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 勸進(下)
周琦一直都是付責(zé)安全工作的,他來了之后,眾人都不自覺的讓開,本能的離他遠一點,因為結(jié)果干了這個差事之后,看誰都像是有問題的樣子,因此眾人對他有幾分畏懼.雖然眾人也知道在一個政權(quán)機構(gòu)里,這樣的部門是必須存在的,但從心里來說,還是比較排拆。
其實商毅對安全處的人員管得還是十分嚴(yán)格的,可以詢問,監(jiān)視,但如果沒有確鑿的證人證俱,是不能胡鬧抓人,更不能隨意用刑。因此安全處的工作實際比錦衣衛(wèi)要好得多,在暗中解決了不少問題,只是都沒有公開。
商毅道:“周主事,你對大家說一下,你們昨天調(diào)查的結(jié)果。”
周琦點了點頭,轉(zhuǎn)向眾人,道:“各位大人,經(jīng)過我們從昨天到今天上午,一共出動了五十多名人手,調(diào)查了一百八十三個人,其中有一百二十二人參加昨天歡迎督師進城,而有十七個人被我們套出話來,承認在前幾天里收了一兩到五兩不等的白銀,在大人進城的時候,帶著眾人稱大人‘萬歲’。我們又順藤摸瓜,去找背后的主使人,結(jié)果有兩個不見蹤影,一個己經(jīng)死亡,因此這線索暫時斷了。”
眾人聽了之后,也都面面相覷,意識到這里面確實隱藏著一個陰謀。
商毅道:“雖然這條線索斷了,但結(jié)果很好猜,除了清廷的諜間人員之外,絕沒有其他人。而且一但我現(xiàn)在稱帝,必然和南方的三個明室余藩惡交,這樣一來我們將沒有其他的選擇,只能先南后北,先則不論先南后北,先北后南這兩個方案到底那一個對我們更有利,但對清廷來說,肯定是希望我們選擇先南后北的。因此這樣推論,這次進城的事情,實際就是清廷在背后策劃,誘使我們馬上稱帝,與南方惡交,互相攻擊,他們好坐收漁利。”
等商毅說完之后,眾人也都長長出了一口氣,誰也沒有想到,這里面還隱藏著這么多事情,而且眾人居然都差一點就鉆進了這個套里。
商毅接著又道:“我也知道大家這一番心意,都是為了我好,皇帝誰都想當(dāng)。我當(dāng)然希望能早一天穿上龍袍,面南背北。而各位也隨我辛苦了四五年,也都想著早日功成名就,但現(xiàn)在還不是時候啊。我們首要的大敵,還是北方的清廷,現(xiàn)在清廷尚在,就算免強稱帝,也是名不屬實,因此我現(xiàn)在也可以正式?jīng)Q定,等攻破北京,徹底擊敗清廷之后,再談稱帝的事情。大家以為如何呢?”
其實這個決定也是商毅剛剛才確定下來。從杭州到南京的一路上,商毅都在衡量比較,先南后北和先北后南這兩種方案那一個更好一些,但一直都沒有做出最的選擇,不過在得知了清廷的這個陰謀之后,卻幫助商毅做出了選擇。
不要去做對敵人有利的事情,因為敵人正希望你那樣去做。
因此在兩難選擇的情況下,既然清廷希望商毅選擇先南后北的策略,那么商毅也就該反其道而行,選擇先北后南。先和南明各朝廷搞好關(guān)系,全力對付清廷,等打進北京,滅掉清廷之后,再稱帝登基,既而揮兵南下,一舉統(tǒng)一天下。
這個決定可以說是關(guān)系到商毅集團未來走向的重大決策,不過眾人都沒有異議,一個是理由都十分清楚了,同時眾人對自身的軍事力量還是有充份的信心,先滅掉清廷,也不過就是晚幾年罷了。另外從眾人的心理來說,也都希望先滅清廷,后取南方。因為清廷畢竟是異族,而南明都是自己的同族,正是兄弟鬩于墻,而外御其晦。還沒先打敗異族人,自己先自相殘殺起來,怎么也說不過去,等掉了滅清廷之后,那就是中國內(nèi)部的事情了。
同時眾人也都對商毅的決定佩服不己,因為對任何人來說,稱帝都是一個巨大的誘惑,有多少人在這個時候都是利令智昏,一聽部下的人勸進稱帝,就立刻動心,也不管時機成不成熟,立馬開始進行,反正什么也聽不進去了。就算不對,也是將錯就錯。而商毅在面對這個誘惑的時候,還能夠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做出正確的判斷,果斷的拒絕這時稱帝,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周士奇首先道:“既然大人這么決定了,我們自然是無議,那么一切就按大人所言?!?br/>
其他人也都紛紛贊同道:“是啊,是啊,一切都按大人所言吧?!?br/>
商毅見眾人都同意,也點了點頭,又道:“大家不妨都想一想,應(yīng)該怎樣和南方的三個明室余藩修復(fù)關(guān)系,既能夠穩(wěn)住他們,別在我們背后搗亂,又要讓他們知道,可不是我們怕了他們。”
就在這時,李松晨道:“大人且慢,依在下之見,大人雖然不稱帝,但也應(yīng)該稱王,可獨立開府設(shè)官,如此也好名正順言,管理南京?!?br/>
他這么一說,其他人也都紛紛贊同,李巖也道:“李管事說是,現(xiàn)在大人己有兩湖、南直、浙江、山東五省之地,而且大破清虜之功,如此功績,也足以稱王?!?br/>
商毅是注重實利,而不看重虛名的人,雖然在他看來,稱帝、稱王、包括現(xiàn)在的督師,其實都沒有什么不同,不過就是換個馬甲罷了,但在中國古代,稱帝、稱王卻完全是兩碼事,雖然稱王也同樣可以設(shè)置官員,同樣發(fā)號施令,但在名議上,卻比皇帝要低一級,盡管是有點越僭,但還是在可以回旋的范圍內(nèi)。
另一方面,現(xiàn)在商毅雖然掛著督師的官職,但他的爵位還是一個臨邑候,而在南明三朝中,公爵幾乎己經(jīng)到了泛濫的程度,三個朝廷加起來的公爵己有十幾個,候爵更滿天飛,而清廷除了宗室的親王之外,還封了三個異姓王爵,相比之下商毅的這個候爵也確實有些拿不出手去。因此這時稱王,到也說得過去。另外商毅稱王之后,也可以正式設(shè)立官職,使用明朝的官職名稱,眾人也都可以名正言順的當(dāng)官了。
商毅見眾人的興致都這么高,也不好違繆大伙,而且也可以提前過一過當(dāng)王爺?shù)陌a,于是也點了點頭,笑道:“既然大家覺得稱王合適,那就稱王吧。那么大家覺得稱什么王好呢?”
李巖道:“大人收復(fù)南京,功高蓋世,而南京古稱金陵,因此依我看可稱金陵王?!?br/>
李松晨搖了揺頭,道:“依我看兩字王不足以顯大人之功,當(dāng)稱一字王,南京古為吳越之地,因此可稱吳王或越王,或者以湖廣之名,稱楚王亦可。”
原來在中國古代,稱王也不是說啥王都一樣,有一字王和二字王之分,一字王是親王,一般要說,只有宗室才能受封一字王,而二字王只能算郡王,大臣最高也就到這里了,因此一字王的地位要高于二字王的地位。
商毅見都己經(jīng)為一字王還是二字王爭起來,也不禁苦笑了一聲,道:“各位,我看一個字,二個字都無傷大雅,反正都是一個暫時的稱號,既然我們決定先北后南,我看就叫平北王,或者是掃北王,也讓天下漢族百姓知道我們稱王的用意?!?br/>
眾人聽了,也都覺得這樣不錯,因為商毅說的對,稱王只不過是個權(quán)宜之計,用平北王做稱號,也可以表示商毅對清廷作戰(zhàn)的決心,對號招天下百姓也有一定作用,反正打進北京之后就稱帝了,回頭再打南方,也用不上這個稱號了。因此也都同意。
這時王夫之道:“大人,取北伐收復(fù)之義為尊號,如此甚好,但平字過于直白無奇,用之不雅,而掃字亦有喪除之義,二字均為不妥,依在下之見,不如稱靖北王。靖者,安也。《詩經(jīng)?周頌?我將》中有‘日靖四方’之語,皆為貼切。”
李巖首先道:“靖北二字,用得很好,我看就稱靖北王?!倍渌寺犃耍捕技娂娰澩?,認王夫之說得很好,就該叫靖北王。
商毅也不僅有些無語了,不過王夫之到不愧是大學(xué)者,一個“靖”字也可以扯出這么多典故來,但就為一個字,至于這么復(fù)雜嗎?不過既然眾人都同意,商毅也就沒有反對,因此尊號就這決定下來。
不過要稱王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同樣也要挑好曰子,筑臺祭天等等一大堆程序,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商毅要稱王的消息傳開之后,也引起了一番轟動,內(nèi)部的官員,軍隊當(dāng)然都是舉雙手贊同,因為商毅稱王之后,眾人也就都有正當(dāng)?shù)墓俾毭?。而商毅的妻妾們同樣也是歡喜不巳,稱王就要立王妃,有正妃也有側(cè)王妃,可比督師夫人高貴得多。甴其是明石姬和陳圓圓,都是妾室的身份,也都一躍成為側(cè)王妃,說出去也好聽多了。
但在商毅的統(tǒng)治區(qū)內(nèi)部,各方的反應(yīng)也是不相同,向浙江、山東這些地區(qū),統(tǒng)治時間長,人心己經(jīng)歸復(fù),也非常同,而在其他剛剛占領(lǐng)的地區(qū),大部份百姓,商人都無所謂,只有少數(shù)明朝的遺老遺少,頓足捶胸,唉聲嘆氣不己。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