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六九章
朱南羨的額頭在接觸到冰涼地面的那一刻,他便知道自己沖動了。</br> 他不該讓人知道蘇晉是自己的軟肋,他不該露出哪怕一丁點兒情緒的。</br> 可虎賁衛(wèi)這么幾杖下去,尋常男兒都難以撐住,遑論蘇晉一個女子?</br> 他不能看著她死。</br> 朱南羨自暴自棄地想,他認命了。</br> 自初遇她那天起,她或許就成了自己一輩子的軟肋,便是所有人都知道又如何呢?他愿拿一切去守。</br> 想到這里,朱南羨釋然了一些。</br> 疏忽間又覺得有這樣的軟肋很好,他方才看到她穿緋袍的樣子,看到她仗義執(zhí)言為民請命的樣子,簡直移不開眼去。</br> 清泠的氣質(zhì),端秀的眉目,被這明艷的色澤稱著,像是在皓皓廣博的雪色人間里催開一簇灼灼烈火。</br> 這簇火也自他心頭催開。</br> 朱南羨任憑五臟六腑被這烈火焚燒殆盡,輕聲道:“求父皇三思。”</br> 大殿深深,蒼老的帝王看著自己最疼愛的十三子以這樣的姿勢跪臥于龍椅之下,忽然意識到了甚么。</br> 南羨不是個任性的孩子,他想,他胸懷坦蕩,包容大度,從不會讓他這個做父親的為難。</br> 景元帝再次移目看向蘇晉,眼神已與方才不一樣了,是帶著疑慮的震怒。</br> 上回南羨不娶妻便要赴藩,這個蘇時雨,也是在場的罷?</br> 再之前,沢微設(shè)局害南羨,似乎就是利用仕子失蹤的案子,利用蘇時雨作餌?</br> 所以南羨遲遲不納妃,是因為這個御史嗎?</br> 景元帝想到這里,頹然地跌坐回龍椅之上。</br> 他縱有鐵腕手段奪江山治江山,對自己的子女,還是太縱容了,簡直可稱作婦人之仁,眼睜睜看著他們相爭,他不聞不問,看著他們作孽,他舍不得傷害任何一人,事到如今,連自己最疼愛的十三子也要走岔路了嗎?</br> 子不教,父之過。</br> 景元帝目光里的震怒漸次平息,露出滿眼的擔憂與哀傷,近乎嘆息地喚了一聲:“南羨。”</br> 他想讓他抬起頭來給自己看看,看清楚他到底在想甚么。</br> 這時,十二王朱祁岳終于意識到了不對勁,悄聲喚了一句:“四哥。”與朱昱深連帶著朱十七一起往前邁了一步,學(xué)著朱南羨一樣伏地磕頭,說了句同樣的話:“請父皇三思。”</br> 朱憫達這才松了口氣,于是也拜道:“父皇,蘇御史奉命審查登聞鼓一案,眼下證據(jù)確鑿,據(jù)理彈劾是她職責所在,理所應(yīng)當。至于老三,山西一帶官員唯他馬首是瞻,至于他究竟是失察還是主謀,還待再審,但此案說他畢竟是山西藩王,此事說他是禍首,也不算太過。”</br> 然后他微微一頓,一臉鎮(zhèn)定地道:“蘇御史秉公辦案,請父皇三思。”</br> 景元帝看著同樣跪在地上為蘇晉求情的幾個兒子,不由怔然。</br> 是自己想多了嗎?</br> 或許南羨先跪,只是因為他心地更善,更通透,就像逝去的皇后,她總是為人著想。</br> 或許只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br> 柳朝明見此情形,這才合袖一揖:“陛下,蘇御史彈劾是受臣肯允,請陛下三思。”</br> 柳朝明知道,他的話不能說得太過。</br> 就像方才,在虎賁衛(wèi)舉起長矛時,他邁出的半步在看到朱南羨跪下后,又慢慢地收了回去,與他同樣收回這半步的,還有戶部沈奚,大理寺張石山,都察院的趙衍與錢三兒。</br> 他們都知道,這是個受不得脅迫的皇帝。</br> 被彈劾的是朱稽佑,皇子已跪,大臣便不能再跪,倘若兩頭一起跪地求情,在景元帝眼里,豈非等同于逼宮?</br> 如此一來,等著蘇晉的便只有死路一條了。</br> 沈奚隨同柳朝明揖下,說了句不輕不重的話:“請陛下三思。”</br> 景元帝的思緒在這么一當兒緩緩冷靜下來。</br> 他有些后怕,因為在祁岳與昱深跪地之前,他想的是,倘若老十三這逆子膽敢對當朝御史動情,那便將兩人一起打,一個打死一個打得長記性。</br> 而現(xiàn)在,老皇帝慈悲滿懷地想,是自己太老了,是自己多想了。</br> 他擺了擺手,說道:“罷了,都平身。”虎賁衛(wèi)見了這手勢,無聲退下。</br> 但是,這個蘇晉當怎么處置呢?</br> 景元帝想了想,心下忽然一狠,再起殺心,喚了聲:“刑部——”</br> 就在沈拓邁步而出的當口,殿外忽然有人通傳道:“稟陛下,文遠侯進宮求見!”</br> 蘇晉伏在地面,渾身上下如同繃緊的弦,直到聽到“文遠侯”三個字,那條埋于血肉勒緊心脈的弦才斷了。</br> 文遠侯齊帛遠,她的最后一個證人。</br> 他不僅僅是昔日翰林院掌院,三王妃的生父,更重要的是,當年景元帝征伐天下時,身邊有三位謀臣——謝相,老御史,文遠侯,只有最后一人還活著。</br> 蘇晉在知道此案與三王相關(guān)之后,便去文遠府投帖拜謁,可每回都被小廝攔于府外,以一句“侯爺避世已久,不見俗世中人”為推辭。</br> 蘇晉等到今日,是再不能等了,年關(guān)將近,眼見著就要停政,等正月十五一過,三王就要動身回山西,那時她該拿甚么來攔?</br> 更莫說山西行宮不停工,這個年關(guān)節(jié)又要死多少人?</br> 景元帝聽到“文遠侯”三字,目光竟滯了一瞬。</br> 齊帛遠?這是多少年不見了?自他將他的獨女賜婚給稽佑以后嗎?</br> 景元帝抬起手,不自覺地攏了一下鬢邊蒼蒼的發(fā),這才道:“請。”</br> 奉天殿要比外頭暖和許多,殿門左右而開,一股寒氣襲來,而進殿之人的眉目間像也含帶著風霜。他的雙鬢與景元帝一樣業(yè)已蒼白,眸中淡然始終未改。</br> 便是老了,也是個清癯的書生。</br> 文遠侯合袖一拜,然后跪地磕頭,一套規(guī)矩施得行云流水,妥妥當當。</br> 可景元帝看著卻不是滋味,兄弟相稱把酒言歡的日子已過去了幾十年,再也回不來了,被他親手毀了。</br> 文遠侯挺直背脊,自袖囊里取出一物托于掌上,安靜地道:“稟陛下,老臣受蘇御史所托,特來為三王朱稽佑修筑行宮,擄掠民女,縱容工部賣放工匠一案作證。”</br> 他手中之物乃是書信模樣,吳敞連忙拾級而下,先對他行了個禮,這才取過書信呈給景元帝。</br> 文遠侯續(xù)道:“此乃老臣小女去世前寫給老臣的家書,信中字字血淚,斥三殿下為斂財,不惜縱容工部賣放工匠,傷害平民,貪色好逸,甚至想修筑行宮以安放擄掠而來的民女。小女心志高潔,一心認為黎民之所以飽受疾苦,乃她相夫之失,是故憂思成疾,郁郁而終。”</br> 景元帝聽完文遠侯的話,愣愣地看著手里的書信。</br> 其實信上寫了甚么,他一個字都沒看進去。</br> 他只是想到數(shù)年前,當他決定把文遠侯之女嫁給稽佑時,這個從來不為外物所動的書生曾跪地求他,流著淚說:“鈺兒心志太過高華,染不得一絲塵埃,將她嫁給三殿下,是害了她啊。”</br> 彼時景元帝不以為然,稽佑一直喜歡齊鈺,他知道。</br> 爾后幾年,朱稽佑縱然不成體統(tǒng),浪蕩一些,但他待齊鈺還是好的,走到哪里,得了甚么新鮮的寶貴的,都想著齊鈺。</br> 景元帝只是覺得,謝煦死了,孟良又是一根筋,他既不想身邊人一個一個遠去,又不想他們功高蓋主,是以他自以為找到了兩全的法子,用自己一個不那么出色的皇子,用一樁姻親牽制住齊帛遠。</br> 他真地沒想到會害死齊鈺。</br> 景元帝握著齊鈺最后一封家書,指尖抑制不住地顫抖起來。</br> 朱稽佑再一次撲跪在地,泣聲道:“父皇,岳丈,兒子、兒子縱然荒唐了一些,好色了一些,但待鈺兒一直是很好的,有回她說想看曇花開,我親手給她栽了一株,夜夜不睡守著,就為讓她看上一眼,我從來就沒想過要害她,我……”他抽泣了一下,眼淚掉下來了,是真地在思念齊鈺,“自她病了以后,我憂心極了,我找了許多大夫為她看診,我心想著要與她一起長命百歲,與她——”</br> “逆子!”景元帝忍不住,自皇案拾起一方硯臺向朱稽佑砸去。</br> 硯臺在朱稽佑跟前的地面碎裂,濃墨濺了他滿臉。</br> 深黑的墨漬混在淚水當中,變得渾濁不堪。</br> 朱稽佑看著對自己忍無可忍的父皇,不為自己反為蘇晉求情的兄弟,忽然覺得孤立無援。</br> 他更想念齊鈺了,那個心志高潔,端莊秀麗的三王妃。</br> 龍生九子,老七,老十,十三,個個挺拔俊朗,于文于武都勝他百倍,只有他,生來就胖,所以他從小便十分自卑,從未想過齊鈺自嫁過來以后,會一心一意對他好,會喜歡他。</br> 這么多年,他一直活得像美夢成真一般忘乎所以,卻給不了她想要的。</br> 這世間,許多女子畢生所求不過夫君待自己好,可齊鈺不一樣,她要的是滿目清明,皓皓乾坤。</br> 朱稽佑是個真正的惡人,他給不了。</br> 景元帝看著朱稽佑哭得涕淚縱橫,忽然覺得無力,他抬了抬手道:“文遠侯平身罷。”然后他再看了蘇晉一眼,沉默一下,又道,“蘇御史也平身。”</br> 蘇晉終于重新站起,她微微一頓,折轉(zhuǎn)身,朝文遠侯一揖。</br> 文遠侯下意識看了眼她的臉,然后合袖回了個揖。</br> 在旁人看來,大約會覺得文遠侯的回禮只是他為人謙恭所致。</br> 但蘇晉知道,這個一品侯爺朝自己回禮,是已認出她了——謝相避世得早,他的兒媳,即蘇晉的母親,景元帝沒見過,文遠侯與孟老御史卻是見過的,他們曾至蜀中探望故友兩回。</br> 景元帝護短好殺,蘇晉今日既彈劾皇子,便是報了必死的決心。</br> 可行舟至半途,黎明未至,她又如何不拼命為自己尋一條生路?</br> 而這條生路,便是文遠侯。</br> 景元帝護的短里,有與自己血脈相連的皇子,更有昔日與自己有袍澤之誼的故人。</br> 他老了,對兒子的護犢之情愈深,對昔日一念之差薄待了的故人亦愈愧疚。</br> 蘇晉昨夜讓言脩給文遠侯帶去一句話——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br> 這話表面看沒甚么,但昔日謝相致仕歸隱,離開京師前,與文遠侯所說的最后一句話便是,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br> 她知道文遠侯會來,終于還是等到了。</br> 蘇晉默立于殿上,良久,只聽景元帝木然道:“既然證據(jù)確鑿,便由蘇御史提議,當如何處置朕這個逆子罷。”</br> 攻心為上,也許只有故人之女憾死,才能令這位老皇帝不再姑息這名承他骨血,又作惡多端的第三子罷。</br> 蘇晉道:“是。”然后她轉(zhuǎn)首看向朱稽佑,無悲無喜地道:“臣以為,當撤三殿下藩王封號,召回京師,永生不得再赴山西,此其一。”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nèi)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jīng)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nèi)。</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