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許元喆道:“約莫是這個月頭,云笙兄喝得酩酊大醉回來,一身脂粉氣,說是去了秦淮河坊,還讓我萬不能與先生提及此事。”</br> 蘇晉問:“為何不能與我提及?”</br> 貢生去煙巷河坊是常事,彼此不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如何不能與人言?</br> 許元喆道:“他不愿說,我便不好追問了。自始至終,連他去的是哪間河坊,究竟見了誰,我都不曾曉得。”</br> 晁清失蹤是四月初九,也就是說,他去了河坊后不幾日,人就失蹤了。</br> 可晏子萋是太傅府千金,若在貢士所留下玉印當真是她,又怎會跟煙花水坊之地扯上干系呢?</br> 蘇晉點了點頭:“我明白了。”抬頭看了眼日影,已是辰時過半,便道:“你先回罷。”</br> 許元喆猶疑片刻,從懷里取出一本冊子,是《御制大誥》。</br> 景元十四年,圣上親頒法令《大誥》,命各戶收藏,若有人觸犯律法,家有《大誥》者可從輕處置。</br> 許元喆赧然道:“這一卷原是云笙兄要為先生抄的,可惜他只抄到一半。明日傳臚聽封,元喆有腿疾,勢必不能留京,這后一半我?guī)驮企闲殖耍菜闩R行前,為他與先生盡些心意。”</br> 他言語間有頹喪之意——身有頑疾難做官,跛腳又是個藏不住的毛病,想來明日傳臚,是落不到甚么好名次。</br> 蘇晉卻道:“你治學勤苦,他人莫不相及。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圣上慧眼神通,你未必不能登甲。”</br> 許元喆自謝過,再拱手一揖,回貢士所去了。</br> 天邊的云團子遮住日輝,后巷暗下來。一墻之外是貢士所后院,隱隱傳來說話聲,大約是禮部來人教傳臚的規(guī)矩了。</br> 這處貢士所是五年前為趕考的仕子所建,有“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意思。</br> 也是那一年,蘇晉上京趕考,被疾馳的官馬所驚,不慎撞翻一處筆墨攤子。</br> 攤主是位白凈書生,蘇晉本要賠他銀子,他卻振振有辭道:“這一地字畫乃在下三日心血,金銀易求,心血難買。”</br> 蘇晉不欲與他糾纏,將身上的銀錢全塞給他,轉身便走。</br> 豈料這攤主當真是個有氣節(jié)的,將滿地字畫抱在懷里,一路尾隨,還一路嚷嚷:“收回你的錢財,在下不能要。”</br> 蘇晉不勝其煩,到了貢士所,與武衛(wèi)打個揖,說:“后頭有個江湖騙子,懷抱一捆字畫,專行強買強賣之事,你們若瞧見,直接攆走省事。”</br> 言罷一頭扎進處所內,落個耳根清凈。</br> 她這頭將行囊歸置好,沒留神背后被人一拍。</br> 那書生攤主彎著一雙眼:“哦,你就是杞州解元蘇晉。”</br> 四下望去,滿院寂寂,蘇晉目瞪口呆地問:“你翻墻進來的?”</br> 早春時節(jié),杏花綴滿枝頭,打落翹檐上。</br> 翹檐下,書生雙眼如月,笑意要溢出來一般,雙手遞上名帖:“在下姓晁,名清,字云笙,不巧,與兄臺正是同科舉子。”</br> 一見如故,一眼投緣,不知可否與兄臺換帖乎?</br> 蘇晉想起舊事,靠在后巷墻邊發(fā)怔。</br> 晁清原該與她同科,可惜那年春闈后,他父親辭世,他回鄉(xiāng)丁憂三年,今年重新科考,哪里知又出了事。</br> 到了晌午,日頭像被拔了刺的猬,毒芒全都收起來,輕飄飄掛到云后頭去了。</br> 周萍來后巷尋到蘇晉,約她一起回衙門。</br> 蘇晉問:“你跟禮部都打聽明白了?”</br> 周萍嘆一口氣:“左右傳臚唱臚都是那套規(guī)矩,再問也問不出甚么,容我回去琢磨琢磨,等想到甚么不妥當?shù)模僮屑氂嬢^不遲。”</br> 午過得一個時辰空閑,劉義褚捧著茶杯,站在衙門口望天,余光里掃到“打尖兒”回來的蘇晉,拼了命地遞眼色。</br> 蘇晉會過意來,掉頭就走,然而已晚了。</br> 衙門內傳來一聲呼喝,伴著聲兒出來一人,五短身材,官派十足,正是劉義褚口中的“孫老賊”,應天府丞孫印德。</br> 孫印德日前假借辦案的名義,去輕煙坊廝混。今早趁著楊府尹去都察院的功夫才溜回來,原也是做賊心虛,正好下頭有人進言說蘇晉這兩日躲懶,心中大悅,想借著整治底下人的功夫,漲漲自己的官威。</br> 孫印德命衙差將蘇晉帶到退思堂外,冷聲道:“跪下。”一手接過下頭人遞來的茶,問道:“去哪兒了?”</br> 蘇晉沒作聲,立在一旁的周萍道:“回大人的話,這原是我的過錯,近幾日多有落第仕子鬧事,我放心不下,這才令蘇晉陪著,去貢士所看看一切可還妥當。”</br> 孫印德翻了翻茶蓋,慢條斯理道:“本官問的是今日么?”</br> 蘇晉往地上磕了個頭,道:“回大人的話,下官日前去大理寺為失蹤的貢士登案,后因私事,在外逗留兩日余。”</br> 為宮中殿下代寫策問的事是萬不能交代的,若叫他知道自己私查晁清的案子,更是吃不了兜著走,眼下只能認了這啞巴虧。</br> 孫印德冷笑一聲:“私事?在朝為官辰進申出,是該你辦私事的時候?”頓了一下,吩咐道:“來人,給我拿張椅子。”</br> 這是要坐下細審了。</br> 頭頂層云翻卷,霧蒙蒙一片,更往遠處已黑盡了,是急雨將至。</br> 孫印德抬頭往天上瞧了一眼,指使小廝將椅子安在廡檐下,一邊飲茶一邊道:“你以為本大人不知,你能有甚么私事?八成是尋到門路,去查你那位故舊的案子了吧。”</br> 蘇晉道:“大人誤會了,既然大人三令五申,晁清的案子不能查,不必查,就是借下官一千一萬個膽,下官也不敢私查的。”</br> “你還狡辯?”孫印德站起身,厲聲道:“來人給我上板子,本官倒要看看是他骨頭硬,還是本官的——”</br> 話未說完,當空一道驚雷劈下,照的整個退思堂一明一暗。</br> 孫印德被這煌煌天威驚了一跳,心知是自己理虧,后半截兒話不由咽了回去。</br> 劉義褚借機勸道:“孫大人,眼下已近未時,府尹大人約莫是快回衙門了,他若得知蘇晉這廝的惡行,必定還要再審一次,您連著數(shù)日在外頭辦案,不如先歇上一歇,您以為呢?”</br> 應天府尹楊知畏雖是個三不開,但一向看重蘇晉,若叫府尹大人知道自己私底下打了板子,勢必惹他不快。</br> 被劉義褚點了醒,孫印德順桿往下爬,點頭道:“也是,本官這幾日為了手里的案子,寢食不安,實是累了,這廝就交由楊府尹處置罷。”再抬頭往廊廡外一望,伴著方才一聲驚雷,豆大的雨點子已落下,又沉著臉皮道:“但罰仍是要罰的,且令他先在此處跪著,好生反思己過,等甚么時候想明白了,再來回本官的話。”</br> 蘇晉跪在風雨里,渾身濕透,他既這么說,應了就是。</br> 孫印德往天上指了指,扯起嘴角冷笑道:“蘇晉,生平不做虧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門,若待會兒你叫這火閃子劈焦了,那就是罪有應得。”</br> 說話間,前堂跑來一個衙廝,高聲通稟道:“孫大人,楊大人回府了!”</br> 孫印德不悅道:“回便回了,嚷嚷什么?”</br> 衙廝跪倒在地,臉上懼色不減:“回孫大人,與楊大人一同回衙門的,還有大理寺卿張大人和左都御史柳大人,眼下楊大人已帶著二位大人往退思堂來了。”</br> 話音方落,前頭門廊處已繞出三人。</br> 孫印德揉了揉眼,認清來人,疾步上前撲跪在地:“下官應天府府丞孫印德,拜見柳大人,拜見張大人。下官不知二位大人來訪,有失遠迎,還請二位大人治罪!”</br> 張石山道:“你既不知我與柳大人來訪,何來遠迎一說,起來說話罷。”</br> 孫印德磕頭稱是,站起身,又去瞧柳朝明的臉色。</br> 柳朝明面容冷寂,目光似是不經意,落在煙雨茫茫處跪著的人身上。</br> 孫印德義正言辭道:“稟告柳大人,此人乃我府衙知事,因行事不端,躲懶曠值,私查禁案,被我罰跪于此,正待處置。”說著,對雨中呵斥道:“蘇晉,還不拜見柳大人,張大人。”</br> 蘇晉這才折轉身子,朝門廊處看來。</br> 急雨如注,澆得人看不清身前世界。</br> 她的目光在柳朝明身上停留片刻,嘴角微微動了一下。</br> 大約是想說什么,亦或要自問,寥寥數(shù)日,這是第幾回見了。</br> 然后看向空茫處,連語氣也是冷靜自持的:“下官蘇晉,拜見柳大人,拜見張大人。”</br> 這副淡漠的樣子,令柳朝明自詡澄明的思緒里突生一剎混沌,仿佛有人抓著狼毫尖兒,將豎之有年的晷表拂了一拂。</br> 可究竟拂亂了什么,他不得而知。</br> 孫印德看他神色有異,試探問道:“柳大人,依您看,這廝當如何處置?”</br> 對未知茫惘漸漸化作一絲不可名狀的,遏制不住的怒意,卻說不清由來。</br> 柳朝明邁步往退思堂而去,冷冰冰拋下一句:“跪著吧。”</br> --------------------------------------------------------------------------------</br> 作者有話要說:·</br> 有姑娘私信我說,官場文看得太少,讓我簡單解釋一下:</br> 拿前文仕子鬧事舉個例子。</br> 這么說吧,某地有群文化人鬧事。</br> 他們會先找個人多的點,舉橫幅喊口號。</br> 這時候政、府(就是蘇晉的單位,京師衙門)肯定要出來一個人管,于是大家你推我推,最老實的周主任(周萍)就出來了。</br> 周主任說,求求你們不要鬧了。</br> 文化人想,這人看起來好欺負,先打一頓。</br> 于是就把城管叔叔(五城兵馬司)招來了。</br> 城管叔叔說,說再鬧打人了啊。</br> 文化人一看,惹不起惹不起,溜了溜了,等風頭過了換個點繼續(xù)鬧。</br> 簡單來說,就是這么個事。</br> 7、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