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子牙兵伐崇侯虎
紂王與文武大臣興高采烈地回到大殿,各位官員站立一旁。子傳令:“釋放費仲和尤渾。”
當時,微子出班上奏:“費、尤兩個人,是太師參奏的,現(xiàn)在還在監(jiān)獄里聽候?qū)徲崱,F(xiàn)在太師出兵還沒走遠,立刻就赦免他們,恐怕是不妥當吧。”
紂王回答道:“費、尤兩人原本就沒有罪,是太師的條陳冤枉了他們,我能不明白嗎?皇伯不必因為議定的結(jié)論而冤枉忠良。”微子無言以對,離開了朝堂。不一會兒,兩人被釋放出來,官復原職,隨同朝廷保駕。紂王心里非常高興。他又看到聞太師遠征在外,就放心地縱情享樂,不再有任何顧忌。這時正是三春氣,美麗的景色如春花般綻放。紂王傳旨:“與眾百官前往御花園觀賞牡丹,以延續(xù)君臣同樂,效仿堯廷虞舜賡歌和樂的盛事。”
百官領(lǐng)旨,隨同紂王進入御花園牡丹亭。擺開九龍設(shè)席筵宴,文武官員依次序筵坐下,按照尊卑的順序行禮。紂王在御書閣陪伴蘇妲己、胡喜媚一起飲酒。
武成王對微子、箕子:“沒有好的席,沒有好的聚會。現(xiàn)在士兵馬匹到處縱橫,刀槍兵器四處而起,我們有什么心情去欣賞牡丹呢?但不知道子能否改過從善,或者邊境的烽火能否平息,叛逆之人能否被清除,尚且可以期待共享唐虞的快樂,享受太平的福祉。如果紂王仍然執(zhí)迷不悟,那么恐怕這樣的日子會越來越少,憂慮會越來越多。”微子、箕子聽了這番話,點頭感嘆。
眾人一直喝到中午時分,百官前往御書閣謝酒。當駕官啟奏:“百官謝恩。”紂王:“春光明媚,花柳芳妍,正適合縱情飲酒,為什么這么快就謝恩?傳旨下去,待我親自陪宴。”
百官聽見子要下樓親自陪飲,就不再提出告退,只得恭敬地等候。只見紂王親自來到,在牡丹亭上最上面添了一席坐下,與眾官員一起暢飲歡笑,樂聲齊齊響起,君臣換盞推杯,不知不覺色已晚。紂王命令掌上畫燭,笙歌嘹亮,真是歡樂倍常。將近二鼓時分,不君臣酒宴歡飲。
且御書閣內(nèi)蘇妲己、胡喜媚帶著酒意在龍榻之上酣睡。將近三更時分,蘇妲己原形現(xiàn)出尋人吃。突然一陣怪風大作,風過之后塵土飛揚,整個牡丹亭都開始晃動。眾官員正驚疑間,只聽到待酒官高聲叫喊:“妖精來了!”黃飛虎已經(jīng)喝得半醉,聽有妖精,慌忙站起身來出席,果然看見那妖精撲來。黃飛虎手中沒有可用來抵擋的物件,只好用手挽住牡丹亭的欄桿。他用力折斷一根欄桿,用那欄桿朝那狐貍打去。那妖精閃過身躲開攻擊后,再次撲過來。黃飛虎大叫左右侍從:“快取北海進來的金眼神鶯!”
左右侍從急忙把紅籠打開放出金眼神鶯。那神鶯飛起,二目如燈專門降服狐貍。此鶯朝下一個俯沖,爪似鋼鉤把狐貍抓了一下。那狐貍叫了一聲后,徑直往太湖石下鉆去。
紂王眼見此事發(fā)生后,立即喚來左右侍從取來鍬鋤往下一挖。左右侍從大約挖下二三尺后發(fā)現(xiàn)有無數(shù)的人骨骷髏成堆擺放著。紂王著實被嚇到了。紂王想到諫官本上常言“妖氣貫于宮癥災星變于下”,此事果真屬實。他心下甚是不悅。百官起身謝恩后各自離開朝廷回到府邸鄭
且妲己飲酒后,元形出現(xiàn),不料被神鶯抓傷了面部,皮膚受損;她驚醒過來,后悔莫及。紂王來到御書閣與妲己共寢。睡至明醒來,紂王突然發(fā)現(xiàn)妲己臉上帶著傷痕,急忙問道:“御妻臉上為何有傷?”妲己在枕邊回答:“昨晚陛下陪百官飲宴,我到花園中稍作游玩,從海棠花下經(jīng)過,忽然被海棠樹枝掛住,把我拉到下面,所以臉上有了傷痕。”紂王:“今后不可以再到御園游樂。原來這里真的有妖氣。我與百官飲到三更,果然看見一只狐貍前來撲人。當時武成王黃飛虎攀折欄桿去打它,它還沒有退去;后來放出從北海進來的金眼神鶯。那鶯慣于降服狐貍,一爪抓去,那妖就帶著傷逃走了。鶯爪上還有血毛。”紂王對妲己,卻不知道同著狐貍一起睡覺的事。
且妲己暗中怨恨黃飛虎:“我不曾得罪你,你今卻來害我,只怕你路逢窄道難回避!”
話分兩頭。且西岐姜子牙在朝中,有一聽到邊報,紂王荒淫酒色,寵信奸佞,又反了東海平靈王,聞太師前去征討。又見報,崇侯虎蠱惑圣聽,廣興土木,陷害大臣,荼毒百姓萬民,暗通費、尤,內(nèi)外勾結(jié),把持著朝政,狼狽為奸,肆意妄為虐行無道,鉗制勸諫官員。子牙看到憤怒傷情之處,怒發(fā)沖冠:“此賊若不先鏟除,恐怕后患無窮!”
子牙第二早朝。文王問:“丞相昨看了邊報,朝歌有什么異事?”
子牙出班啟奏:“臣昨見邊報,紂王剜了比干的心,用來做羹湯治療妲己的疾病;崇侯虎紊亂朝政,橫恣大臣,些好聽的話蠱惑子,無所不為,萬民受到傷害也不敢言,被殺戮也不敢怨,惡孽多端,使朝歌百姓民不聊生,貪酷無厭。臣愚不敢請,像這等大惡,借虎張威,涂毒四海,助桀為虐,讓他在子左右,將來不知會是什么結(jié)局。現(xiàn)在百姓如生活在水火之中,大王以仁義廣施,如果依臣愚意,先討伐這種亂臣賊子,剪除這樣的亂政者,那么子左右沒有了這樣讒言奸佞的人,或許子有悔過遷善的機會,則主公亦不枉子假以節(jié)鉞之意。”
文王:“你雖然的是實話,但我和崇侯虎是同一級的爵位,怎么能擅自征伐他呢?”
子牙:“下利弊得失,允許諸人直言無隱。何況主公受子白旄黃鉞,得專討征伐,原為禁暴除奸;像這等權(quán)奸蠱國,內(nèi)外成黨,殘虐生民,黑白顛倒,屠戮忠賢,是國家的大惡。大王今發(fā)慈悲之心,救民于水火。如果子改惡從善學習堯、舜之主,大王此功萬年不朽矣。”
文王聽了子牙的話心里很高興他:“丞相出兵誰為主將去伐崇侯虎?”
子牙:“臣愿與大王代勞以效犬馬之勞。”
文王恐怕子牙殺伐太重,自思:“我去了還有酌情商量的可能。”于是文王:“孤同丞相一同前往,擔心有別的情況發(fā)生可以共同商議。”
子牙:“大王親自出征下響應。”文王發(fā)出白旄、黃鉞起人馬十萬,擇吉日祭寶纛幡以南官適為先鋒,辛甲為副將,隨行有四賢、八俊,文王與子牙放炮起兵一路上父老相迎,雞犬不驚,萬民聽是討伐崇侯虎,人人歡喜個個歡騰!
話子牙人馬過府、州、縣、鎮(zhèn),人人樂業(yè)雞犬不驚,一路上多少父老迎迓。
有一探馬來報中軍:“兵至崇城。”子牙傳令安營豎了旗門結(jié)成大寨。子牙升帳眾將參謁。
探馬報進了崇城。此時崇侯虎并不在崇城,而是在朝歌隨朝。城內(nèi)的是侯虎的兒子崇應彪,聽到報告后大怒,急忙升殿敲聚將鼓。眾將上銀安殿,參拜已畢。應彪:“姬昌暴橫,不守本分,前年逃關(guān),圣上幾番想點兵征伐,他不但不想悔過,反而興起了這支無名軍隊,實在不可原諒!況且我與你各守疆土,秋毫無犯,現(xiàn)在他們自己來送死,我怎么會輕易寬恕呢”傳令:“點人馬出城。”隨令大將黃元濟、陳繼貞、梅德、金成:“這一番一定要擒拿反叛,解送到朝歌,以完成大法。”
第二早上,子牙升帳,先命令南宮適攻打崇城。南宮適領(lǐng)命,率領(lǐng)本部人馬出營,排成陣勢,出馬高聲叫道:“逆賊崇侯虎早點來軍前受死!”話音未落,城內(nèi)炮聲響起,門打開后,只見一支人馬沖殺出來。領(lǐng)頭的大將乃是飛虎大將黃元濟。南宮適:“黃元濟,你不必過來,把崇侯虎叫出來領(lǐng)罪,殺了逆賊,發(fā)泄神饒憤怒,這樣一切都能結(jié)束了。”元濟大怒,躍馬揮刀,飛馬來取南宮適的性命。南宮適舉刀迎戰(zhàn)。兩匹馬盤旋,雙刀并舉,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大戰(zhàn)。
在崇城門外,南宮適與黃元濟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還未到三十個回合,黃元濟便無法抵擋南宮適的猛攻,敗下陣來。南宮適是西岐的名將,黃元濟怎能敵得過他?黃元濟想要敗走,卻被南宮適一口刀緊緊纏住,無法脫身。最終,南宮適一刀將黃元濟斬于馬下,取了首級。
軍兵們將黃元濟的首級掛在營門口示眾,敲著得勝鼓回到營地。他們進入轅門,向姜子牙匯報戰(zhàn)況,將斬殺黃元濟的功績報給子牙。子牙聽后十分高興。
與此同時,崇城的敗軍殘將向崇應彪?yún)R報了黃元濟被殺的消息。應彪聽后大怒,拍案大叫:“姬昌這個逆賊!如今他反叛朝廷,又殺了朝廷命官,他的罪惡比山還要大!如果不斬了這個賊子,為黃元濟報仇,我誓不回軍!”他隨即下令:“明將我們的大軍開出城去,與姬昌決一死戰(zhàn)!”
過去了一宿。第二早晨,太陽初升,大炮轟鳴三聲,城門大開,崇應彪率領(lǐng)大隊人馬殺奔周營而來,口口聲聲只要姬昌和姜尚到轅門來答話。
探馬將這個消息傳回中軍,報給姜子牙和文王,:“崇應彪出言不遜,請丞相軍令定奪!”
子牙請文王親自出馬,率軍與崇應彪會戰(zhàn)。文王騎著馬,四賢保駕,八俊隨軍。周營內(nèi)炮聲響起,旗幟飄揚。
崇應彪見對方陣門大開,只見一人身穿道袍乘馬而來。兩邊排列著眾多將領(lǐng),像一對對大雁般分開。
姜子牙來到陣前,對崇應彪道:“崇城的守將可以來見我。”崇應彪一馬當先,看著姜子牙問道:“你是什么人,敢侵犯我的疆界?”
姜子牙回答:“我是文王駕下的首相姜子牙。你們父子罪惡滔,積惡如山,貪戀百姓的財物如同饑餓的老虎,傷人無數(shù)如同豺狼一般。迷惑子沒有忠臣耿直之心,殘害忠良有摧殘之意。普之下,即使是三尺高的孩童也想生啖你父子之肉!今日文王起仁義之師,在崇地鏟除暴虐,斷絕惡黨,以暢人神。我們不辜負子給予的節(jié)鉞之權(quán),得專征伐之意。”
聽到這些話后,崇應彪大喝姜子牙:“你不過是一個在磻溪無用的老朽,竟敢口出狂言!”他環(huán)顧左右道:“誰來為我擒獲這個逆賊?”話音未落,只見一將領(lǐng)兵出馬對陣。文王在馬上大聲呼喊:“崇應彪不得猖狂行兇!我來也!”
崇應彪再次見文王騎馬而來,怒氣沖。他手指文王大罵:“姬昌!你不考慮得罪朝廷的罪行,反而立仁行義起來!竟然還敢來侵占我的疆界!”
文王回答:“你們父子罪惡滔,不必我多了!你只要早早下馬投降,解送到西岐去。在那里立壇告除了你們父子的兇惡之行,不必連累崇城里的良民。”
崇應彪大聲喝道:“誰來助我捉拿這個反賊?”一名將領(lǐng)應聲而出,原來是陳繼貞。與此同時,辛甲縱馬揮斧,高聲喊道:“陳繼貞,慢來!休要沖我陣腳!”兩馬相交,長槍和斧頭同時揮舞,激戰(zhàn)在一起。兩位英勇的將領(lǐng)驅(qū)馬揮兵,激戰(zhàn)二十個回合。應虎見陳繼貞與辛甲僵持不下,便命令金成和梅德前來助陣。子牙見對方陣營又添援軍,便命令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奭、呂公望、辛免和南宮適這六位將領(lǐng)齊出,發(fā)起一陣沖鋒。
應彪見大勢已去,親自揮馬殺出重圍,只見戰(zhàn)場上征云慘慘,愁霧紛紛,喊殺聲不絕于耳,戰(zhàn)鼓號角齊鳴。經(jīng)過長時間的混戰(zhàn),呂公望一槍將梅德刺下馬背;辛免則手起斧落,將金成劈死。崇城的軍隊大敗,退回城內(nèi)。子牙命令鳴金收兵,眾將則掌得勝鼓回營。
話應彪兵敗將亡,回到城內(nèi)后關(guān)閉四門,在殿上與眾將商議托之策。然而眾將見西岐的土馬勢不可擋,紛紛表示束手無策。且子牙得勝回營后,本想下令攻城,但文王卻道:“崇家父子作惡多端,與普通百姓無關(guān)。丞相若攻城,恐怕城破之后玉石俱焚,無辜百姓反受牽連。我此行不過是為了拯救百姓,怎能反使他們遭受不義之禍呢?此事萬萬不可!”
子牙見文王以仁義為重,不敢違抗,暗自思忖:“主公德行堪比堯、舜,卻一時難以攻下崇城。看來我只能修書一封,派南宮適前往曹州求見崇黑虎,或許這樣可以取得崇城。”于是命令南宮適接書后直奔曹州。子牙按兵不動,只等南宮適帶消息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