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二三三章【修】
蘇晉不是沒想過墨轎里的那位大人是柳昀。</br> 需用異色與二位欽差區(qū)分開的臣工統(tǒng)共那么幾位,若非皇親國戚,便只幾名被封過爵的,再就是柳昀,攝政兼首輔。</br> 她雖猜到,很快又否認了這個想法。</br> 朱昱深親征安南,柳昀與青樾共理朝政,這個當口,他為何會出現(xiàn)在蜀中?</br> 蘇晉又看向柳朝明身后的兩人,頓了一頓,認出此二人乃錦衣衛(wèi)副指揮使韋姜,以及當年她被流放,送她入江西的御史李煢。</br> 雨忽然落下。</br> 風刮了整晚,雨勢卻不大,零星幾點稀疏澆灑,反像是云頭無端起了善意,要安撫這一夜風不止。</br> 直至落了雨,柳朝明的目光才不經(jīng)意落在蘇晉身上,略作停頓,又移開,聲音很淡:“你怎會在此?”</br> 蘇晉有些無措,不知當怎么面對他。</br> 三年前一場刻骨之痛,如今回想依舊心悸,可三年過去,痛未平,恨卻淡了,或許是她終于以一句“成王敗寇”說服自己,若當初贏的是她,他的下場,未必會比現(xiàn)在的自己好。</br> 但也沒有恩可言,并不感念他最后待自己的慈悲,亦不想去計較是否是他救了朱南羨的性命。</br> 那個旋渦中,誰欠誰,誰負誰,原本就說不清。</br> 于是只好恩怨兩相忘,反將回憶追溯得更遠,到秦淮暮春的煙雨天,到他問她是否愿意入都察院,從此跟著他,做一名守心如一的御史。</br> 輪回往復,只好做回最初的恭敬姿態(tài),認真施以一揖,答:“因偶然得知蜀中平川縣縣令假借新政,欺民霸田,想上訪,未想竟遇見大人。”</br> 柳朝明淡淡“嗯”一聲。</br> 雨絲稍密了些,張正采尚未自蘇榭便是蘇時雨的事實中緩過神來,見蘇晉對東院這位恭敬有加,一時震得肝膽俱裂。</br> 這一位大人的身份,蜀中各州府官無人知曉,只知他來蜀地另有要事,等閑不見旁人。</br> 如今看昔日名震天下的蘇大人亦對他如此恭敬,那他該是什么人?</br> 還能是什么人?</br> 張正采腿腳發(fā)軟,再思及蘇晉方才“欺民霸田”之言,一下跌跪在地,囁嚅兩句“有罪”,被風雨聲掩了去,根本聽不見。</br> 柳朝明目光不落旁處,問:“既上訪,證據(jù)與狀書有么?”</br> 蘇晉道:“有證據(jù),但中途出了些意外,所謂證據(jù)已不足以作為力證,大人若需狀書,草民可以立刻寫,但此事有些復雜,大人看過狀書,能余出空閑聽草民將前后因果講述一通是為最佳。”</br> 所謂意外,即是江家老爺在已桑田地契上簽字畫押。</br> 蘇晉本想先與翟迪商議一番再寫供狀,誰知翟迪沒見著,反倒遇到了柳昀,知他對待公務尤為嚴謹,萬事不可廢了規(guī)矩,只得答一句“立刻寫供狀”。</br> 若照以往,他非得斥一句“既無狀書,何來上訪”,然后令她吃一碗閉門羹。</br> 可是今日,也不知是情淺了,還是恨淡了,他默立片刻,又“嗯”一聲,拋下一句:“進來寫狀子。”折身便回了東院。</br> 東院也分前后兩院,往左一條回廊走到盡頭,便是甬道。</br> 晚來雨落,簌葉聲聲,夜本就是暗的,風雨更添茫茫,恍惚還以為甬道兩旁的高墻是宮墻。</br> 東后院亦不大,庭中栽著一片竹,各屋的燈火都熄了,只有一處通明如晝,蘇晉一看便知那是柳昀的書房。</br> 韋姜李煢引著覃照林去隔屋暫歇,蘇晉獨隨柳朝明入了書房。</br> 站在門前又有些不知所措,看著他步至書案前,拾起一方墨錠磨了墨,取一只細狼毫擱在筆山,極為寡淡地說一句:“在這寫吧。”然后自揀了一份案宗去另一旁坐下。</br> 蘇晉鋪開一張宣,思量片刻,落筆寫下一份訴狀。</br> 手里有事,心思便不似方才紛擾,她做事專注,極擅文墨,不過片刻,便將一份狀書工整寫好。</br> 柳朝明看了一遍,沒作聲,過了會兒,將狀書放下,移步去柜閣前,取了一份信函遞給她。</br> 信函上澆火漆,說明極其機密,蘇晉原不該看,但仔細一想,應當跟翠微鎮(zhèn)桑田的案子有關(guān),便省了矯情,接過細讀。</br> 誰知越看越心驚,信函上,官府假借新政空子,欺民霸田的何止翠微鎮(zhèn)一處,上至山東山西,下至云貴廣西,統(tǒng)共竟有四十七處。</br> 蘇晉愣了半刻,方才理好的心緒又成一團亂麻,這回亂在案子上。</br> “大人早知翠微鎮(zhèn)的事了?”</br> 柳朝明道:“知道而已,前后因果不如你狀書上的清楚,掣肘太多,尚來不及一一細查。”</br> 蘇晉猶豫了一下,想問他所謂的“掣肘”是什么,想了一下,又覺不外乎是地方官紳,朝野內(nèi)斗。</br> 左右關(guān)乎朝局,她不該過問。</br> 于是換了一個困惑:“據(jù)我所知,屯田新政初實行是永濟二年春,距今不過剛好三年,大人是如何做到在短短三年內(nèi),查出四十七處欺民霸田魚肉百姓的州縣官的?”</br> 柳朝明看她一眼,沉默片刻,也不隱瞞:“我動用了錦衣衛(wèi)。”</br> 蘇晉聽了這話,一時恍然,又一時詫然。</br> 恍然是因為她方才還在奇怪為何親軍衛(wèi)會出現(xiàn)在蜀地,柳昀這么快就給了她答案。</br> 而詫然,則是因為動用錦衣衛(wèi)的后果。</br> 錦衣衛(wèi)與柳昀一直有些說不清的瓜葛,但如今的朝堂已不是黨爭亂局。</br> 朱昱深帝位漸穩(wěn),柳朝明是文臣,哪怕手握攝政大權(quán),他也沒有資格號令只該聽命皇帝一人的親軍衛(wèi)。</br> 這是極重的罪名。</br> 蘇晉忍不住再道:“大人動用錦衣衛(wèi),可曾請示過陛下?”</br> 誰知柳朝明聽了這話,又一陣沉默,半晌,他淡淡道:“沒有。”</br> 可不等蘇晉開口,他又道:“此間種種復雜,三言兩語說不清,你不必問。”</br> 短短一句,將話頭堵死。</br> 蘇晉便再無可問。</br> 她與柳朝明隔案而坐,等他給翠微鎮(zhèn)桑田案的答復,等著等著有些焦急,卻不敢催促,漸漸平靜下來,心思飄飛到天外,想到三年前的事,五年前的事,七八年前的事,十多年前,剛?cè)胧藭r,躊躇滿志又滿心迷茫的事。</br> 想得滿心滿眼要溢出來,爾后漸漸有點明白,為官十載,最好莫過于當御史的兩年。</br> 御史之前太迷惘,御史之后,雖升了侍郎,做了尚書,及至一人之下百官之首,到底陷在了權(quán)爭之中,沒那么單純。</br> 心思到了這里,便有點想開口,問問柳昀如今的都察院怎么樣了。</br> 可話至嘴邊,又覺得她與他各經(jīng)一場天翻地覆的浩劫,恩與怨減去大半,心中還道是故人,面上卻連故人都算不上,更不該提故人事。</br> 柳朝明似乎終于考慮妥當,將狀書收好,說道:“翠微鎮(zhèn)的事我已知道,會令翟迪尋你細查,你……住哪里?”</br> “留楊街云來客棧。”蘇晉道。</br> 她本想說啟光今夜大概已找到云來客棧了,可柳昀耳清目明,未必不知道。</br> 他對啟光的行蹤只字不提,她何必提?</br> “但我這兩日便會離開,”蘇晉又道,“我畢竟已不是朝中人,看翠微鎮(zhèn)的鎮(zhèn)民可憐,想在走前幫一幫他們,不至于連生計都無以為繼,因此今夜才來接待寺。”</br> 柳朝明只應一個字:“好。”意示已經(jīng)知道。</br> 案上的燭盞燒久了,一星燈火如豆。</br> 蘇晉想著此間事了,站起身,是要離開的意思,柳朝明也隨她站起,先一步至書房門前,為她開了門。</br> 相識這么多年,同路過,爭執(zhí)過,分道揚鑣過,水火不容你死我活過,卻難得一回這么客氣。</br> 跟隔了重山遠水似的。</br> 外間還在落雨,比方才更密,隔屋的李煢聽到開門聲,也步出屋來。</br> 他為蘇晉與覃照林各備了傘,從旁引著,要將他們送出接待寺。</br> 哪知三人連庭院都未走出,便見前方韋姜匆匆行來,手里握著一封密函,見得蘇晉,說了句:“蘇大人請等。”三步并作兩步行至柳朝明跟前,將密函呈上。</br> 柳朝明拆開密函一看,從來無波無瀾的眸里一團暗色忽然沉到了底。</br> 他抬起眼,隔著茫茫夜雨,朝蘇晉看來。</br> ……</br> 更早一些時候,風剛起,雨還未落。</br> 蘇晉剛離開云來客棧不久,朱南羨等大夫為梳香看完診,得知她無大礙,囑了句好生歇息,自帶了云熙回房。</br> 他是打算等此間事了就帶蘇晉云熙離開蜀中的,去哪兒還未定,終歸要看時局,若不能南行,就往北走,亦或東渡遠洋。</br> 正與云熙說這事,屋外忽地有人叩門。</br> 江辭站在門口,低聲喚了句:“師父。”</br> 瞥眼望見云熙,更是猶豫,半晌才問:“阿香姨好些了么?”</br> 他這兩日一改往日胡天胡地的作風,變得悶聲不吭,但十一歲的孩童,想什么都寫在臉上。</br> 朱南羨看他一眼,將屋門敞開:“進來。”</br> 得入房內(nèi),江辭并不坐,雙手垂在身側(cè)握緊成拳,忽然躬身而下:“師父,云熙,我、我替阿爹與阿姐,還有我自己,跟你們賠個不是。”</br> 他似乎羞愧難當,不敢抬頭來看他們,只咬著唇道:“前日攛掇云熙上翠微山,今早勞煩師父與蘇公子去救阿爹,還有今晚芹兒害阿香姨受傷,這些我都記著,日后——都由我江辭來還。”</br> 朱南羨失笑:“你又不欠我的,少惹點禍已很好,談什么還不還的?”</br> “誰說我不欠?”江辭執(zhí)意道,“江家欠師父的,就是我江辭欠師父的。”</br> 他抬眸,飛快看朱南羨一眼,漲紅臉道:“師父您教過我的,說大隨武將,職責在守,在護,在戰(zhàn),在生,當心懷坦蕩,一輩子不負人,也不負家,不負國。江家是有軍籍的,我日后想要承軍籍入伍,如果連欠師父的都還不上,那我江辭,就不配擁有這個軍籍!”</br> 朱南羨有些意外。</br> 他自幼入軍營,承幾位大將軍悉心教導,大隨武將的誓言,曾自心里暗許多次,也不知是哪一回閑來無事說給江辭聽,沒成想他竟記得這般牢。</br> 再仔細看他,小小一張臉上寫滿倔強,濃眉下的目光卻清澈堅定。</br> 朱南羨從未真正將江辭當作徒弟,聽他稱自己師父,只當是小孩子鬧著玩,由了他去,誰知此時此刻,竟莫名覺出幾分為人師的滋味。</br> 他沉默一下,正欲開口,忽聞外頭一陣喧鬧,與此同時,客棧樓下也傳來喝令之聲:“緝拿要犯,所有人都到大堂來!”
三月,初春。</p>
南凰洲東部,一隅。</p>
陰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著沉重的壓抑,仿佛有人將墨水潑灑在了宣紙上,墨浸了蒼穹,暈染出云層。</p>
云層疊嶂,彼此交融,彌散出一道道緋紅色的閃電,伴隨著隆隆的雷聲。</p>
好似神靈低吼,在人間回蕩。</p>
,。血色的雨水,帶著悲涼,落下凡塵。</p>
大地朦朧,有一座廢墟的城池,在昏紅的血雨里沉默,毫無生氣。</p>
城內(nèi)斷壁殘垣,萬物枯敗,隨處可見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體、碎肉,仿佛破碎的秋葉,無聲凋零。</p>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如今一片蕭瑟。</p>
曾經(jīng)人來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無喧鬧。</p>
只剩下與碎肉、塵土、紙張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觸目驚心。</p>
不遠,一輛殘缺的馬車,深陷在泥濘中,滿是哀落,唯有車轅上一個被遺棄的兔子玩偶,掛在上面,隨風飄搖。</p>
白色的絨毛早已浸成了濕紅,充滿了陰森詭異。</p>
渾濁的雙瞳,似乎殘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著前方斑駁的石塊。</p>
那里,趴著一道身影。</p>
這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衣著殘破,滿是污垢,腰部綁著一個破損的皮袋。</p>
少年瞇著眼睛,一動不動,刺骨的寒從四方透過他破舊的外衣,襲遍全身,漸漸帶走他的體溫。</p>
可即便雨水落在臉上,他眼睛也不眨一下,鷹隼般冷冷的盯著遠處。</p>
順著他目光望去,距離他七八丈遠的位置,一只枯瘦的禿鷲,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時而機警的觀察四周。</p>
似乎在這危險的廢墟中,半點風吹草動,它就會瞬間騰空。</p>
而少年如獵人一樣,耐心的等待機會。</p>
良久之后,機會到來,貪婪的禿鷲終于將它的頭,完全沒入野狗的腹腔內(nèi)。</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