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帝后
,最快更新掌上春 !
第163章 帝后
第163章帝后(一更)
五月十一, 諸事皆宜。
寅時起,宮中各處便紛紛起了燈。
今日新帝行登基大典, 新后冊封禮, 整個宮中上下各處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禮部四司從大前日起便已悉數(shù)守在宮中,準備今日登基大典和新后冊封的諸事。
禮部下設欽天監(jiān)測算今日吉時為巳時三刻,登基大典需在巳時三刻進行。
寅時起, 豐和殿外內(nèi)外便忙碌了起來。
帝后沐浴更衣。
新帝著龍袍中最隆重的日月星辰十二圖案九條金龍龍袍, 頭戴十二玉藻冕旒。整套典禮禮服極其繁瑣,七八個宮娥伺候了不短時間。
等禮服加身, 冕旒安戴, 帝王的氣勢與威嚴俱在。
尤其是柏炎本就在軍中多年, 一身英氣, 秀頎挺拔, 將龍袍的莊嚴與氣勢襯托到極致, 舉手投足,瞥目之間,都讓人不覺心生臣服。
宮中伺候的宮娥和內(nèi)侍官都有些看呆。
這比宮中早前那位, 多了不知多少威儀與氣度在……
卯時初, 新帝需在太廟由禮部官員陪同祭祖, 并跪拜天地。
眼下便要乘龍攆離開豐和殿。
蘇錦福身相送, 他單手扶她的手起身, 今日口中皆需正式,“梓潼, 正殿見。”
他聲線低沉卻富磁性, 口中這聲正式的梓潼便喚得別樣鄭重卻撩人心扉。
蘇錦低頭。
他本是要離殿, 還伸手挑起她下巴,仔細看了眼, “梓潼,今日很美。”
她亦著鳳袍中最隆重的祭祀典禮袍。
錦服華袍鑲著金絲繡線,一身的佩戴珠光寶氣,也只有這樣明艷的宮妝并著這等姿色容顏,才真正撐起了這身母儀天下的鳳袍行頭。
得他一句話,蘇錦眸間不覺瀲滟。
身后的宮娥和內(nèi)侍都紛紛低頭。
他指尖未松開,唇畔卻勾起一抹笑意,“朕的皇后,襯得起這身鳳袍。”
蘇錦被他挑著下巴,逼著她看他,她低頭福身不得,只得朝著他,溫聲道,“謝陛下抬愛。”
柏炎笑笑。
時辰到,要出豐和殿。
今日每一處時間都需卡得剛好,禮部官吏緊張不已,預留了時間,便請大監(jiān)在豐和殿中催促。
不待大監(jiān)來催,柏炎已出豐和殿。
龍攆下落,柏炎一步跨上龍攆。
龍攆往太廟去。
柏家三代排位已請至太廟供奉,禮部官吏悉數(shù)到場。
龍攆至太廟的時間皆已算好。
每一步卡點都極其精準,到太廟正好是祭祀時辰。
在禮部敬文下,柏炎對祖宗牌位和天地,及諸神奉香叩拜。
禮部官員在太廟兩側(cè)觀禮。
等太廟祭祀和叩拜完成。
又上了龍攆,龍攆此番便需折回正殿之外。
此時,太廟至正殿外,宮人跪了一路。
每隔三米一禁軍值守,龍攆過時,皆行矚目之禮。
從太廟到正殿外,恰好是巳時二刻。
京中文武百官,皆在正殿外兩側(cè)恭敬等候。
龍攆落地,柏炎下攆,文武百官自兩側(cè),皆跪拜于腳下。
柏炎行至殿外中心處,禮部官員呈上行文卷。
柏炎接過。
自中心處臺階,步步踏上,直至正殿外最高一級階梯之上。
禮部官員高呼一聲,“起身。”
百官皆奉禮起身,遂轉(zhuǎn)向正殿方向,再隨著禮部司儀一聲,“跪!”
百官皆朝柏炎方向下跪。
正好巳時三刻,吉時到。
殿外鐘鼓齊鳴,聲勢震天。
莊嚴地象征九五之尊的九長五短鐘鼓相間之聲后,柏炎行書卷,念禱告之文。
蘇錦便在遠處遙遙望著。
早前的朗朗少年,如何手握重兵,一步步登上天子階梯。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如今的天子,是在刀鋒劍影,血淚交織中一步步走上的皇位。
正殿外的每一步階梯,都沉重而莊嚴。
冕旒加冠,龍袍加身,這階梯上的人,承受得住風雨,亦撐得起這天下的朗朗乾坤。
她遠遠看著他,好似從少時的浮光掠影到眼下的威嚴氣度,君臨天下。
他一直都是她心底深處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她亦是他心中皎潔明亮的一輪清暉滿照。
禱告詞完,禮部官員從他手中接過行文。
他目光掃視天子階梯下匍匐百官,最終目光定格在遠處,他知曉他的阿錦一定在那里看他,目光長久停留。
蘇錦心底微暖。
只見那道身影緩緩轉(zhuǎn)身,入了莊嚴巍峨的正殿之中。
蘇錦目光才微微斂去。
心中舊時的少年模樣,與閉目前的天子轉(zhuǎn)身背影緩緩融為一體,仿若烙印一般,深深刻在她心底。耳旁,是他今日凝眸看她,悠悠喚的那一聲“梓潼”。
再睜眼,文武百官已自天子階梯兩側(cè)入殿中。
身后的古嬤嬤上前,“娘娘,登基大典完畢后,稍后便是冊封禮了。”
蘇錦深吸一口氣,微微頷首。
……
正殿中,百官其列。
殿上,翰林院宣讀早前的奏請即位詔書,禮部官員自階梯而上,呈上新朝的玉璽。
新帝授印,至于一側(cè),落座于龍椅。
禮部司儀高聲,“新帝登基,文武百官叩拜。”
此時殿中整齊的衣裳悉率聲,殿中官員皆行叩拜大禮,高呼,“吾皇萬歲!”
一側(cè)翰林院首宣讀新帝登基冊封詔書,待詔書宣讀完畢。
柏炎開口,“眾卿平生。”
登基大典便算禮成。
眾臣起身抬眸,殿上的天子頭戴冕旒,威嚴而莊重,隔著冕旒的玉藻,既不敢窺探,也看不清殿上神色。
登基大典成,而后便是新后冊封之禮。
禮部酌請冊封。
柏炎開口道了聲,“宣。”
大監(jiān)高聲,“宣威德將軍之女,蘇氏入殿。”
古來授后位著,父兄祖輩加官封侯,以襯中宮之位。方才的詔書冊封中,除卻柏炎過世的生母盛氏,繼母許氏請封太后,亦有蘇錦的父親加封威德將軍。
百官矚目中,蘇錦著鳳袍,行天子階梯入正殿。
自正殿處,微微低頭頷首,至殿前。
身后跟宮娥與內(nèi)侍各二十人,行皇后儀仗。
殿前抬眸,看一眼天顏,而后行跪拜禮,至翰林院首在殿中宣讀冊封圣旨,而后領旨謝恩,起身緩步踏上殿前階梯,至禮部處授皇后冊與金印。
再至君前,行見君禮。
柏炎伸手扶起,以示恩愛敬重。
蘇錦遂在落座于一側(cè)加置的皇后側(cè)位,正襟危坐,鳳顏端莊而顯赫,不茍言笑。
禮部帶頭,百官再度朝鳳位行禮,“吾后千歲。”
蘇錦深吸一口氣,端莊道,“眾卿平生。”
至此,登基大典與冊封之禮皆成。
文武百官皆抬眸,望于殿上帝后二人。
而后,翰林院宣旨,對殿中有功之人行逐一冊封,譬如葉浙,顧云峰,還有尚未回京的許朗(許昭弟弟),也為范允一門平反,下旨接回范侯子嗣,留于中宮暫行撫養(yǎng),成年后承襲爵位……
范侯一事曾在京中是隱晦之事,如今沉冤得雪,子嗣由皇后親自撫養(yǎng),朝中心中對新帝品性更為敬重。
柏炎早前便與葉浙商議過,葉浙覺得好。
顧云峰早前并不知曉,而詔書一出,抬眸望于柏炎處,終于有幾分明白,爺爺為何要舉顧家之力,挺柏炎上位。
柏炎軍中出身,鎮(zhèn)得住這四方的封疆大吏。
廢帝早前在朝中倒行逆施,殘害朝中和軍中忠良,尤其是逼死秦王的時候,百官心中憤怒到了極致,柏炎是朝中百官心中眾望所歸,只要他開口,百官附議。
柏炎性情豁然,重情義。
有該有的擔當,亦有謹慎與理智。
這京中,只有柏炎登基,京中不會亂,朝中不會亂,蒼月亦不會亂,日后也不會輕易生出早前廢帝動輒誅殺良臣之事。
柏炎久在軍中,看多了征戰(zhàn)的殺戮,將士不易,更見多了邊關(guān)的流離失所,不會輕易挑起戰(zhàn)爭。
柏炎是這普天之下,皇位最好的人選。
沒有之一。
宣詔之后,顧云峰在一眾封賞功臣之中,齊齊向天子叩拜謝恩。
新帝即位,至此往后,君君臣臣,又是另一番日月。
今日登基大典,新后冊封,朝中封賞皆近結(jié)束,群臣在朝中再行叩拜大禮。
柳致遠亦遂人.流,揮袖下跪。
朝著殿中高高在上的鳳位,重重叩首,垂眸再喚了聲,“娘娘千歲。”
再抬眸時,殿上之人業(yè)已起身,行至一側(cè)鳳位前,尊重伸手扶起鳳位前的耀眼身影,她起身時,一襲端莊明艷,似夜空星辰,又似夏日驕陽,映得周遭黯然無光,僅剩了殿中這道綽約身姿,風華絕倫……
柳致遠闔眸。
……
正殿出來。
百官相互道賀,恭喜最多的便是葉浙和顧云峰。
擁戴新帝此事中,獲益最多的便是葉家和顧家,南陽王府眼下并無人在京中,當下,周遭都是朝兩人道賀之人。
葉家和顧家都是高門邸戶,并不意外。
但有一人,在此次封賞中似是分外引人注目,便是宴書臣。
早前的嚴州知府宴書臣,在京中變天前,宴書臣被廢帝調(diào)回京中,準備升任戶部員外郎。
端陽龍舟會當日,才曉宴書臣是新帝的人。
宴書臣替新帝掩了云山郡駐軍調(diào)動耳目,新帝回京之事也是宴書臣一手操辦,更有小道消息,當時廢帝在新帝身邊有耳目,所以不少消息是通過宴書臣中轉(zhuǎn)的,極其隱瞞。
所以,宴書臣才是極得新帝信任之人!
宴書臣是新帝搬到廢帝的一枚重中之重的棋子,朝中知曉的人近乎沒有,可見在新帝心中舉足輕重的位置。
眼下,雖冊封僅為吏部侍郎,但兼任翰林院修撰。
翰林院修撰掌文書,修正式,起文詔,議政事,這是為宴書臣日后的宰相之位鋪路。
一時間,這位嚴州知府,一躍成新帝跟前的香餑餑。
群臣道賀走動,卻見登基大典和新后冊封儀式后,宴書臣卻早早離了宮中,不見蹤跡,就是連道賀都尋不到人。
一時都不知道這宴書臣什么心性脾氣,想投其所好都難。
……
公主府外,禁軍把守。
如今廢帝家眷早已下獄關(guān)押,早前英國公一門也受牽連于獄中茍且,待新帝登基大典后聽候處理,唯安平公主摘除事外,在公主府暫行幽禁,坊間有傳言,早前安平公主曾助平陽侯府行事,此次新帝登基,安平公主能暫時置身事外。
只是事關(guān)廢帝,公主府的事情也不敢妄議。安平公主的處置定論前,誰議論都是惹禍上身。
宴書臣沉著眉頭,踱步到苑中。
“宴大人……”侍婢問候。
宴書臣尚未應聲,“啪”得一聲茶盞摔來,直接砸到他身前,滾燙的茶水濺濕了衣裳,濺起的茶盞碎片,亦割傷他的指尖。
侍婢嚇得趕緊跪地。
“出去吧……”宴書臣淡聲。
侍婢照做。
屋內(nèi),只有安平與宴書臣二人。
宴書臣沉聲,“我要怎么做,你才能泄恨?”
安平輕嗤,“你不是如今平步青云了,殿中封賞,是柏炎那個亂臣賊子眼前的大紅人嗎?哪有時間在我這個前朝公主的公主府中閑晃?宴大人睡也睡過了,是還沒睡夠嗎?”
他眼底猩紅,“安平……”
“別叫我!”安平怒道,“宴書臣,我姓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