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龍虎”會京華
眾人談話的氣氛愈的熱烈起來,尤其是當馮華和李九杲現(xiàn)身說法,親自講述遼東三戰(zhàn)三捷的經(jīng)過時,更是引起了在場所有人的極大興趣。他們一會兒為青苔峪之戰(zhàn)差點兒功虧一簣讓佐藤聯(lián)隊逃脫緊張著急;一會兒為義勇軍連續(xù)作戰(zhàn)、翻越千山山脈的壯舉深感佩服;一會兒為奇襲鞍山驛、以少勝多雪夜追殘敵大呼痛快;一會兒又為牛莊血戰(zhàn)的驚險刺激、一波三折驚呼不已……</br></br>義勇軍在遼東的幾場勝利可以說是此次甲午戰(zhàn)爭中清軍唯一的閃光點。這一段時期以來眾人無不為甲午戰(zhàn)敗以及《馬關(guān)條約》的簽訂感到悲憤屈辱、心痛異常。可是此時此刻在實際了解了遼東大捷的經(jīng)過后每一個人心中都不由得熱血澎湃、激動萬分他們從義勇軍身上又看到了中國重新站起來的希望。</br></br>譚嗣同胸中的血沸騰了:想當初自己離家游歷各地十年間涉足大江南北、黃河上下往來于直隸、甘肅、新疆、山東、湖北、浙江、臺灣等十余省觀察各地風土結(jié)交天下名士為的就是將來能一展救國救民的壯志。可是這番游歷雖然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聞但卻于國家一無所用。甲午戰(zhàn)敗、《馬關(guān)條約》的簽訂以及深重的民族災難都無時無刻地焦灼著他的心讓他苦悶異常、彷徨迷茫。現(xiàn)在聽了馮華他們的講述他終于明白了到底是什么東西在冥冥之中吸引著自己前往京師。</br></br>想到這兒譚嗣同禁不住出了一聲感慨:“子夏常言說‘三十而立’可是我直到今天才明白了自己究竟該做些什么。大丈夫生逢亂世當如是耳!也只有如子夏這般才可真正稱得上英雄!”</br></br>“復生兄言之有理我現(xiàn)在也是心往神馳恨不得能同子夏一同殺敵報國一舒胸中的這口悶氣。”梁啟也贊同地說道。</br></br>譚嗣同、梁啟的這些肺腑之言實際上也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眾人紛紛對馮華、李九杲以及義勇軍的英勇善戰(zhàn)大加贊揚。就連一直都表現(xiàn)得非常沉穩(wěn)的康有為也連連點頭忍不住開口說道:“子夏在遼東的連戰(zhàn)連捷實在是功在社稷、大長國人之志氣乃真英雄耳!不過我有一點兒不太明白子夏此番進京面圣正應該挾遼東大捷的赫赫威名大展鴻圖爭取為日后的變法圖強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可是為何卻如此低沉連一些正常的宴請往來也拒之不受?”</br></br>眼見自己與譚嗣同以及康有為、梁啟拉近關(guān)系的目的已經(jīng)順利達到馮華再次冠冕堂皇地拋出了一番自己精心準備好的說辭:“如今《馬關(guān)條約》雖已簽訂完畢但遼東的很多事情卻仍舊未處理妥當義勇軍的全體將士也都在翹以盼馮華早日歸去。此次京師之行如果不是適逢皇上龍體有恙馮華還真的抽不出多少空閑時間。這幾日為了勸柬皇上勵精圖治、變法自強馮華雖然不才亦在殫精竭慮忙于上書條陳因此未免會對來訪相邀的客人有所怠慢。未成想?yún)s讓康先生和諸位誤會了實在是惶恐之至。”</br></br>遼東大捷的一連串勝利讓馮華近一個階段以來聲威日振很多人都把他看作是如曾國藩、左宗棠一般的中興名將。然而此次進京他表現(xiàn)得卻相當?shù)驼{(diào)這讓很多人都感到十分不解。此刻聽了他的解釋眾人皆露出一片原來如此的神色而譚嗣同、康有為和梁啟更是被馮華此說勾起了很大的興趣。因為在他們的印象中馮華和他的義勇軍在遼東百戰(zhàn)百勝他最擅長的應該是行軍打仗、排兵布陣以及編練新軍等軍事方面的內(nèi)容。可是如今聽說他也準備上書請求變法自強幾個人不由得感到有些新奇都想聽聽他有什么高見。</br></br>對變法自強最為關(guān)心的當然是非康有為莫數(shù)不過看到譚嗣同也是一副急切的表情因此他雖然急于了解馮華上書條陳的內(nèi)容與觀點但只是張了張嘴并沒有說出話來。</br></br>“噢”了一聲作為主人的譚嗣同再次率先話:“自從得到《馬關(guān)條約》簽訂的消息嗣同亦是焦灼萬分、苦悶難眠。深感當今中國大化之所趨風氣之所溺非守文因舊所能挽回只有酌取西法補中國古法之所無才能救亡以圖存。子夏自西洋歸國對如何變法自強當更有一番真知灼見可否說來讓大家聽聽?”</br></br>聽了譚嗣同的話語那些士子舉人們也一個個都豎起了耳朵紛紛把好奇的目光投向了馮華。所有的人都屏著呼吸想聽聽抗倭英雄、中興名將馮華除了打仗特別厲害外在革除弊政、改革變法方面是不是也有一些驚人之見。</br></br>其實馮華此次欣然赴約不但是想要結(jié)交譚嗣同而且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借眾人之口把自己的觀點、立場宣揚出去。</br></br>見眾人都露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馮華微然一笑擺擺手說:“馮華一介武夫能有什么真知灼見。要說改革變法那還得聽康先生的。”</br></br>“子夏太過客氣了康先生的變法方策嗣同已經(jīng)拜讀了確實見識精深、切中時弊。不過子夏既然有心上書當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不妨說來聽聽以收取長補短之效!”譚嗣同再次肯切地說道。</br></br>該做的姿態(tài)已經(jīng)作足馮華未再作推辭:“好吧!既然復生兄如此說馮華就把自己的一點兒陋見表述一下如有不當之處還請諸位諒解。其實對于變法自強在康先生的上書中已經(jīng)論述得相當全面深刻馮華認為唯一有所不妥的地方就是變革的范圍和幅度過大恐實際操作起來不易于施行。因此我的觀點是變法的方式應該是漸進式的而且要符合我大清目前的實際狀況不宜全盤借鑒泰西各國的經(jīng)驗。”</br></br>馮華的這些觀點其實也是老生常談并不算新鮮李鴻章早就有過類似的論述。他曾說過:“天下縱有笨伯亦斷不敢謂今日言之明日成之也……是故華人之效西法,如寒極而春至,須遷延惡耐,逐漸加溫。”但是由于其“調(diào)和兩宮”的主張在此場合是不能明說的因此馮華只好把“循序漸進”單獨提出來再加上了一個不可“全盤西化”的論點可是僅憑這些卻根本不足以將眾人說服。</br></br>果然馮華的話音剛落四周立刻就響起了一片嗡嗡聲既有人表示贊同也有人對此不以為然。而康有為則更是忍不住立時加以反駁:“子夏你的說法確實稱得上是穩(wěn)妥之見可是當此國勢艱危之際改革無異于死中求生漸進式的變革乃是‘遠水不救近火’恐無濟于事呀!當前的形勢已經(jīng)到了‘能變則存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nèi)酝霰仨氝M行全面大變’的生死存亡關(guān)頭。至于不可全盤借鑒泰西各國的經(jīng)驗雖然道理確實不錯但我亦有不同的看法中國三十年學習洋務何嘗不是如此做法?如李鴻章之流亦每每言及‘窮則變變則通不變通則戰(zhàn)守皆不足恃。唯有師夷之長去我之短國勢富強方有可期之日。’然時至今日非但成效未睹反圖增喪師割地之辱。其原因何在?乃只知變事不知變法也!其學習洋務或逐末而舍本或扶東而倒西故愈治愈棼萬變而萬不當也。吾以為只有掃除更張再立構(gòu)堂行大變?nèi)冎伪局ú攀侵卣駠鴦葜ㄒ怀雎贰!?lt;/br></br>雖然早就知道自己的觀點很難一下子得到多數(shù)人的同意更不會讓康有為改變想法但是馮華怎么也沒料到康有為的分析竟然如此深刻、犀利。不但有理有據(jù)地將自己的論點一一駁斥而且亦具有非常強的鼓動性立刻就贏得了很多人的支持與贊同。馮華明白若單論文采之風流、學問之精深以及言辭之鋒銳自己是拍馬也趕不上康有為自己所能倚仗的無非是歷史已有證明的觀點與事實可是這些卻根本無法作為說服眾人的依據(jù)。所以馮華并沒有急于對康有為的觀點進行辯駁而是反問道:“康先生你之所言不能說不對但如此大變勢必牽連甚廣亦會引起很多既得利益者的群起反對。在如此形勢下如何還能將變法順利地進行下去?”</br></br>傲然一笑康有為緩緩站起身并不高大的身軀中猛的散出一股狂熱逼人的氣勢來。他先是掃視了一眼四周的眾人然后高聲說道:“歷朝歷代變法無有不反對者而此點吾以為亦非不能解決。中國變法只在皇上只要皇上能自強于一心、畏敬于一念再殺二、三品以上阻撓新法大臣一、二人則新法可行矣!”</br></br>“太瘋狂了!”這是馮華聽完康有為這番話后的第一反應:如此不策略的言論除了會引起反對派的強烈嫉恨進而增加變法的阻力外根本就不具有一點兒可行性。看來自己想說服以固執(zhí)和一意孤行著稱的康有為是幾乎沒有可能了他的心態(tài)實在是太過于激進和急切了根本就沒有考慮到變革是要受到其他現(xiàn)實條件與因素制約的。</br></br>譚嗣同的莽蒼蒼齋前已經(jīng)圍滿了人不過此刻卻靜悄悄的安靜極了除了惱人的蟬鳴就只有風吹拂樹葉出地沙沙聲。在場的眾人顯然也被康有為如此驚世駭俗的論點震懾住了每個人都陷入到了沉默與思索之中。</br></br>雖然馮華此次只是想表明自己的立場并不一定非要自己的觀點為眾人所接受但是如果當前的局面完全為康有為所控制也是他萬萬不愿意看到的。只是稍微沉吟了一下后馮華也開始了自己的反擊:“如此做法馮華以為并不妥當。先不說此事是否行得通就算是殺了一、二反對新法的朝廷大臣強制將新法推行下去可是又如何保證反對者能認真執(zhí)行?康先生以你這幾次上書的經(jīng)歷來說當知變法并不是一簇可就的事呀!因此馮華以為只有以循序漸進之法先集中全力開啟民智使天下有志之士皆明變法之重要性再由表及里、由外及內(nèi)全力以赴、上下一心地推進改革才能保證變法最終獲得成功!”</br></br>眼見康有為搖搖頭又要再次對馮華的觀點進行反駁梁啟適時插話進來:“子夏按你所說變法非但不可操之過急而且亦不宜全面仿效西洋之法。但就像吾師所言中國已經(jīng)搞了三十年的洋務所行當不算急也亦未完全照搬西法然實際證明此種做法并不成功。子夏于此點可有教我?”</br></br>梁啟的這一番話表面看起來好像是在幫康有為置疑馮華的主張其實他深知自己的老師是極為主觀固執(zhí)的。一旦他認定了的事就很難再聽進其他的意見而且往往會為了維護證實自己的觀點旁征博引、反復辯駁不休非要將別人說服不可。如果不能及早將爭論的焦點轉(zhuǎn)移開來他與馮華二人的爭論肯定會越來越激烈。于是梁啟連忙趕在康有為再次表議論前接過了話題并借機向馮華提出了自己的疑問。</br></br>梁啟的這幾句話可以說是問道了點兒上立刻就贏得了在場眾人的認同與附和。譚嗣同也在一旁說道:“是呀!卓如此問亦是我之所疑。子夏你既然提出來那些觀點肯定也應對此有所解釋不如再仔細談談你的變法設(shè)想。”</br></br>事情展到目前的地步實在是大大出乎了馮華的意外康有為的狂傲固執(zhí)他現(xiàn)在也才深深有了體會。不過既然話已至此且早晚都要與康有為的觀點進行面對面的交鋒不如就在今天先與他較量一番。否則自己不但在氣勢上要永遠遜他一籌而且亦可能改變自己在光緒與翁同龢心中的印象進而影響自己變法方案的實施。</br></br>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馮華終于把自己醞釀已久的變法主張向眾人展示了出來:“今之天下欲彌外患非自強不可而自強之道則應慎之又慎。馮華自西洋歸來亦深知西學于當今中國之不足多有補益之處然中西之間在國情、民情、歷史及文化等諸多方面皆有很大不同其于西洋為善法者可能并不適用于中國完全效仿恐無益且有害也。此之前中國三十年洋務運動之所以未竟其功除了用人不當、管理不善以及貪污**等因素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采取的方式有誤以及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不合理。具體來說即展工商業(yè)不宜采取官辦或官督商辦等方式而應大力提倡民辦、商辦;主要的展方向也不應該把力量全部集中到投資大、見效慢的重工業(yè)上而應著重展投資少、見效快的輕工紡織業(yè)。并通過實際取得的成效去一點一點改變國人的思想觀念進而為更大規(guī)模的變革做準備……”</br></br>馮華的這些見解看似很簡單可它實際上已經(jīng)闡述出了其改革方案的另一個關(guān)鍵步驟——民辦工業(yè)化。縱觀世界近代史凡是通過改革而成功實現(xiàn)近代化的國家和地區(qū)無一例外地都經(jīng)歷了開明**、民辦工業(yè)化、民主政治化這近代化的三步曲。因此馮華的想法就是先以開明**造就一個穩(wěn)定的政局再通過效率最高的民辦方式全力實現(xiàn)近代化的核心任務——工業(yè)化最后在有了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chǔ)之后才考慮民主政治化的問題。</br></br>馮華與眾不同的經(jīng)濟改革方案以及不時冒出來的一些新鮮名詞立時就把在場的眾人吸引住了。包括譚嗣同、梁啟在內(nèi)的所有人都禁不住紛紛議論起來就連康有為亦皺著眉頭苦苦地思索著什么……</br></br>“馮大哥!”正當馮華與譚嗣同、梁啟進行討論之際賀菱兒突然在后面拽了拽他的衣服。</br></br>扭過頭馮華小聲問:“菱兒干什么呀?如果沒有特別重要的事咱們回去再說。”</br></br>“馮大哥你快看西邊大槐樹下那個穿黑衣服的不就是那天救我的那個年輕小伙子嗎?”賀菱兒一臉興奮地說道。</br></br>心中猛的一跳馮華連忙轉(zhuǎn)頭看去。果不其然大槐樹下那個讀書人打扮的年輕人正是自己久久不能忘懷且救了賀菱兒一命的神秘年輕女子。不知道是“心有靈犀一點通”還是感受到了馮華那灼熱的目光年輕女子忽的轉(zhuǎn)過頭來兩人的目光再次像那日在船上一般對視在了一起。不過她仍然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就轉(zhuǎn)身向人群外走去。</br></br>看到救命恩人又要離開賀菱兒不由得急了:“馮大哥我和芳兒過去看看那位姐姐!”</br></br>賀菱兒的突然決定打了馮華一個措手不及還沒等他回答賀菱兒已經(jīng)拉著龔芳溜出了人群。沒奈何馮華只得向李九杲使了個眼色讓他叫兩個侍衛(wèi)跟上去進行保護。不過與年輕女子的再次相遇卻讓馮華的心中又一次掀起了滔天巨浪。()</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