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備考
第六十章 備考
鄉(xiāng)試又稱秋闈,是在各省省城和京城舉行的科舉考試,凡獲得秀才身份的府、州、縣學生員以及監(jiān)生、貢生都可以參加。每三年一次,按照年支排序,逢子、午、卯、酉年為正科,遇到皇家有喜慶之事再加科,稱為“恩科”。今年年支逢子,便是正科,但鄉(xiāng)試大考的時間上卻稍稍延后了數(shù)天,因為以往鄉(xiāng)試大考都是在中秋之前,是為秋試。往年諸王進京雖然也有不少,但沒有今年這么多,陣仗也沒有這么大。今年由于諸王進京,皇家有意擴大影響,中秋團圓的事情沒少忙活,因此秋試便往后延了一個月。
考試時間雖然延后了,但是諸多趕考的學子卻紛紛照著往年的舊黃歷上的路,有的富裕人家的子弟更是提前半年便到了各自省城甚至是京師。一方面是為了先到地頭,熟悉熟悉環(huán)境好復習備考。免得沒有了緩沖,水土一變,因為體質、精神狀態(tài)等等各方面原因,錯失了飛黃騰達的大好良機;另一方面,也得熟悉熟悉人。無論身處何方,都少不了衣食住行,而這些事情需要打交道的都是人。尤其是官場的門道,更是少不了人脈。提前到了地頭,適應環(huán)境還在其次,上下疏通,人脈關系搞好了才是首要大事。
大建朝坐擁四海,幅員遼闊,達官富庶多如牛毛。有道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施天下”,所以大建朝的富家子弟吃喝玩樂之余,便不約而同地有了“兼施天下”的追求——想做官了。酒色財氣,玩得久了不免有些無趣,哪里有抓著印把子有威風?有煞氣?一聲呼喝,左右云集,何等風光?
當然,人分三六九等,不論窮富,有這等想法的人只是其中一部分,各省考生之中,仍舊不乏有正氣、有風骨、懷著拳拳報國之心的慷慨之士。然而追名逐利的大環(huán)境影響下,這些人畢竟還是少數(shù),十年寒窗苦熬之后,想一鳴驚人從此平步青云、金錢與美女兼而得之的人才是主流。這也是人之常情,指望著天下熙熙億萬黎民人人都變得大中至正,根本是不現(xiàn)實的。
若真論起來,林南雖然不屬于那種指望著一朝登榜便財源滾滾的貧困學子,但本質上也屬于那種想靠著科舉往上爬的人,說到底,還是為了以后日子過得舒坦些。雖然眼前不缺錢花,但江山易改,風云常變,誰能料到以后會是什么樣?一旦日后家道敗落了,自己卻沒有準備,那后果就凄慘了。所以人們才常說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按照慣例,鄉(xiāng)試考生要按照各自所屬,到戶籍所在地隸屬的省城報到參加考試,不得隨意更換考試地點。一方面是便于統(tǒng)計閱卷,另一方面也是防止個別人考場舞弊的情況發(fā)生。林南和林跖的秀才是前些年在京師考下來的,也算走了后門換了考場,但那是小考試,沒人追究。但考完了造冊發(fā)榜的時候,林南和林跖的名字卻沒有落到昌寧府,而是落在京師林府。時光荏苒,現(xiàn)在到了參加鄉(xiāng)試的時候,林南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京師的考生了。
聽著很風光,但實際上卻不是那么回事兒。若是換做別人,寧可在省城參加鄉(xiāng)試,也不愿意來到京師。鄉(xiāng)試雖然嚴格,但若是在地方上,人脈艱深的話,想要搞點兒小動作也不是不可能??稍诰熅筒淮蠛棉k,天子腳下,龍蛇混雜,各方勢力眾多,到處都是眼線,一個弄不好就砸鍋了,營私舞弊的結果嚴重的甚至會株連九族,誰吃了豹子膽敢輕易作弊?于是大部分人都寧可在本省考試,輕易不會換個戶籍來京師大考。
只有少部分自視極高而又有人力財力的人才會這么做,而能夠這么做的人,大部分都不是為利來的,或者說不是為了眼前利而來的,他們這么做基本只有一個目的——為名。京師大考不是光有壞處,同時也有好處,只不過這好處是對于有準備、有才華的人來說的。既然弊大于利,自然便有人從之。想想看,天子腳下,名流匯聚,若是能在這地方鄉(xiāng)試一鳴驚人,不但京師揚名,更是天下?lián)P名。京師達官貴人多如牛毛,鄉(xiāng)試奪魁在這些人中制造的影響,肯定比在省城的影響要大得多,要是走狗屎運的話,甚至皇上都能知道自己的名字。這樣在之后的會試殿試之中,自己無形之中便會多了很多優(yōu)勢。只是這優(yōu)勢既是無形的,也是建立在本身才華基礎之上的,所以走這條路的人少之又少,但只要選擇這么做的人,幾乎個頂個都是強人!
如同往年一樣,大考之前兩個月,京師里頭就開始熱鬧起來,一方面是中秋佳節(jié)快要到了,另一方面是周邊各地的學子都匯聚到京師,準備鄉(xiāng)試大考了。一時之間,京都的大街小巷里,穿著文士衫的書生多了不少,連帶著經(jīng)營筆墨紙硯的諸多店家生意也大好,甚至在大秋天里頭,賣香囊和折扇以及零碎首飾的店家都跟著風頭賺了一筆,尤其是描繪山水和仕女圖的扇子,差點脫銷。
過不多時,長衫、香囊、仕女扇作為京師里趕考的學子們的標準三件套新鮮出爐了。大街上只要看是這副穿戴的,不用問,八成都是趕考的。一到入夜時分,街上燈火通明之地,流鶯姹女也比往日增多,嬌嗲調(diào)笑之聲不時傳入路人耳中,為京師的夜晚增添了許多曖昧之色。
不管外面如何,大考前的一個月,林南打宮里出來之后,便一直呆在靖北伯府中,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潛心讀書準備鄉(xiāng)試。這般作為看在府中長輩們的眼里,對林南的贊許程度又高了一層。要知道林南這般年紀,正是年華似錦青春茂盛的時候,血氣方剛,不但愛湊熱鬧,很多大戶人家的男子也早就識得男女之味了,林福和林壽便是如此,像林南這樣嚴于律己的人極為少見。
幾年以前,林南和林跖雙雙考中了秀才,現(xiàn)在林跖雖然不參加考試,但府中還有兩位堂兄——林福和林壽,也在溫書,準備大考。幾年前林福和林壽已經(jīng)參加過一次鄉(xiāng)試,但雙雙落榜,眨眼間三年過去,鄉(xiāng)試又一次來臨。三位少爺準備鄉(xiāng)試,考中了就是舉人,以后就是官老爺了,本來林家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這一次若是再多三位官老爺,日后的光景邊四海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會如何,因此府中上上下下的人都分外地小心著意,做事情輕手細腳的,生怕打擾了少爺們溫書。連廚上都被周氏特意吩咐下來,連日弄些滋補的湯菜膳食,給少爺們養(yǎng)氣。
連日來林南每天都生活得很規(guī)律,清晨起床到后花園打一趟拳,活動筋骨也培養(yǎng)精氣。晨讀之后正好吃早飯,隨后便一直溫書,有什么疑難便隨時向蒙師沈修請教。有時候看得倦了,便和弟弟林跖打上兩趟,既換了心情,對弟弟也是一種鍛煉。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這一個月以來,林南并沒有往林福和林壽的院子里去過,而林福和林壽也并沒有到他這邊來,幾個人各有西席,即便大考臨近,也沒有什么交流探討。
與別人相比,林南學習的時間要少上很多,畢竟時間有限,要在宮中隨侍。但同時在宮里也有一樣好處,皇子伴讀,接觸的人都是頂尖的。大學士于連、楊自和、范宣、李東路、李天?!@些人便在年輕時也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多年之后,頭上也都頂著大學士的頭銜,不但官做得好,對于詩詞文章一道也更有心得。陪皇子伴讀,聽著這些人講課,起點就比平常人高出很多了。日久年深,雖然在宮里學習的時間比平常人要少一些,但質量卻要高出一塊……再加上身邊有沈修這樣的人輔導,林南對這次鄉(xiāng)試還是很有自信的。
一個月的時光一晃就過去了,萬眾矚目的鄉(xiāng)試大考終于到了。
這一天,靖北伯府上下早早地就起來了,各個院子也都忙活起來。老太太趙氏天不亮便起床了,沐浴之后一個人在小佛堂里跪了一個早晨,祈求菩薩保佑幾個孫子能考出好成績。周氏則忙著給兒子和侄兒準備應用之物。鄉(xiāng)試不比尋??荚?,考生一旦進了考場,不結束便不能出來了。一連三天都要在屁大的號房里窩著,吃喝都在號房里,因此除了作弊的東西不能帶進去,其他日常應用之物,包括替換的衣服和棉被,都要提前準備好帶進去。
林南清早起來打了一趟拳,然后回到住處沐浴更衣,換上了一套簇新的長衫,頭頂包上文士巾,收拾得清清爽爽,這才來到前院正廳。此時林福和林壽也都到了,兩個人罕見地沒有打扮,也是每人一身士子裝扮,看著簡單樸素。
今日的早飯頗為豐盛,光粥就做了四樣,正廳的飯桌上擺滿了清爽小菜,一點油膩的東西都沒有,可見是下了一番心思的。老太太見眾人差不多齊了,也沒有多講規(guī)矩,吩咐了一聲便開動了。過不多時,眾人便紛紛離席——心中事兒,誰也吃不多少,倒是臨考的三位少爺,被強令多吃了點兒。
吃罷早飯,外頭車馬早就套好了。三人先后上了馬車,拜別了家人,在四五隨從的護送下,朝著考場進發(f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