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7局定
    看著暈厥過去的皇帝,倪公公的臉色煞白煞白的,嘴唇如篩糠般顫抖著。
    下方的其他人全都像被凍住了似的,僵立當(dāng)場。
    皇帝就這么斜斜地歪在龍椅上,死氣沉沉,一動不動,他嘴角以及身上的鮮血那么紅,那么刺眼,觸目驚心。
    還是禮親王率先反應(yīng)過來,趕緊喊道:“快,傳太醫(yī)!”
    自從皇帝正月重病,這段時日,每天都有三個太醫(yī)時刻守在宮里待命。
    這會兒,守在養(yǎng)心殿外的錦衣衛(wèi)與虎賁衛(wèi)也全不敢再攔了,太子已經(jīng)死了,若是皇帝也死在這里,他們這些人一個都跑不了。
    而且,禮親王是宗令,張首輔也在這里,現(xiàn)在國無君,他們兩人也是能做主的。
    一個小內(nèi)侍以最快的速度去傳喚太醫(yī)。
    正殿內(nèi),陷入一片死寂,只有殿外偶爾響起陣陣悶雷聲,雷聲擾得人心惶惶。
    不消片刻,三個太醫(yī)一起氣喘吁吁地來了,每一個都是神情忐忑,膽戰(zhàn)心驚。
    對于皇帝的病情,他們也都了解得七七八八,聽小內(nèi)侍說皇帝吐血暈厥,就知道情況不會太好。
    與太醫(yī)們一起抵達的還有錦衣衛(wèi)指揮使陸思驥和虎賁衛(wèi)指揮使戴華,他們倆是因為皇帝的傳召趕來的,現(xiàn)在皇帝暈厥,也讓他們的存在變得尷尬起來,就這么被晾在了一邊。
    三個太醫(yī)趕緊分頭行事,兩人去看倒在龍椅上的皇帝,另一人則去查看臥倒在地上的顧南謹。
    太醫(yī)令親自給皇帝把了脈,又掀開皇帝的眼皮看了看,眉心的褶皺更深了,面沉如水。
    兩個太醫(yī)彼此低語了幾句后,太醫(yī)令就快步朝禮親王、張首輔等人走了過來,揖了揖手后,才道:“禮親王,張首輔……皇上是丹毒攻心,以致風(fēng)火上擾,腦脈痹阻……”
    太醫(yī)令猶豫地了咽了咽口水,“皇上怕是很難醒過來了。”
    也就是說,皇帝就等于是一個醒不來的活死人了!
    “……”
    “……”
    “……”
    禮親王與張首輔等人皆是久久說不出話來,倪公公也聽到了,腳下一陣發(fā)軟,驟然間就蒼老了十幾歲。
    很快,就聽那個正在查看顧南謹?shù)闹心晏t(yī)喚了聲:“太醫(yī)令!”
    太醫(yī)令趕緊走了過去,就見兩人給顧南謹又是探脈,又是檢查傷口,接著還打開了藥箱,給顧南謹扎上了幾針。
    見狀,眾人不由又燃起了一絲希望,心跳加快,全都朝顧南謹那邊圍了過去。
    莫非太子沒死?!
    待太醫(yī)令給顧南謹行完了針,禮親王激動地問道:“太醫(yī)令,太子他……”還活著?
    太醫(yī)令有些吃力地站起身來,滿頭大汗地回話:“太子殿下尚有一絲氣息,但是……”
    一個“但是”又讓禮親王等人的心沉了下去。
    太醫(yī)令也是心情沉重,可也只能實話實說:“但是,太子傷在胸口,心脈有損,已是將斷未斷……”
    他艱難地斟酌著言辭,太子殿下可謂命懸一線,隨時會斷氣!
    于是,眾人心中才剛剛?cè)计鸬哪且唤z微弱的希望,就這么被一桶冷水無情地澆熄了。
    禮親王閉了閉眼,一股由心而發(fā)的疲憊從骨子里透了出來,脊背也變得傴僂了不少,他趕忙吩咐宮人把皇帝與太子父子先抬了進去。
    三個太醫(yī)自然也跟去照顧皇帝父子了。
    正殿內(nèi),一下子空曠了不少。
    這時,一陣凌亂急促的腳步聲自殿外傳來,一個虎賁衛(wèi)將士疾步匆匆地進來了,稟道:“皇后娘娘帶著太子妃過來了。”
    禮親王頭疼地揉了揉眉心,想了想后,沉聲道:“先把皇后和太子妃攔下。”
    “這事……本王也做不了主,得把太后迎回來。”
    他這么一說,張首輔、順王等人如夢初醒,這才遲鈍地想道:是啊,宮里還有太后呢。現(xiàn)在皇帝與太子全都危在旦夕,是該由殷太后回宮來主持大局!
    眾人紛紛附和。
    來稟話的虎賁衛(wèi)將士以詢問的眼神看向了戴華,見戴華點頭,就火急火燎地又出去了,可以預(yù)料的是皇后與太子妃也不會輕易就范。
    禮親王心緒紛亂,又問小溫公公道:“現(xiàn)在是什么時辰?”
    “回王爺,快二更天了!”小溫公公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答道。
    小溫公公等養(yǎng)心殿的宮人全都有自知之明,知道他們的命全都吊在一根絲線上,生死在禮親王的一句話。
    禮親王的心更亂了,既混亂,又焦急。
    一個時辰。
    顧玦只給了自己一個時辰,現(xiàn)在距離顧玦給的期限已經(jīng)快到了。
    禮親王定了定神,對張首輔等人道:“各位大人先在此稍候,務(wù)必攔下皇后、太子妃以及其他閑雜人等,本王這就出宮去見太后與宸王。”
    張首輔等人面面相看,心思各異,卻也都知道此刻主動權(quán)已經(jīng)在太后與顧玦母子的手中了。
    這種時候,既然沒人出聲,就等于支持。
    禮親王再次匆匆出宮,目的地又是宸王府。
    當(dāng)他抵達宸王府時,已經(jīng)是二更天了,不過今夜?jié)M城由玄甲軍戒備,因此無人打更,城中的街道上只有一隊隊巡邏的玄甲軍將士,遠比往常更寂靜。
    禮親王帶來的這個消息令殷太后、顧玦與沈千塵三人皆是無語。
    尤其是沈千塵,禮親王來之前,她正高高興興地與殷太后商量收拾行李的事,結(jié)果,這才短短不到一個時辰,事情竟然又峰回路轉(zhuǎn)了!
    皇帝這是在玩什么啊!?
    她沒給皇帝把過脈,但是聽殷太后提過皇帝那日在王府吐血的癥狀,也看過太醫(yī)院的脈案,早就知道皇帝時日無多了。
    短則三四月,長也不會超過一年。
    對于她來說,皇帝是死是活不重要,所以也從來沒有對此太過在意,卻沒想到皇帝竟突然就病危了!
    被折騰了一整天的禮親王疲憊不堪,恨不得倒頭就睡,不去管這些糟心事。
    可是,他又不得不管!
    “太后,阿玦,現(xiàn)在只能由你們進宮去主持大局了。”禮親王正色道。
    他的態(tài)度等于是表明要把大齊的將來交由他們母子了。
    說句實話,顧玦是意外的。
    這一天發(fā)生的很多事都在他的預(yù)料中,包括禮親王第一次跑來宸王府找他,可他沒想到,皇帝竟然對太子下了殺手……
    也是,瘋子會做的事本就不是常人可以預(yù)估的。
    禮親王仔細地觀察著顧玦臉上的每個表情變化,雖然名義上,他是請?zhí)笈c顧玦出手,可誰都知道太后肯定是聽顧玦的。
    禮親王也沒辦法了,現(xiàn)在朝堂大亂,二皇子顧南昭素來軟弱,扛不起大事,太子現(xiàn)在又生死未卜,除了顧玦以外,也想不到還能有誰能安定朝堂了。
    退一萬步說,即便禮親王真能推舉另一個人選出來,那也得看顧玦是否認同。
    “阿玦,你要是不放心,可以帶玄甲軍一同進宮。”禮親王生怕顧玦不肯答應(yīng),主動提議道。
    他只想讓顧玦相信這并不是一個陷阱,他絕對不是在幫皇帝誆他進宮一網(wǎng)打盡。
    顧玦動了動眉梢,但依然沒說話。
    禮親王也是真著急了,一個時辰的時限眼看著就要到了,他就怕顧玦會視作之前的協(xié)議失敗,然后下令玄甲軍逼宮,血洗宮廷。
    這偌大宮廷上上下下有那么多人,一旦顧玦率大軍逼宮,勢必會導(dǎo)致一片尸山血海。
    屆時,死的也不僅僅會是皇帝這一脈的子嗣,還有那些皇子公主的姻親、母家都有可能受牽連……
    禮親王咬了咬牙,又退了一步,道:“本王可以同意城外的玄甲軍進城。”
    其實整個京城除了皇宮外,都已經(jīng)被城內(nèi)的玄甲軍控制,開不開西城門也就是顧玦一句話的事,就是沒有自己,城外的玄甲軍也能打進來。
    只不過,玄甲軍要是真這么做,難免為后人所詬病,斥顧玦為亂臣賊子。
    現(xiàn)在由自己開口,那么玄甲軍今日所為就算是師出有名了。
    這是最好的辦法了!
    禮親王眼神堅定,鄭重地對著顧玦與殷太后作了一個長揖,久久沒有直起身體。
    殷太后只是喝茶,她不討厭禮親王,可生活在后宮二十多年的經(jīng)歷早就讓她學(xué)會了硬起心腸。
    反正對她來說,兒子兒媳在哪,她就在哪。
    屋子內(nèi)的燭火被一陣夜風(fēng)吹得快速閃爍了兩下,一時明,一時暗。
    “好。”顧玦終于出了聲,應(yīng)了,“我就進宮看看,不過,母后就不用進宮了。”
    見顧玦肯讓步,禮親王二話不說地同意了,心里長舒了一口氣。
    接著,顧玦又道:“皇叔,那我們先去西城門吧。”
    禮親王主動送上來的“好處”,顧玦當(dāng)然不會傻得拒絕。
    沒一會兒,在這春日的深夜,宸王府的大門又一次開啟了。
    這一次,禮親王是隨顧玦一起騎馬出的王府,隨行的還有數(shù)十個王府侍衛(wèi),手里全都握著燃燒的火把。
    馬匹奔馳時,火把隨著晚風(fēng)搖曳,火星亂飛。
    西城門那里,氣氛劍拔弩張。
    那些城門守衛(wèi)與唐御初率領(lǐng)的一隊玄甲軍彼此對峙著,這場對峙已經(jīng)至少維持了一個半時辰。
    因為沒接到顧玦的命令,唐御初到現(xiàn)在都沒動手,不過,唐御初素來是個會享受的,他知道今晚有的折騰,早就備好了花生米、瓜子之類的零嘴,吃得不亦樂乎。
    “得得得……”
    眼看著又一隊人馬往西城門方向駛來,一眾城門守衛(wèi)就像是拉滿的弓弦一樣快崩斷了。
    他們當(dāng)然希望來人是皇帝或者康鴻達派來的救兵,可是一聽馬蹄聲,就能大致判斷來人的數(shù)量不超過五十,肯定不是救兵。
    這些城門守衛(wèi)的心臟全都提到了嗓子眼。
    此刻,西城門外陸續(xù)抵達了三萬玄甲軍,全都候在城外,只等顧玦一聲令下,玄甲軍就會攻城,他們也就區(qū)區(qū)幾十人是怎么也守不住城門的。
    隆隆的馬蹄聲仿佛黑白無常的鎖魂鏈般逼近。
    唐御初遠遠地看到顧玦來了,心里有些意外,他也顧不上吃東西了,起身撣了撣衣袍。
    待顧玦一行人策馬停在幾丈外時,唐御初先抱拳給顧玦行了禮:“王爺。”
    他有些意外地看了看另一匹馬上的禮親王,也拱了拱手:“禮親王。”
    后方的一眾城門守衛(wèi)聞言,皆是一驚。
    誰也沒想到禮親王竟然與宸王顧玦一起來了,眼前這個老者也確實是禮親王!
    在眾人驚疑不定的目光中,禮親王從懷中拿出了一塊刻著五爪金龍紋的金色令牌,朗聲道:“此乃太祖皇帝留下五龍金令,現(xiàn)皇上病危,國家危急,見令如圣旨,速速開城門!”
    這道五龍金令乃是太祖皇帝留下給顧氏每一代宗令的令牌,在國之危難的時候,可以充當(dāng)圣旨。
    歷代宗令當(dāng)然是鮮少拿出這五龍金令,畢竟使用此令的前提是國之危難,如果現(xiàn)任皇帝不承認國有難,那么接下來被遷怒、被治罪的人就是宗令了。
    在大齊百余年的歷史上,唯有兩任宗令曾經(jīng)拿出這塊五龍金令來主持大局。
    以守正為首的一眾城門守衛(wèi)聽到禮親王這句話,簡直如釋重負。
    這下,他們開城門也是名正言順了。
    那守正連忙對著禮親王作揖:“下官遵命!”
    他的腳下早就一片虛浮,這一天,他都處在一種高度緊張的情緒中,直到現(xiàn)在,這股支撐身體的力量陡然間泄掉了。
    一眾城門守衛(wèi)趕緊收了武器,去開城門。
    “隆隆……”
    沉重的城門打開時發(fā)出的隆隆聲在這寂靜的夜晚尤其響亮,附近的人家差不多都聽到了這聲響,百姓們依舊是提心吊膽,沒人敢入睡,也沒人敢往城門這邊張望。
    西城門就這么轟然打開了。
    以蘇慕白為首的一眾玄甲軍就在城門的另一邊,不少將士的手里都舉著一支支火把,那些火把遙遙地往后方蔓延。
    蘇慕白也看到了城門另一側(cè)的顧玦與禮親王,心里同樣有些驚訝。
    按照他們的計劃,顧玦并不需要親自來這里迎接自己,可是顧玦出現(xiàn)了,身邊還多了一個禮親王。
    這就意味著他們的計劃發(fā)生了一種他們沒有預(yù)料到的變化。
    暫且來看,這變化也許是好的?
    就在這種微妙的心緒中,蘇慕白率領(lǐng)幾個武將策馬先進了城,然后一起對著顧玦抱拳見禮:
    “參見王爺!”
    與此同時,城門外那數(shù)萬玄甲軍齊齊地單膝下跪,整齊的喊聲似有響徹云霄之勢。
    當(dāng)這數(shù)以萬計的人同時矮了一截,場面十分壯觀。
    顧玦先令眾人起身,接著,就與蘇慕白、唐御初等說明了皇帝與太子的事。
    連蘇慕白都有些傻眼了。
    為了今日這一戰(zhàn),他與王爺準備了很久很久,計劃一直在隨著形勢的變化做調(diào)整,他們也設(shè)想過各種局面,但最終的目標從始而終沒變過。
    顧玦的目標只是為了帶著太后與王妃一起回北地,然后聯(lián)合西北,割據(jù)一方。
    皇帝是否心甘情愿禪位太子,都不在他們的考量范圍內(nèi),反正只要太子登基,接下來顧瑯這個太上皇活一日還是活一年都不重要了。
    他們委實沒料到皇帝竟然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蘇慕白在短暫的驚詫后,就將心情調(diào)整了過來,當(dāng)機立斷地下令控制住四道城門以及加強京城的守備。
    幾個武將立即應(yīng)命。
    顧玦把這些瑣事交給蘇慕白,自己對著禮親王伸手做請狀:“皇叔,我們該進宮了。”
    于是,禮親王隨顧玦一起朝皇宮進發(fā)。
    跟在他們身后的還有數(shù)以萬計的玄甲軍,黑壓壓的一片,他們手中的火把猶如地上的星辰般星星點點,逶迤而去。
    在他們前進的過程中,不斷地有一支支隊伍從大軍中分流,各司其職,其中三隊千余的人馬分別往東、南、北三道城門趕去。
    這些玄甲軍將士們?nèi)加?xùn)練有素,令行禁止,很有一種“其疾如風(fēng),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的氣勢。
    看著這一幕幕,禮親王的心里也有些震撼,也難怪玄甲軍能有此威名,不僅大敗赤狄,還一舉折了五萬禁軍。
    當(dāng)他們抵達皇宮大門口時,這支玄甲軍只剩下了五千人還跟在顧玦與蘇慕白的身后。
    明明周圍都是馬蹄聲與腳步聲,可是禮親王卻覺得周圍分外的寧靜。
    是啊,太平靜了!
    歷朝歷代像類似的權(quán)力交接不知道發(fā)生過多少次,這或許是最快速、也最不血腥的一次了。
    若非他在這里親眼見證,恐怕任何人告訴他,他都不敢相信!
    這是禮親王今天第三次來到了皇宮的大門口。
    每一次他的心情都與上一次大不相同,一顆心臟仿佛被人拋起又砸下似的大起大落了好幾回。
    現(xiàn)在的禮親王出奇的平靜,這是一種看透世事、眼明心亮的平靜。
    相反,守在午門前的禁軍則是嚴陣以待,一個個都拔出了長刀,舉起了長槍。
    直到禮親王再次拿出了五龍金令。
    這些禁軍與那些城門守衛(wèi)都是差不多的想法,歷史上,但凡逼宮,率先死的就是他們這些守門的兵,能像現(xiàn)在這般和平地交接,兵不血刃,簡直就是一個奇跡!
    接下來,這些守宮門的禁軍將士一個接著一個地放下了武器,默默地往兩側(cè)讓開,默默地將皇宮的守衛(wèi)權(quán)移交玄甲軍,由蘇慕白暫時接管了皇城。
    顧玦與禮親王全都沒下馬,繼續(xù)策馬前進,從午門一路向北,穿過一道道守備森嚴的宮門,一直來到了養(yǎng)心殿外,這才下了馬。
    連錦衣衛(wèi)和虎賁衛(wèi)都不敢攔顧玦,他們現(xiàn)在更要擔(dān)心的是他們的下場。
    一朝天子一朝臣,錦衣衛(wèi)在朝中結(jié)仇無數(shù),虎賁衛(wèi)更是在皇帝誅殺太子的事件中也脫不開的責(zé)任!
    在眾人復(fù)雜的目光中,顧玦跟隨禮親王穿過養(yǎng)心殿的正殿,一直來到了東暖閣。
    東暖閣彌漫著一股說不出的古怪氣味。
    皇帝就躺在碧紗櫥里的一張榻上,散開的頭發(fā)間夾著不少銀絲,胸膛的中衣被敞開著,露出胸膛上一片片令人觸目驚心的紅瘡,頭部和胸口上都扎了好幾根金針。
    他依舊昏迷不醒,雙眸緊閉,灰敗的臉色白中透青,嘴唇呈現(xiàn)暗紫色,整個人都散發(fā)著一種濃濃的死氣,命若懸絲。
    顧玦的步伐停在距離龍榻四五步的地方,垂眸看著榻上奄奄一息的皇帝。
    他早知皇帝會被他自己給作死,但此刻看到這一幕,心里還是覺得有點諷刺。
    他是先帝的皇九子,與顧瑯相差足足了十八歲,他出生時,顧瑯已經(jīng)是太子了,所以他也從來沒有覬覦過這個皇位。
    他十五歲就去了北地,既是為了幫先帝分憂,也是為了避開顧瑯的猜忌,除此之外,他也想靠自己的能力建功立業(yè)。
    他自認無愧于先帝,無愧于天下,無愧于他顧瑯!
    可是,顧瑯卻在日復(fù)一日的猜忌以及對長生的渴望中,把他自己弄成了這副德性。
    歷史上,不乏多疑猜忌的君主,也不乏追求長生、迷信丹藥的君主。
    顧瑯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榻邊,兩個太醫(yī)全神貫注地守著皇帝,他們幾乎是每隔一盞茶就要檢查皇帝的狀況,就怕皇帝在宸王與太后來之前就駕崩了,讓他們不好交代。
    顧玦凝視了皇帝片刻,出聲問道:“太醫(yī)令,能不能把他弄醒?”
    他清冷的聲音回響在碧紗櫥內(nèi),波瀾不驚,那么平靜,那么冷淡,全然沒有勝利者的自傲。
    太醫(yī)令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對著顧玦作揖,畢恭畢敬地答道:“回宸王殿下,可以。”
    誰都是有眼色的,京城以及皇宮都已經(jīng)被顧玦控制了,皇帝與太子全都快要不行了,日后誰會是這個皇宮的主人,顯而易見。
    畢竟皇長孫還太年幼,根本就守不住這個江山!
    太醫(yī)令咽了咽口水。
    皇帝的命是太醫(yī)用金針給吊住的,只要拔掉金針,皇帝就會一點點衰弱,直到死亡,整個過程不超過半個月;倘若強行弄醒皇帝,皇帝只會死得更快。
    但是,太醫(yī)令沒說,另外一個太醫(yī)也同樣沒說,十分默契。
    太醫(yī)令立刻讓另一個太醫(yī)備好銀針,然后就開始對著皇帝施針。
    第一根,第二根,第三根……
    九根金針對著人體幾個大穴刺下,當(dāng)最后一根金針穩(wěn)穩(wěn)地刺進頭頂?shù)陌贂〞r,皇帝的眼睫輕輕地顫了顫。
    太醫(yī)令知道皇帝清醒不了太久,連忙喚道:“皇上!皇上!”
    皇帝干癟的嘴唇動了動,終于吃力地睜開了眼,渾濁的眼眸中有些茫然,迷迷糊糊的。
    他的頭動了動,聞聲往來,卻看到了顧玦就站在幾步外,不由一驚,質(zhì)問道:“顧玦,你怎么會在這里?”
    他的聲音沙啞,虛弱,無力。
    只說了這么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就喘息不止,身體也隨之顫動,宛如一條巨大的蠕蟲在榻上蠕動著,令人望之生嘔。
    緊接著,他又看到了與顧玦并肩而立的禮親王,眉頭皺起,又道:“皇叔,快傳朕口諭,拿下顧玦,朕沒有傳召,顧玦敢擅闖養(yǎng)心殿,這是死罪!”
    “快將他拿下,殺無赦!”
    說到最后三個字時,皇帝也不知道從哪里涌起一股力氣,這三個字竟然說得擲地有聲。
    顧玦輕輕地一笑,這一笑,讓人看不出喜怒,似笑非笑,似嘲非嘲。
    “你對太子是不是也是這樣說的?”他的聲音不輕不重,不疾不徐,“殺無赦?”
    同樣的三個字由他說來,顯得嘲弄至極。
    皇帝:“!!!”
    皇帝先是一愣,又像是回憶起了很多事,臉上泛起了不正常的紅暈,喘息急促,怒道:“太子該死,是太子目無君父!”
    “顧玦,你也該死,朕要將你千刀萬剮!來人,快把他拿下!”
    皇帝叫囂著,嘶吼著,回應(yīng)他的是一片寂靜,根本就沒人應(yīng),也沒人動。
    他感覺不對,于是定睛一看,卻發(fā)現(xiàn)平日里照顧他的內(nèi)侍都不見了,跟在顧玦與禮親王身后的人不是錦衣衛(wèi),也不是虎賁衛(wèi),而是幾個身著玄色盔甲的將士。
    這是玄甲軍的人!
    皇帝倒吸了一口冷氣。
    直到此刻,皇帝方才看了出來,顧玦已經(jīng)控制了周遭的一切,也就是說養(yǎng)心殿落入顧玦的掌握中了。
    ------題外話------
    有人問,為什么放任太子被殺,顧玦千塵太冷漠。
    我答的是,沒有人能未卜先知,也沒有人可以為別人的一輩子負責(zé)。
    我不覺得我的回答是在懟人,難道要多加幾個親親么么噠才行嗎。若是有誰有同樣疑問的話,我也是這句話,顧玦不可能把太子拴在身上,時時刻刻看著,更不可能知道,太子會在已經(jīng)監(jiān)國的情況下還被發(fā)瘋的皇帝給殺了(哦,還沒死),顧玦布的這個局本來就是在刀尖上找生機,他更需要顧得是己方,是千塵,是太后,是手底下的將士們。
    順便我這本從入v到現(xiàn)在就沒要過幾次月票,這個月過去大半個月了,好像只提過一次,我都這樣了,還嘲我總討月票,實在是沒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