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遼東戰(zhàn)未休
正當義勇軍忙著擴軍之際皇上封賞遼東有功將士的諭旨也傳到了遼東。由于這是中日開戰(zhàn)以來獨一無二的最高獎賞所以自劉坤一以下人人皆興奮不已。</br></br>馮華對此也非常滿意但決不是因為自己成為朝廷二品大員而心滿意足他是由此看到了義勇軍展壯大的遠景。要知道薊遼走廊向來是東北與關內的重要通道臨榆更是扼著榆關道最脆弱的咽喉地帶;而賀大哥又授職錦州可以說薊遼走廊的中段地區(qū)已全部控制在義勇軍手里。</br></br>當年袁崇煥抗擊皇太極就是在錦州、寧遠和山海關構筑了薊遼走廊三條防線遏制住了后金南下中原的喉嚨;而解放戰(zhàn)爭中**在制定遼沈戰(zhàn)役實施計劃時也曾說過“錦州一拿下來這一局棋子就全活了”。</br></br>自明朝中葉以來錦、榆戰(zhàn)略要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況且遼西地區(qū)還是東北的重要產糧區(qū)當年就有“填不滿的山海關拉不敗的中后所(即綏中縣)”之說。遼西距當時的新興工業(yè)重鎮(zhèn)、自咸豐年間就被稱為東北最重要商埠的港口城市營口也不甚遠這都會給義勇軍的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干部會上馮華的一番分析(遼沈戰(zhàn)役一段沒有講)讓李九杲和義勇軍的所有干部都對未來充滿了信心。</br></br>就在大家還沉浸在義勇軍正在走向展壯大的快樂之中時朝廷派李鴻章與倭寇議和的消息又傳到了。雖然也在意料之中但馮華、邢亮和所有的遠征軍將士仍然非常失望義勇軍的艱苦奮戰(zhàn)和8oo多名將士的生命最終換來的竟然還是議和。馮華知道:只要進行議和這場甲午戰(zhàn)爭中國最后的一線勝機也將徹底失去遼東大捷的勝利只不過會讓中國少輸一些罷了。</br></br>雖然對失去在甲午戰(zhàn)爭中戰(zhàn)勝日本的機會有些遺憾但馮華也知道眼下的形勢已經是自己所能求得的最好結果了滿清朝廷的決策并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目前義勇軍最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增強自身的實力確保部隊健康穩(wěn)定的展。</br></br>義勇軍人數的大幅增加雖然看起來讓義勇軍勢力大增但馮華清楚的認識到部隊的實力根本沒有實質性的提高甚至可以說還有些下降。無名洞先進武器彈藥的匱乏已經讓義勇軍的戰(zhàn)斗力降低了不止一個檔次而且新加入的這些部隊幾乎都沒有經過正規(guī)訓練只是一群烏合之眾。另外還有一個問題也是馮華不得不慎重考慮的義勇軍的擴編(包括以前和現在)實際上還存在著一個重大隱患:那就是由于很多人都是帶著部隊來的這將不可避免的帶來山頭主義和派系之爭。這個問題由于以前部隊規(guī)模小還不很明顯可是現在部隊已經到了加展的階段如果不能很好的將軍隊中的軍閥主義傾向杜絕它不但會極大的影響今后軍隊的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亦會成為制約義勇軍展壯大的一顆毒瘤。</br></br>“長痛不如短痛”馮華意識到這次擴編在帶來許多問題的同時也帶給義勇軍一個徹底解決隱患的良機:可以通過對部隊進行重組將部隊的建制全部打亂再次整編將山頭主義和宗派主義的萌芽遏制在搖籃中。</br></br>在進行了一番諸如部隊建設、人事管理和軍隊法紀等方面的準備工作后義勇軍對現有部隊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重組整編:遠征軍總指揮馮華、副總指揮邢亮兼政治部主任、副總指揮李九杲兼參謀長(連順由于已官復原職只待傷勢好轉之后即赴錦州上任)副參謀長兼情報部部長黃德貴;下設三個步兵團(由于人數不足除一團以外二、三兩團每團暫為兩營)團長分別為林喜、張作霖、王英楷;鑒于“遼東大捷”中騎兵大隊揮出的重要作用將騎兵大隊擴編為騎兵團(馬匹尚有所欠缺)團長蕭山;一個炮兵團(包括原先的迫擊炮營、利用繳獲日軍大炮組成的炮二營和用放在龍口街的山炮、野炮組成的炮三營)團長劉三林;一個特種大隊(團級編制)大隊長孫寶義;一個警衛(wèi)大隊(團級編制)大隊長馮德麟;新成立的后勤部由于部長鄭偃武遠在龍口街暫由副部長王承斌代理部長專門負責后勤輜重和醫(yī)療衛(wèi)生等事宜。另外以龍口街的三營、五營為班底再加上周圍地區(qū)的團練組成獨立團團長張立三副團長杜桂平(原龍城團總)。至此義勇軍完成了自成立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改編義勇軍總人數(包括獨立團)已達9ooo人為將來的展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br></br>朝廷雖然最終并沒有采納自己“持久戰(zhàn)”的作戰(zhàn)方針但劉坤一經與宋慶、吳大澂、魏光燾、李光久和馮華等人商議后還是決定要利用當前遼東戰(zhàn)局的有利形勢繼續(xù)給日軍以軍事壓力為即將開始的中日和談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br></br>3月16日為了就近指揮對海城日軍的再次圍困節(jié)制關內外防剿諸軍欽差大臣劉坤一在扭轉戰(zhàn)局后不久就將指揮行營從山海關移駐到了營口。當然為了欽差大人的安全馮華和遠征軍也跟著開拔到了營口與海城之間的塔山鋪、鐵嶺屯堡一線這也是劉坤一敢于移師于距離海城、蓋平近在咫尺的營口的主要原因之一。</br></br>劉坤一雖然一力主戰(zhàn)堅決反對割地賠款但是生性小心謹慎的他也非常清楚在朝廷尤其是太后議和決心已定以及倭寇實力猶存的情況下再進行大規(guī)模的戰(zhàn)斗絕對得不償失。打勝了固然更增榮耀可一旦失利則前番的戰(zhàn)果也會前功盡棄。而且他老于官場深諳保存實力的重要遼東大捷已經足以讓他在朝廷重臣中間風光八面太過冒險的軍事行動是完全沒有必要去做的因此馮華的“避免對日正面作戰(zhàn)騷擾其后勤補給”的建議正好和了他的胃口。于是劉坤一立即命令關外諸軍在對日軍的作戰(zhàn)過程中應以騷擾為主務必要讓遼東日軍日夜不得安寧。</br></br>由于欽差大人命令不必與日軍硬碰硬只以騷擾為主因此遼東各地清軍的積極性都頗高他們也想借此有利時機為自己贏得一些戰(zhàn)功。當接到欽差大人的命令后遼東各地清軍諸將紛紛借著“遼東大捷”的威勢很快行動起來一時間清軍在遼東的攻勢大盛。</br></br>而再次對海城日軍進行圍困的各部清軍在馮華的建議下也沒有與城內的日軍進行正面作戰(zhàn)。在處理好各部的協(xié)調問題之后他們對海城之敵只是圍而不打將主要目標都集中在了海城周圍日軍的一些小據點上。</br></br>接連被敲掉好幾個據點損失了幾百人后海城的桂太郎中將有些坐不住了。如此下去用不了多久海城就會成為一座孤城而被斷絕了后勤補給的第三師團恐怕也不會有什么好下場。為了確保補給線的暢通桂太郎中將果斷下達了收縮兵力的命令:放棄一些不太重要的城鎮(zhèn)將兵力全部集中到海城、析木城至岫巖處于后勤補給通道的城鎮(zhèn)中。</br></br>雖然在日軍收縮兵力的過程中各部清軍尤其是遠征軍也取得了不小的戰(zhàn)果先后斃傷倭寇數百人但是由于日軍組織嚴密、行動統(tǒng)一再加上清軍的戰(zhàn)斗力還是比較差大部分的鬼子都順利完成了他們的撤退計劃。</br></br>看到小鬼子們龜縮到要塞之中死活都不肯出來馮華召集義勇軍營以上的高級將領再次開了一次軍事會議。會議上大家各抒己見討論得非常熱烈好想法、好點子層出不窮。義勇軍的這種民主決策程序既讓新加入的人員感到新奇又極大的激了他們的熱情和參與精神。經過仔細研究討論義勇軍下一階段作戰(zhàn)方針的基本思路終于慢慢清晰起來。</br></br>雖然鞍山、牛莊兩戰(zhàn)義勇軍繳獲了大量的戰(zhàn)略物資而且不久前朝廷也給補充了一部分但是義勇軍部隊規(guī)模的急擴大使本來就有些供應不足的后勤問題再一次顯現了出來。如果不能盡快擴大后勤生產或是找到新的補充給養(yǎng)的辦法那么用不了幾個月義勇軍就會由于缺少糧草彈藥而陷入寸步難行的境地。有鑒于此此次會議最后決定:下一階段的作戰(zhàn)以伏擊、殲滅日軍運輸隊為重點再輔以對據點之敵進行不間斷的騷擾最后將海城的日軍第三師團徹底孤立起來。</br></br>作戰(zhàn)命令下達后義勇軍各部很快就行動了起來特別是那些新加入義勇軍的戰(zhàn)士積極性極高。雖然他們的戰(zhàn)斗力與老義勇軍相比相差甚遠但是他們大多是海城本地及附近一些地區(qū)的人對海城、析木城周圍的地形、情況極為熟悉。而且他們當初對日軍采取的作戰(zhàn)方式就是游擊戰(zhàn)、騷擾戰(zhàn)再加上馮華、邢亮得自**軍事思想的精華因此這種打法對他們來說可謂“輕車熟路”很有心得。</br></br>王英楷由于就是海城當地人而且在海城周邊地區(qū)極有威望因此他在這次作戰(zhàn)中揮的作用尤其大。不但消息情報異常靈通而且?guī)缀跛械姆鼡舻攸c都是他選擇的。</br></br>作為舊時代里身處戰(zhàn)亂的讀書人王英楷內心深處早就有一種“良禽擇木而棲”的思想。自從結識了馮華以后他就認定這個年齡與他不相上下的年輕人氣質非凡前途不可估量。幾次交談之后他就抱定了跟著馮華轟轟烈烈干一場的想法;而馮華也一直有意招攬他兩個人可以說是一拍即合。</br></br>經過一些日子的相處王英楷對馮華、對義勇軍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他雖是識多見廣但對義勇軍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思想、武器裝備都感到極為新奇。尤其是對那些帶有槍架、能夠連續(xù)射子彈的武器(輕機槍、重機槍)更引起了他的好奇和重視。</br></br>通過馮華的介紹他才知道早在1862年美國著名機械師理查德&#8226;杰丹&#8226;加特林就明了每分鐘可射約4oo子彈的手搖式多管重機槍這是現代機槍的雛形。1884年美國工程師海勒姆&#8226;斯蒂文斯&#8226;馬克沁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夠自動連續(xù)射擊的機槍射達每分鐘6oo以上。去年年初在非洲羅得西亞英**隊與當地麥塔比利人的戰(zhàn)爭中一支5o余人的英國部隊僅憑4挺馬克沁重機槍就打退了5ooo多麥塔比利人的幾十次沖鋒打死了3ooo多人。</br></br>一席話聽得王英楷張口結舌他明白義勇軍之所以所向無敵除了士兵都接受愛國家愛百姓的教育、擁有勇敢獻身的精神和嚴格的軍事訓練具有高的軍事技能之外這些領先世界的先進武器也是重要因素。</br></br>當然他心中也有疑問:義勇軍是怎樣得到這么先進武器的?可是馮華不講他也只好悶在肚子里。他只是問馮華何時能夠給三團也裝備一點兒這樣的武器?馮華告訴他一團、二團這樣的機槍是在馬克沁機槍的基礎上改進的比馬克沁機槍性能更好。只是制造這種機槍要求鋼材的質量極高目前又很難得到合適的原材料因此已經不再生產。不過義勇軍在吉林的兵工廠已經試制出對原材料要求不那么嚴格的、外形酷似馬克沁機槍的仿造品投入生產后立刻就可以裝備給他們。</br></br>對于武器的問題馮華、邢亮和周天宇也早就有所考慮。雖然他們一再要求所有的義勇軍戰(zhàn)士都必須嚴守武器的秘密但他們自己也知道想完全保住武器的秘密是根本不可能的尤其是機槍可以說是次應用在這種規(guī)模的戰(zhàn)爭中它的巨大威力肯定會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因此在研制成功地雷和手榴彈之后周天宇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研制機槍上。好在無名洞中有現成的圖紙、各種適合的工具和材料研制起來不至于走太多的彎路。就在前不久周天宇從龍口街來電報:仿制馬克沁機槍的工作已經順利完成不日即可小批量生產。義勇軍在武器研制方面再一次取得了重大突破。</br></br>僅僅幾天功夫義勇軍各部輪番出擊在鳳凰城至析木城、析木城至海城之間就幾次成功伏擊了日軍的輜重糧草。雖然日軍也派了不少的部隊進行護衛(wèi)但是義勇軍不同于其他清軍各部除了戰(zhàn)斗力相當強戰(zhàn)法也極為靈活多變地雷戰(zhàn)、麻雀戰(zhàn)以及夜襲戰(zhàn)打得鬼子心驚膽戰(zhàn)。桂太郎有心派大隊人馬接應又怕清軍乘勢占領海城真是進退兩難。其實他最怕的還是義勇軍聽鞍山、牛莊以及最近幾天從其他幾個地方撤回來的官兵說:“他們簡直就是地獄中的魔鬼不但武器先進而且來無蹤去無影行動迅、勇猛異常根本就抵擋不住”。這究竟是怎么樣的一支部隊呢?畏懼之余桂太郎心里對義勇軍充滿了不盡的好奇。</br></br>與此同時在邢亮的提議下遠征軍還特別組織了若干神槍手小組利用m1步槍遠于當時武器的卓越性能在海城和析木城外圍不斷打日軍的冷槍。由于每天都能敲掉它十個、八個放哨巡邏的日本兵弄得駐海城和析木城的日軍如驚弓之鳥一般惶惶不可終日。</br></br>此時的海城雖然東面還有析木城作為屏障但通往析木城的道路也時常被“良心大大壞了的支那人”埋上地雷而切斷因此海城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一座孤城。</br></br>駐扎在海城的桂太郎現在可以說心情惡劣到了極點。清軍四圍海城本就把他鬧了個灰頭土臉顏面盡失。前不久開始的遼河平原戰(zhàn)役他本想借此挽回一些面子誰知先是合擊鞍山的青岡聯隊大敗而回接著牛莊第九混成旅團又幾乎全軍覆沒。為此日軍大本營中已經有人對他的指揮能力提出了異議要不是有第五師團貽誤戰(zhàn)機未能及時趕到的借口他可真是百口莫辨了。現在清軍幾乎已經卡斷了海城的后勤補給線如果這種情形再繼續(xù)下去第三師團恐怕也要全體埋骨異鄉(xiāng)了。</br></br>由于桂太郎中將這些日子經常無緣無故的火海城日軍司令部的人員最近誰也不敢多說話都怕不小心觸了他的霉頭。這天心血來潮的桂太郎不知想起了什么要到城墻上巡視幾個參謀、副官只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跟在他的后面。</br></br>自從日寇侵占海城以后老百姓死得死跑得跑僥幸沒有被鬼子殺害、又沒有跑掉的百姓平常也輕易不敢走出家門。雖然是大白天東街上也依然是冷冷清清除了巡邏的鬼子兵根本就見不到人影兒。</br></br>桂太郎由第五旅團長大迫尚敏少將陪同在春寒料峭中登上了東城墻。看到師團長駕臨守衛(wèi)東城的士兵們都打起了精神立正行禮。城高風大包括桂太郎在內的一群鬼魅都不由得縮了縮脖子。</br></br>桂太郎與參謀們扶著城垛試探著向析木城方向了望。一個副官害怕師團長中了敵人的黑槍試圖去勸阻但看了看桂太郎那冰冷、鐵青的臉色張了張嘴又把到了嗓子眼兒的話咽了回去。</br></br>已是早春時節(jié)城外還是一片荒涼。通向析木城的大道上空蕩蕩的看不見車行馬走、旅人往來;光禿禿的田野里也沒有往年那種肩挑人擔、牛拉驢馱的備耕景象。</br></br>離城門口幾十丈遠的那棵還沒有芽的老榆樹在戰(zhàn)火的薰烤下越顯得沒有生氣。禿枝上落著的幾只烏鴉不知是受到了驚動還是因為見到了桂太郎的猙獰“呱呱”地叫著盤旋著飛了起來。</br></br>桂太郎指點著城外不時地向著身后的一名軍官詢問城外的情況。“叭叭”兩聲清脆的槍聲把剛剛平穩(wěn)下來的烏鴉再度驚起。隨著槍響桂太郎的軍帽被擊飛而桂太郎身邊的那名參謀就沒有那么好的運氣了一顆子彈從他的前額穿過當場斃命。</br></br>被這突如其來的子彈嚇得魂飛魄散的桂太郎帶頭蹲躲在城垛子后面臉色煞白兩腮的肌肉還在不停地顫動手下的軍官更是大驚失色。一個副官連滾帶爬地拾回那頂帶有彈洞的軍帽不知是心有余悸還是迷信或是有什么別的原因桂太郎說什么也不肯再把它戴到頭上。待了一小會兒他才匍匐著遠離了城墻垛子小心翼翼地站了起來故作鎮(zhèn)靜地命令炮兵向城外報復射擊。桂太郎和海城的日軍就這樣擔驚受怕地度過了噩夢般的一天而這樣的日子隨著義勇軍活動的進一步增強也越的多了起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