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蘇護反商
詩:
丞相金鑾直諫君,忠肝義膽孰能群。
早知侯伯來朝覲,空費頃葵紙上文。
話紂王聽到費仲的話大為歡喜,立即回宮。一夜過去,第二早朝,兩班文武官員朝賀完畢之后。
紂王便和當駕官:“立即傳我的旨意,頒布給四路諸侯,給我在每一鎮(zhèn)的地方挑選一百名良家美女,不論貧窮富貴,只要求容顏漂亮端莊秀麗,性情溫和婉約,知禮賢淑,舉止大方有度,用來充實后宮以當差使?!?br/>
紂王話還沒有完,只見左邊班中一個人應聲站出來,俯伏著:“老臣商容啟奏陛下:子有道德那么下萬民都安居樂業(yè),不用命令都服從子。何況陛下后宮佳麗,不下千人,而且還有妃子和皇后?!?br/>
“現(xiàn)在突然間想選美女,恐怕要令百姓失望。臣聽‘君王以百姓的快樂為快樂,百姓也會以君王的快樂為快樂,君王以百姓的憂愁為憂愁,百姓也會以君王的憂愁為憂愁。這時水旱仍然頻繁發(fā)生,還沉迷美色,實在是陛下不可取的。”
“因為堯、舜與民同樂,以仁義道德感化下百姓,不起戰(zhàn)火,不實行殺伐,吉祥星辰照耀空,及時雨水下降,鳳凰棲息在朝廷之上,靈芝仙草生長在地上;百姓豐衣足食,路上行人禮讓,沒有偷盜竊賊,稻谷生長出雙稻穗;這是有道興隆的征兆?,F(xiàn)在陛下如果取眼前一時之樂,沉迷酒色,吃喝玩樂,這是失德敗亡的征兆?!?br/>
“老臣身為首相,治理朝政,已經侍君三世,不得不上奏陛下。老臣希望陛下親近賢臣,遠離奸佞,施行仁義道德,這樣就可以下和平,百姓豐衣足食,下太平,四海歸順,和百姓共享太平盛世,長治久安之福祉。又何況現(xiàn)在的北海戰(zhàn)火未能平息,更應該修身修德,愛護民眾,珍惜民眾財產生命,體恤民情,這也是堯、舜所做到的。又怎么可以為了選侍女為樂而廢呢?老臣愚鈍不知道忌諱而的話,希望陛下能寬容接納?!?br/>
紂王沉思了一會兒,:“丞相的很對,我立即停止這道旨意?!?br/>
之后,文武官員退朝,紂王起駕回宮去了。
沒有料到,紂王八年,夏的四月,四大諸侯率領八百鎮(zhèn)朝覲商湯。那四大諸侯分別是東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下諸侯全部進入朝歌。
這時候,太師聞仲不在都城,紂王寵信費仲、尤渾兩個人。各位諸侯都知道費、尤兩個人把持朝政,擅自掌權作威,少不得先給這兩個人送禮行賄巴結他們以討他們歡心。真是"還沒有去朝見子,先要去拜見子身邊的人"。
諸侯里有一位諸侯,是冀州侯,姓蘇名護,這個蘇護生得性格豪爽,剛正耿直,哪里知道送禮賄賂,迎來送往;平日里看到稍有點不公平不守法的事,都公正執(zhí)法,加以處分,不徇私枉法。因此,蘇護沒有給費仲和尤渾這兩個人送禮。也是意使然當該出事,那費仲和尤渾兩個人清點檢查諸侯們送的禮物,發(fā)現(xiàn)唯獨沒有蘇護的送禮單,所以心里大怒,懷恨在心里。
這一,元旦的早晨,紂王早朝,兩班文武官員朝賀之后。黃門官啟奏陛下:“今年是朝賀的年份,所有諸侯都在午門外朝賀,聽候圣旨安排”
紂王問首相商容,商容:“陛下只可以宣四鎮(zhèn)諸侯帶領臣子來見子,詢問民土風情,珠寶陳列,國家才能長治久安?!?br/>
“其他的諸侯都在午門外朝賀”。
紂王聽到了商容的報告心里很有成就感,心里非常高興。:“丞相的極其正確”。
立即讓黃門官傳旨:“四鎮(zhèn)諸侯來見子,其他的人在午門朝賀!”
話四鎮(zhèn)諸侯穿著整齊的朝服,輕輕搖動玉佩,從午門進入,走過九龍橋,來到丹墀,山呼朝拜完畢,俯伏于地。
皇帝安慰道:“各位卿家輔佐朕,謀劃國事,安撫百姓,鎮(zhèn)守邊疆,威服遠方,安撫近處,多有勤勞,都是卿家們的功勞。朕心中十分欣喜?!睎|伯侯奏道:“臣等承蒙圣恩,擔任總鎮(zhèn)。臣等自擔當職位以來,日夜兢兢業(yè)業(yè),常常擔心不能勝任,有辜負圣心;縱然有些微的功勞,也只是臣子分內的事情,尚且不足以報答陛下萬分之一的恩情,又何勞陛下心中掛念!臣等不勝感激!”
子龍顏大悅,命令首相商容和亞相比干在顯慶殿準備宴席招待他們。四鎮(zhèn)諸侯叩頭謝恩,離開丹墀來到顯慶殿,依次入座。
皇帝退朝后到便殿,宣召費仲和尤渾兩人,問道:“日前你們上奏,想要讓下四鎮(zhèn)大諸侯進獻美女,朕想頒旨執(zhí)行,卻被商容勸阻了;現(xiàn)在四鎮(zhèn)諸侯就在這里,明早上召他們入宮,當面頒行此旨,等他們四人回國之后,就可以揀選進獻,這樣也可以避免使臣往返奔波。你們兩人覺得怎么樣?”
費仲俯伏奏道:“首相商容諫止采選美女,陛下當時采納了他的建議,停止了頒旨,這是美德。臣下們都知道這件事,大家都稱贊陛下有德?,F(xiàn)在如果陛下突然又下令執(zhí)行,會讓陛下失去信義于臣民之心,實在不可取。臣近來得知冀州侯蘇護有一個女兒,容貌艷麗,生的淑女之質。如果選進宮中陪在陛下身邊,可以勝任貼身侍奉的工作。況且只選一個人進宮,又不驚擾下百姓,自然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br/>
紂王聽了他的話,非常高興,“你所的極好!”立即命令隨侍的官員傳達圣旨:“宣冀州侯蘇護前來商議國政?!碧K護即隨著傳令官員來到龍德殿朝見皇帝。見禮之后,俯伏聽命。
皇帝:“我聽你有一個女兒,性情文靜嫻淑,舉止合乎禮儀。我想要選她來侍奉后宮。你作為國家的親戚,享受生的祿位,擔任重要的職位,永遠鎮(zhèn)守冀州,安享平安和康樂。你的名字揚名四海,下人沒有不羨慕的。你覺得怎么樣?”
蘇護聽到這番話后,嚴肅地:“陛下后宮中已經有不少女子了,從上至下數千人之多。這些女子都妖艷嫵媚得很迷人。她們難道不足以取悅陛下嗎?然而陛下卻聽從身邊饒話,將陛下推向不義之路。況且我的女兒只是個普通的女子,平庸的資質不足以入選宮廷。我希望陛下能夠留心國家的大事,迅速斬殺這個進讒言的人,使下百姓知道陛下心正有德,接納良言聽從諫議,并非好色的君王,這不是很好的嗎?”
紂王放聲大笑道:“愛卿你的言論太不合乎情理了。從古到今,誰不希望女兒能成為門楣。況且愛卿的女兒將成為王后,貴過子;愛卿作為皇親國戚,榮耀顯赫,還有誰比得過呢!愛卿不必再迷惘,自己好好考慮一下?!?br/>
蘇護聽到這些話,不禁厲聲道:“我聽君主修德勤政,萬民就會心悅誠服,四海就會景從,賜的福祿才會長久。以前有夏朝失德,淫亂荒廢酒色;只有我們的祖先不接近聲色,不積聚財寶,道德高尚而任用賢人,功績卓著而賞賜豐厚,寬厚仁愛,才能從夏朝傳承正統(tǒng),彰明信義于百姓,國家因此昌盛,永遠保持命。現(xiàn)在陛下不效法祖先,卻效仿夏王,這是自取滅亡的道路啊。況且君主愛色,必然會顛覆國家社稷;卿大夫愛色,必然會斷絕宗廟祭祀;士人和普通百姓愛色,必然會殘害自己的身體。而且君王是臣子的榜樣,君王不向道義上努力,臣下就會效仿你而朋比為奸,下的事情還能忍心出口嗎!我擔心我們商朝六百多年的基業(yè),可能會因為陛下這樣的做法而紊亂啊。”
紂王聽到蘇護的話,勃然大怒,道:“君王的命令下達,臣子應該立刻執(zhí)行;君王要賜死臣子,臣子不敢違抗;更何況只是要你一個女兒為后妃呢!你竟然敢用無禮的話觸犯我的旨意,當面指責我,將我與亡國的君王相比,再沒有比這更大的不敬了!讓隨侍的官吏將你帶出午門,交由司法官員勘問正法!”左右的侍衛(wèi)隨即拿下蘇護。
這時費仲和尤渾兩人進殿跪伏奏道:“蘇護觸犯圣旨,本來應該勘問;但陛下因為選擇他女兒的事情而怪罪他,讓下人知道后,會你輕視賢才而重視女色,阻塞了進言的道路。不如赦免他讓他回到自己的國家,他感念陛下不殺之恩,自然會將女兒送進宮中來侍奉陛下。百姓們就知道陛下寬仁大度,能夠接納勸諫并容納流言,而且能保護有功之臣。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希望陛下能批準我們的奏議?!?br/>
紂王聽了這個建議后臉色稍微好轉了一點,道:“就按你們所奏的去辦。立即降旨赦免蘇護的罪行,讓他回到自己的國家,不要長期滯留在朝歌?!?br/>
命令迅速傳出,如同烽火一般急急傳達下去,催促蘇護離開城池,不讓他有任何停留。蘇護在驛站中向朝廷官員告別后回到自己的軍營,各位將領前來迎接并慰問他:“圣上召你進宮有什么商議的事情?”
蘇護非常生氣地罵道:“無道的昏君!他不思量祖先的德業(yè)反而聽信讒臣諂媚之言,想要選我的女兒進宮做妃子!這一定是費仲、尤渾這兩個奸賊用酒色來迷惑君主的心智,想要專擅朝政大權!我聽到圣旨后直言規(guī)諫,但昏君卻我要抗旨!將我抓起來送去司法機關治罪!這兩個奸賊又向昏君進讒言可以赦免我讓我回國!是想我感謝昏君的不殺之恩,一定會把女兒送進朝歌,這樣的話,他兩個饒奸計就得逞了。
我想到聞太師遠征在外,這兩個人在朝延玩弄權術。
眼看昏君一定會荒淫酒色朝政紊亂,下混亂不堪,民不聊生;可憐我們成湯的社稷將會化為烏有!
我想到,如果我不把女兒獻給朝廷進貢給昏君做妃子以平息昏君的欲火,昏君一定會發(fā)兵來討伐問罪。如果要把女兒獻給朝廷做妃子那么以后昏君荒淫無道的話會使下人恥笑我不明智。各位將軍必有良策教我?!?br/>
眾將聽到此言齊聲道:“我們聽君主不正則臣子會投奔到其他國家去!現(xiàn)在昏君輕視賢才而重視女色;在這樣混亂的朝政之下我們不如反出朝歌自守一國之地!上可以保宗廟社稷無虞;下可以保一家老平安?!?br/>
此時蘇護正在盛怒之下對女兒進宮做妃子之事耿耿于懷聽到這些話不覺血氣上涌道:“大丈夫不可做不明事理之人!”
他叫身邊的人拿來文房四寶,在午門墻上有題詩,以表達他永不朝商的決心。
詩詞:君壞臣綱,有敗五常。冀州蘇護,永不朝商。
這首詩寫的意思是:君王破壞了臣子的規(guī)矩,有違五常之道。冀州的蘇護,永遠不會去朝見商王!
蘇護題了這首詩,帶領著家將們直接離開了朝歌,回到了自己的國家。
此時,紂王對于蘇護當面的反駁感到非常不快,他雖然準許了費仲和尤渾的奏折,但不知道他們是否能夠將蘇護的女兒送進宮中,以滿足他作為君王的欲望。他正為此事煩惱,這時午門內的臣子跪伏在地上奏道:“我在午門看到墻上蘇護題有反詩十六個字,不敢隱瞞,請陛下明鑒。”隨從接過詩篇,鋪在紂王的御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