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王家瑣事(二)
“噗哧”那懶洋洋的男人看著王振鵬和李大超進退不得的傻樣突然笑出聲了:“別緊張,我沒槍也沒帶人,你們是來救靜雪的吧。”
王振鵬大喜,點頭道:“哪敢問兄臺是。”
“什么兄臺戲臺的,我是你大舅哥,呵呵”
“二哥,你胡說八道什么呢。”袁靜雪羞紅著臉從這男子后面走了出來,水汪汪的大眼睛深情的看著王振鵬,然后又不自覺的把頭低下去了。
原來這男子不是別人,正是袁靜雪的二哥,同母兄弟,有青幫達人之稱的袁克文。
“呵呵,你們昨天來探消息的時候我就注意到了,也就是遇到我了,換個人你們今天就栽在這里了,快走吧,和叔等下就回來了。”
王振鵬連忙拱手道:“大恩不言謝,靜雪二哥,有空到南邊來,一定重謝。”
袁克文道:“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謝不謝的就免了,,,哎,哎,怎么又翻墻啊,府里沒多少人,走后門出去吧,什么毛病。”
王振鵬一臉尷尬的拉著袁靜雪就走,袁克文咳嗽了一聲道:“就這么走了。”
王振鵬定在原地,一臉不解的問道:“那二哥您的意思。”
袁克文一拍腦袋:“我妹妹怎么就看你這么個傻小子啊。”
“哥,,。”袁靜雪撒嬌道
“得,得,不招你了,小祖宗,那個誰,就是你,你把人家家里的大閨女拐跑了不留字號的,這也忒不厚道了吧。”袁克文笑道。
王振鵬哦了一聲道:“在下湖南寶慶府王振鵬。”
袁克文也是見多識廣了:“寶慶府,那敢問南邊的王振宇是你何許人。”
王振鵬拱手道:“正是在下三哥。”
言罷王振鵬就拉著袁靜雪就走,袁靜雪轉(zhuǎn)頭對袁克文道:“哥,照顧好咱媽。”
“放心了,妹妹”袁克文見三人出去了之后,卻突然回過味來:“嘿,這小子,還真是冤家,,。”
人生還真的是充滿了偶然,為了躲避可能出現(xiàn)的搜捕,三人最后選擇從朝陽門出去的,王振鵬充滿感慨的道:“三年前的一個晚上,我還在拱衛(wèi)軍當見習軍官,那晚有車隊要出城,我不許,結(jié)果三哥來了,告訴我,他只所以成功,就是在關鍵的時刻打開了一扇門,,。”
“站住,檢查”王振鵬這才發(fā)現(xiàn)朝陽門居然設了卡子,而大約二十多個士兵在這里檢查每一個過路的人,難道袁家這么快就發(fā)現(xiàn)靜雪跑了,如果是反倒不怕了,因為見過靜雪的沒幾個,而且此刻靜雪是一身男裝,三人乖乖的靠邊接受檢查。
“報告排長,沒有發(fā)現(xiàn)武器”士兵簡單搜了下馬匹并沒有嚴格搜身,看樣子并沒有出什么大事,可是偏偏這個排長出問題了。
這個排長二十四五歲的樣子,個子瘦高,他仔細看了一眼王振鵬后,讓士兵請王振鵬去哨卡休息,袁靜雪頓時緊張的一把抓住王振鵬的胳膊,王振鵬輕輕的拍了拍她的手,示意沒事才放手。
走到哨卡,那軍官卻遞過一根煙:“學長,怎么,看樣子是要當逃兵啊。”
王振鵬心里一驚,仔細看了看問道:“你是。”
那軍官微笑道:“張治啊,保定步兵科第三期的學弟啊,你不認識呢。”
“張文白,安徽佬,怎么可能不認識,有二年沒見了,怎么你們畢業(yè)了。”王振鵬立刻想起是有這么個學弟了。
“剛畢業(yè),分到第一師了,沒意思的緊,也不想干了,學長您這是。”張治問道。
王振鵬想了想,還是決定信任這個學弟:“我的確是不干了,準備回老家湖南。”
張治點點頭:“我在軍校的時候聽學長提起過,說您的三哥是王振宇,要不就帶學弟我一起走吧,這北京我是不想待了。”
王振鵬點點頭:“可以,可我有急事,必須馬上走,你看。”
張治笑道:“這有什么關系,其他都是身外物,我們一起走。”
然后張治轉(zhuǎn)身道:“你們好好站著,我等會回來,這是我老鄉(xiāng),我送送。”
“好類,排長,虎子昨晚搞來條狗,午有狗肉火鍋吃。”一個大頭兵愉快的答道。
一行四人就這樣出了北京,,。
半個月后,袁家在順天時報發(fā)布消息,宣布袁家和袁靜雪斷絕關系,,。
很多年以后,身居高位完美退休的張治大將在他的個人回憶錄如實記載了這一次決定他人生發(fā)展軌跡的逃跑。
“歷史的長河里就是這樣充滿了偶然,那天鬼使神差的一個念頭,居然影響我的一生,回首此生,這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在那一刻,我無疑是世界上最勇敢的人,我為自己感到自豪,雖然這只是一個偶然,卻又似乎帶著一點必然,或許我們的歷史就是由這一個個必然和偶然共同組成的了。”
就在王振鵬他們逃往天津準備走海路南下的時候,6月10日,在南京,一場有關于民主問題的討論正在進行,而引發(fā)這場討論的導火索是時任軍事委員會委員,憲兵司令部司令楊萬貴將代表軍事委員會向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三次會議遞交的《關于禁止公民非法持有槍械》的提案。
這份提案作為第一屆國會民國五年第三次會議的第份討論案在為期七天的會議的第三天下午進行的表決,在議長章太炎的主持下,全部361名國民代表,實際出席307人,以贊成221票,反對71票,棄權15票通過了這一項議案。
隨后就引發(fā)了一場關于民主問題的大討論。
首先發(fā)難的依然是一直和王振宇唱反調(diào)的上海《申報》:“,,,余既自稱系國民之政府,何來禁國民自衛(wèi)之權利一說,為何美國不禁槍械其國不亂,國不禁槍械則天下大亂,既是民主體制,為何只一黨獨居央,此何來國民政府一說,如此披民主之外衣,行獨裁之實體,與袁世凱之獨裁帝制又有和區(qū)別,試問國民政府,明日走向何方,,。”
隨后《浙江民報》《上海日報》《江蘇光明報》紛紛撰文跟進,一時間對國民政府的批評之聲四起。
以《沅江日報》為首,《青年軍報》,《國社黨報》,以及《南京日報》和《武漢日報》對此自然是不遺余力之反擊:“,,,所謂民主,不在于其表面形式,而在于其是否保護國民之民主和自由,如英國之情形,國王尚存,民眾無槍,然民眾可選舉議員,罷免政府,爾能視之為袁賊之帝制獨裁政府乎,,。”
出人意料的是,此刻的南京國民政府卻是死一般的沉寂,很顯然,整個討論的背后就有孫文或者胡漢民在推波助瀾,其本質(zhì)到未必是要搞什么多黨制,而更大的可能是要營造一種輿論氛圍,達到某種目的。
王振宇思來想去,也沒覺得靠幾個筆桿子就能動搖自己手底下的槍桿子,因為軍隊對自己的忠誠絕不是簡單的依靠信仰,還有利益的關系在里面,放眼全國,以銀元為計價單位,普通士兵月餉拿到八元的有幾家,整個北方北洋是最高的,元每月,可實際到手只有二元四角,打倒自己容易啊,國民政府拿什么發(fā)薪水給這些士兵,稅收。
現(xiàn)在的王振宇集團實際上華開發(fā)總公司,三大銀行,青年軍共同組成的,要么一并收拾了,否則牽一發(fā)動全身。
果然,這個爭論僅僅持續(xù)了不到二周就風平浪靜了,胡漢民等人突然發(fā)現(xiàn)王振宇這個年僅二十五歲的年輕人比他們想象的要底氣足的多,根本就沒有在這場論戰(zhàn)露出半點驚慌失措的樣子,甚至連只言片語都沒有,胡漢民甚至開始隱隱擔心,自己一再挑戰(zhàn)這個年輕人,會不會引發(fā)嚴重的后果,,。
顯然這點擔心是多余的,王振宇現(xiàn)在確實是很討厭胡漢民,但是不代表他有時間和想法要去收拾胡漢民,一個政務院的管家,免掉容易,但是再換誰來,折騰來折騰去,最后還不是折騰自己,所以這點政治氣度和容人之量王振宇還是有的,且由某些人如跳梁小丑一樣去跳吧,想到這里王振宇也不免感慨,也許最適合和自己合作的人應該是宋教仁,而不是孫文他們,至少宋教仁的習慣是把政治斗爭納入法律和議會的框架內(nèi),而不是陰謀詭計。
算了,不去想了,在上海通過招標的方式,把整個輕工業(yè)發(fā)展計劃包出去之后,王振宇在商人階層的威望達到頂點,至少在這些商人看來,王振宇是個好同志,幾百年也難遇啊。
可是王振宇卻要煩惱更多的是,其一個問題就是如何保護民族輕工業(yè)的發(fā)展,這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關稅問題,目前海關確實是收回了,但是關稅卻只有百分之五,這個關稅實在是低的嚇死人,按照王振宇的想法,起碼得百分之二十才能確保本國的產(chǎn)品有市場競爭力,當然這個問題現(xiàn)在不急,不過等到歐戰(zhàn)結(jié)束,這個問題就會凸顯出現(xiàn),所以現(xiàn)在必須趁著洋人不敏感的時候把這個敏感問題解決了,可是這個事情讓誰去談呢。
wap.xbiqug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