抓在英國人手里的。
    很多時候,實力的對比不是戰(zhàn)爭爆發(fā)的決定性因素,通過戰(zhàn)爭能得到什么,誰獲益最大,才是決定戰(zhàn)爭爆發(fā)的因素
    “一旦英德和談,為殖民地利益,英美之間的矛盾很快就會暴發(fā)。畢竟英德間的“和平”來得太快,英國人在德國身上失去的東西不多,但在美國這個所謂“盟友”身上,丟掉的東西卻太多太多了。我們只需點明這一點,這就會成為英美矛盾爆發(fā)的根源。”
    “英國人為了保住殖民地的利益,會拼命的掙扎的。等他們需要盟友的時候,我們可以幫他們一把,讓日落帝國,崩潰得更慢一些。”
    德國的問題和中國一樣,最大的弱點就是海外兵力投送能力很糟糕,中國好歹近在亞洲,和印度、東南有陸上連接,在這場瓜分“英國牛肉”的大餐中還能分到一杯羹。而德國因為悲摧的地理位置,基本上只能在邊上的打醬油。
    只有美國,仗著其強大的海軍和遠程投送能力,才會是這場大餐最大受益者,尤其是在英國海軍全滅的現(xiàn)在,美國的優(yōu)勢更加強大。
    八月二十日,德國回復英國的談判要求時,林漢勸說漢娜盡可能低地向英國提高要求,讓英國人感到他們在德國身上沒有失去什么,過去的戰(zhàn)爭的損失完全是丘吉爾這個英奸愚蠢的緣故。同時林漢也下令德國的輿論機器啟動,在全世界造輿論,鼓吹美國威脅論,繼續(xù)炒作美國才是英德間戰(zhàn)爭最大的收益者這個題材。
    依林漢的看法,隨著英德坐到談判桌前,最著急的美國人最擔心的地方,恰恰是目前最敏感的地點:東南亞地區(qū)。在這里,中,美,日三國勢力交錯,而隨著英國和中蘇德三國開始和談,英國人也可以將一部分的力量抽調回東南亞,在“英日同盟”的大前提下,美國這個暴發(fā)戶有得頭痛了。
    林漢強烈的懷疑,在這幾天里,美國人很可能在東南亞有異樣的大舉動。因為就在法國戰(zhàn)役結束前昔,受日本勢力進入馬來半島這一重大事件的刺激,美國海軍將兩艘新下水的北卡羅納級戰(zhàn)列艦連同薩拉托加號航母,全部通過巴拿馬運河調到了太平洋,其戰(zhàn)略意圖已不言而喻。在英國最需要美國海軍支持的時期,仙人掌加納所以沒有再次派出海軍進行全程護航,除了總統(tǒng)大選這個因素外,另一個原因就是日本力量在東南亞的迅速擴張,令還未進入完全的狀態(tài)的美國海軍顧此失彼。
    當大和號戰(zhàn)列艦公開出現(xiàn)在新加坡港時,當時對美國人的心靈上的震憾是極其強大的。
    于是,就在這樣的大前提下,英德之間首先開始了秘密談判。
    今天沒有第三更了,我現(xiàn)在先去寫另一本《末世收割者》,這個月多積稿,《末世收割者》下月一日起繼續(xù)更新。不過這個月我只會積稿,暫時不會更新。(未完待續(xù)。。)
    ps:今天沒有第三更了,我現(xiàn)在先去寫另一本《末世收割者》,這個月多積稿,《末世收割者》下月一日起繼續(xù)更新。不過這個月我只會積稿,暫時不會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