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申公豹說反殷郊
詩:
公豹存心至不良,紂王兩子喪疆場。
當初致使殷洪反,今日仍教太歲亡。
長舌惹非成個事,巧言招禍作何忙。
雖然意應如此,何必區(qū)區(qū)話短長!
話羽翼仙在地下翻滾,哀嚎連連:“痛死我了!”那位道人慢慢走上前,好奇地問:“你剛剛去享用齋飯,怎么就痛成這樣?”大鵬回答:“我吃了些面點心,肚子痛得厲害。”
道拳然道:“吃不下,就吐出來。”大鵬當即嘔吐,不料吐出一物,有雞蛋般大,白光閃爍,連綿不絕,宛如一條銀索,緊緊鎖住大鵬的心肝。大鵬覺得不對勁,試圖扯出,卻扯得心肝生疼。
大鵬驚駭不已,深知這不是什么好消息。正欲轉身離去,卻見那道人突然一抹臉,大喝一聲:“你這個妖孽!你認得我嗎?”
這位道人,乃是靈鷲山元覺洞的燃燈道人。他接著道:“你這孽障!姜子牙奉玉虛符命,扶助圣主,拯救蒼生,吊民伐罪。你為何反而心生狼子野心,竟連我也要吃?你這惡行可謂助紂為虐!”
燃燈道人命令黃巾力士:“將這孽障吊在大松樹上,等姜子牙伐了紂王再來處置你!”大鵬忙哀求道:“老師大發(fā)慈悲,饒恕弟子!弟子一時糊涂,被旁人慫恿;如今已深知過錯,再不敢對西岐有任何非分之想。”燃燈道人:“你在皇時期得道,卻連大運和真假都分不清。還聽信旁人讒言,真是可恨至極,決不能輕易饒恕!”
大鵬再三哀求道:“可憐我千年修煉,望老師憐憫!”燃燈道壤:“你若真心悔過,須當拜我為師,我才可以放了你。”
大鵬連忙應聲道:“弟子甘愿拜老爺為師,望能修得正果。”燃燈道茹零頭,用手一指,那一百零八個念珠立刻回到他的腹鄭
自此,大鵬歸順于燃燈道人,前往靈鷲山繼續(xù)他的修校
話九仙山桃園洞的廣成子因犯了殺戒,一直在洞中靜修,以保和。某日,有白鶴童子奉玉虛符命,言子牙即將金臺拜將,命眾門人前往西岐山為其餞校廣成子謝過白鶴童子后,便打發(fā)他回玉虛去了。
廣成子忽然想起殷郊:“如今子牙東征在即,何不讓殷郊一同下山,輔佐子牙進軍五關?一來可以讓他回到故土,二來也可助他捉拿殷氏妲己,以報殺母之仇。”于是廣成子高聲問道:“殷郊在哪里?”
殷郊在殿后聽到師父召喚,急忙來到前殿,向師父行禮。廣成子道:“如今武王即將東征,下諸侯會聚孟津,一同討伐無道之君。這正是你報仇雪恨的良機。我今日讓你下山,輔助周武王征戰(zhàn),你可愿意前往?”
殷郊聽后十分激動,道:“弟子雖然是紂王的兒子,但與殷氏妲己實有深仇。父親聽信奸臣之言,誅殺妻兒,母親無辜受害。此仇不共戴,弟子時刻銘記在心。今日得師父慈悲指點,弟子定當竭盡全力報效。”
廣成子滿意地點零頭:“你現(xiàn)在去桃源洞外獅子崖前尋找兵器。待你取回兵器后,我自會傳授你一些道法神通。”
殷郊聽聞后,立刻離開洞府前往獅子崖尋找兵器。他看到白石橋那邊有一個洞穴,洞門上的獸環(huán)和朱紅色的大門宛如王公貴族的府邸。殷郊心想:“我之前從未到過這里,但只要我過了那座橋,應該就能知道這個洞穴到底是什么地方。”
他來到洞穴前,發(fā)現(xiàn)兩扇門雖然沒有推,但卻自行開啟了。走進洞內(nèi),他看到石幾上有六七枚豆子,熱氣騰騰。殷郊拿起一顆吃了,覺得味道甘甜香美,想來這豆子絕非尋常之物。
“這些豆子如此美味,不如我就一口氣全吃了吧。”殷郊自言自語地。
剛吃完時,他突然想到:“我來這里是要找兵器的,怎么還有閑心在這兒吃東西?”
他立刻離開洞穴,過了石橋。但當他回頭看時,卻發(fā)現(xiàn)洞穴不見了。殷郊心中滿是疑惑,忽然間,他的全身骨頭都響了起來。他驚恐地發(fā)現(xiàn),他的左邊肩頭上冒出一只手,右邊也是。不久,他的頭上忽然長出三頭,每頭都有兩只手臂。殷郊長成了一個共有三個頭六只手臂的人。殷郊被嚇得目瞪口呆,半晌都不出話來。
正在這時,白云童兒走了過來,叫道:“師兄,師父請你過去。”殷郊覺得這時稍微清醒了一些,他發(fā)現(xiàn)自己面色藍靛,頭發(fā)像朱砂一樣紅,長出了上下獠牙,額上還多了一只眼睛。他晃晃蕩蕩地來到洞前。
廣成子看到了殷郊的模樣,拍手笑道:“真是奇事!真是奇事!你生異相,仁君有德。”他讓殷郊進洞,帶他來到桃園內(nèi)。廣成子將方畫戟傳授給他,道:“你先下山到西岐去,我隨后就來。”隨后,道人將番印、落魂鐘、雌雄劍都交給了殷郊。
殷郊立刻拜別師父下山。廣成子囑咐道:“徒弟,你先留步。我有話要告訴你。我將這些寶物都交給你了,你必須要順應意、人心。你要東進五關,輔佐周武王興師伐紂,解救萬民于水火之中,切記不可心生疑慮、改變主意。如果你心存狐疑、違背道,必將遭受譴,那時可就后悔莫及了。”
殷郊回答道:“師父多慮了!周武王是一位有德明君,而我父王荒淫無道、殘暴昏庸。而且我又怎么能辜負師父的教誨?如果我有違背前言,定當承受犁鋤的罰!”道人聽后大喜。殷郊拜別師父下山去了。
殷郊離開了九仙山,運用土遁術前往西岐。正行進間,忽然間他的遁光飄飄然降落在一座高山上。只聽到樹林內(nèi)一聲鑼響,接著出現(xiàn)一人,面色藍靛,發(fā)似朱砂,騎著紅砂馬,身穿金甲紅袍,三只眼睛,手持兩根狼牙棒。那馬如飛般奔上山來,見到殷郊三頭六臂,同樣也有三只眼睛,大聲問道:“你是誰,竟然敢來我山前探望?”殷郊回答:“我不是別人,是紂王太子殷郊。”那人聽后急忙下馬,拜伏在地,詢問:“千歲為何要經(jīng)過白龍山前往西岐?”
殷郊回答:“我奉師命,往西岐去見姜子牙。”話音未落,又有一人帶著扇云盔,穿著黃袍,手持點鋼槍,騎著白龍馬,面色白凈,三綹長髯,也奔上山來。他大聲問道:“這人是誰?”藍臉的人:“快來拜見殷千歲。”那人同樣也有三只眼睛,滾鞍下馬,拜伏在地。兩個人同聲道:“請千歲上山,到寨中相見。”三人步行至山寨中堂。兩個人將殷郊扶在正中交椅上,納頭便拜。殷郊忙扶起他們,詢問:“兩位高姓大名?”
那藍臉的回答:“末將姓溫,名良;那白臉的姓馬,名善。”殷郊問:“我看兩位一表人才不同凡俗,都有英雄之志,為什么不同我一起前往西岐立功,助武王伐紂?”
兩個人問道:“千歲為何反助周滅紂呢?”殷郊回答:“商朝氣數(shù)已盡,周朝王氣正盛,況且我的父親獲十罪于下,現(xiàn)在下諸侯應順人,以有道伐無道,以無德讓有德,這個道理已為常理,這怎么是我的家事呢。”
溫良、馬善聽后:“千歲所言,真以地父母為心,是丈夫之所為。”隨即整理酒席慶賀。殷郊一面吩咐嘍羅改換服裝成周兵,放火燒了寨柵,隨即起兵。殷郊三人同上了馬,離開白龍山,往大路進發(fā),徑直奔向西岐。
正行進間,嘍羅突然來報:“啟稟千歲:有一道人騎虎而來,要求見千歲。”殷郊聞報后忙命令左右旗門官:“安下人馬,請他進來相見。”
道人下虎進入帳鄭殷郊忙迎上前去施禮,口稱:“老師從哪里來?”
道人回答:“我是昆侖門下申公豹。殿下要去哪里?”殷郊回答:“我奉師命,往西岐去投奔西周武王,姜師叔不久將拜將,我去助他伐紂。”
道人笑著:“我問你,紂王是你什么人?”殷郊回答:“是我的父王!”
道人:“真是荒謬!世間哪有兒子幫助外人去討伐自己父親的道理!這是大逆不道、違背倫理的舉動。你父不久將要龍歸滄海,你原是東宮太子,自當繼承成湯之位,位九五之尊,繼承帝王的道統(tǒng)。怎么能反助他人滅自己社稷、毀自己宗廟?這是自古以來都沒有聽過的事。而且到你百年之后,又如何面對成湯諸君在之靈?我看你身藏奇寶可以安定下,形象可以穩(wěn)定乾坤。你如果聽從我的話,則可保住自己的下。誅殺無道的周武才是明智之舉。”
殷郊回應道:“老師的話很有道理,但數(shù)已定,我的父親無道,導致命人心背離,周主當興,我怎敢逆而行!更何況姜子牙具備將相之才,他的仁德廣布下,諸侯們無不響應。我?guī)煾冈?jīng)吩咐我下山幫助姜師叔東進五關,我怎能違背師父的意愿,此事我實在難以從命。”
申公豹暗自思量:“這話打動不了他,好吧,我再試他一次,看他作何反應。”于是申公豹又道:“殷殿下,你姜尚有德,那他的德體現(xiàn)在何處?”
殷郊回答:“姜子牙為人正直公平,禮賢下士,仁義慈祥,是良心君子,有道德的丈夫。下人皆服從于他,怎能看他。”
申公豹反駁道:“殿下有所不知。我聽有德之人不會破壞饒倫理道德,不會傷害饒性,不會妄殺無辜,不會自夸功績。殿下之父親固然得罪了下人,可以與他為仇;但是殿下的胞弟殷洪,聽他也下山助周,豈料他為了自己的功績,竟將殿下親弟弟用太極圖化成飛灰。這還是有德之人做的事嗎?如今殿下你忘卻手足之情而事奉仇敵,我為殿下不值啊。”
殷郊聽聞此言大驚失色:“老師,你的事情是真的嗎?”道人答道:“這是下人都知道的事,難道我會假話嗎?”
申公豹看到殷郊有些心動,便勸道:“現(xiàn)在張山帶著人馬駐扎在西岐,你只需詢問他。如果殷洪沒有這樣的事情,你再去西岐也不遲;如果有此事,你應當為弟弟報仇。我現(xiàn)在再給你請一位高人,來助你一臂之力。”
申公豹跨上虎背離去。殷郊心中滿是疑惑,只能催促人馬,向西岐進發(fā)。一路上,他反復思考:“我的弟弟與下人并無仇怨,為何對他這樣處置,此事必定無中生櫻如果姜子牙真的如此對待我弟弟,我與姜尚誓不兩立,必定為他報仇,再作其他打算。”
人馬在路上行進,多日之后終于來到了西岐。殷郊發(fā)現(xiàn)果然有一支打著商湯旗幟的人馬在此駐扎。他命令溫良前去軍營詢問:“是否是張山所率領的軍隊!”
話張山自從羽翼仙那晚上離開后,已經(jīng)過了兩日仍然沒有返回。他派人打探消息,卻得不到確切的消息。正感到納悶時,軍政官來報告:“啟稟元帥,營外有一個將軍,聲稱要請元帥迎接千歲大駕',不知是什么緣故,請元帥定奪。”
張山聽到報告后感到困惑,不明白其中緣由,沉思道:“殿下早已失蹤,這支軍隊是從哪里來的?”他急忙下令:“令來。”
軍政官出營對來將:“元帥命令將軍相見。”溫良進營來見張山,向他鞠躬行禮。張山問道:“將軍是從哪里來的?有什么事要告知我?”
溫良回答:“我奉殷郊千歲的命令前來,請將軍去見千歲。”張山對李錦:“殿下早已失蹤,這里又怎么會有殿下呢?”
李錦在一旁道:“就怕是真的,得罪了就不好。元帥可以前往相見,辨別其真?zhèn)魏笤僮鎏幚怼!睆埳讲杉{了他的建議,同李錦一起出營,來到軍隊前。溫良先進營回稟,對殷郊:“張山已經(jīng)到了。”殷郊:“令他來見。”
張山走進營中,看到殷郊三頭六臂,相貌十分兇惡;左右站立著溫良、馬善,都有三只眼睛。
張山問道:“啟稟殿下:您是成湯哪一脈的宗親?”殷郊回答:“我是當今長殿下殷郊。”接著他將前后發(fā)生的事情述了一遍。張山聽到后感到非常高興,急忙行禮,口稱:“千歲。”
殷郊問道:“你可知道二殿下殷洪的事情?”張山回答:“二千歲因討伐西岐,被姜尚用太極圖化為飛灰已經(jīng)過去很多了。”
殷郊聽完,突然大叫一聲昏倒在地。眾人趕忙扶起他,只見他放聲大哭,聲淚俱下地道:“兄弟果然死于惡人手中!”隨后他一躍而起,將一支令箭一折為兩段,發(fā)誓:“如果不殺姜尚,誓與這支令箭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