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南行(下)
政和三年五月二十九日,戊申。【西元1113年7月14日】</br></br>趙瑜書房。</br></br>趙文拿著賬簿,與趙瑜趙瑜討論戰(zhàn)后的賞賜。“二郎,此戰(zhàn)七死十六傷,殺敵數(shù)百。若說戰(zhàn)果,自比不上前些年的幾次海戰(zhàn)。但有功必賞,這賞格到底該如何定?”</br></br>趙瑜皺眉,這幾年衢山無戰(zhàn)事,也就欺負(fù)些野人時,會動動刀兵,隨便給點也就打發(fā)了。三年下來,他倒忘了訂立戰(zhàn)功的賞格標(biāo)準(zhǔn)。“比照前幾年,幾次戰(zhàn)役的賞格如何?”</br></br>趙文搖頭:“太少了!現(xiàn)在島上,哪個兵卒身家沒有百來貫的。而幾次海戰(zhàn)得勝,最底層的兵卒最多不過一人五貫,放到今天,誰看在眼里?”趙瑜不是吝嗇的人,這些年賺得的錢,在島上大派紅利,雖是得了人心,但問題也來了。兵卒們身家豐厚,賞錢怎么定?有幾百貫的家產(chǎn),誰會為三五貫賣命。</br></br>“按照當(dāng)年昌國之戰(zhàn)的賞格呢?”趙瑜問道。當(dāng)年偷襲昌國,百人的奇襲隊除了在縣內(nèi)繳獲財物中能分到三成,每人還有五十貫加賞,而傷亡人員則能得到更多。這樣的賞格,放在現(xiàn)在,也足以讓人心滿意足了。</br></br>趙文再次搖頭:“那就太多了。船坊兩寨兩百人,新兵營三百人,主寨四百人,雖然按戰(zhàn)功多寡可以分上下數(shù)等,但也不能相差太多。這樣算來,少說也得三四萬貫。這些錢,雖然庫中尚出得起。但這畢竟是衢山成軍以來第一戰(zhàn),日后若有戰(zhàn)事,定會拿今日的賞格來做標(biāo)準(zhǔn)。現(xiàn)在定得太高,以后怎么辦?”</br></br>趙瑜頭痛起來。趙文這話說得在理,現(xiàn)在每人給個三五十貫,要是日后開疆拓土,一戰(zhàn)滅掉幾千幾萬敵軍,到時該賞多少。多了出不起,要是少了,官兵們拿今日的賞賜一對比,必然會有怨言。他苦思冥想,突然間靈光一閃,有了主意,“那就不賞錢!”</br></br>“不賞錢?是賞東西還是賞女人?”趙文搖頭:“結(jié)果還是一樣罷!”衢山島民實在,在他們眼里,賞綢緞器皿還不如賞錢呢,而這等賞格,日后導(dǎo)致的結(jié)果也是一樣。而賞女人,這幾年在海外捉的男女不少,男人當(dāng)奴工,女的則就當(dāng)年節(jié)賞賜分派下去,哪家沒一兩個暖腳的婢女,生的混血兒都有幾百人了。這本是為了增加人口同時收買人心而實行的策略,雖然很受歡迎,但現(xiàn)在看來,也不是沒有缺點。</br></br>“當(dāng)然不是!財貨女人只是物質(zhì)上的獎賞,都是同樣類型,賞哪個結(jié)果都是一樣。但除了除了這些物質(zhì)獎勵,還有精神上的獎勵。其作用不會比這些物質(zhì)獎勵稍差!”</br></br>趙文有些暈暈乎乎,尚幸他跟得趙瑜久了,這些生僻艱澀的詞匯也能聽得半懂,“什么精神獎勵?”</br></br>“榮譽(yù)!”</br></br>“榮譽(yù)?”趙文皺眉,這次他完全聽不懂了,“那是什么?”</br></br>趙瑜笑了:“打個比方罷。就如島上的蹴鞠聯(lián)賽,雖然每屆聯(lián)賽的冠軍都有牛酒花紅做賞格,但若是沒有這點東西,那些球員就會不盡力比賽了嗎?就會不去爭奪冠軍了嗎?”</br></br>趙文歪頭想著,很快便一臉恍然的笑道:“我明白了。這不就是中了進(jìn)士后,騎馬游街,瓊林苑賜宴的做法嘛”</br></br>“正是如此!”趙瑜大小點頭:“太祖皇帝這一手,引得天下多少人去讀書,考進(jìn)士!”</br></br>“那二郎打算用什么方法?也是騎馬游街嗎?”</br></br>趙瑜搖搖頭:“勛章!”</br></br>六月初一,庚戌。</br></br>經(jīng)過數(shù)日的搜捕,衢山島上鄭家殘兵已基本肅清。那些逃竄入山林中的殘兵,其中一小部分因頑抗到底被毫不留情的斬殺,但大部分在搜捕隊和各村寨弓手聯(lián)手圍剿下乖乖投降,這些人連同戰(zhàn)場上的傷兵,以及一直泡在船坊港外灘涂上、幾乎被遺忘的一百多人,總計有兩百八十余鄭家子弟被俘。</br></br>“這幾日幸苦繡姐了!”議事廳中,趙瑜對來繳令的陳繡娘說道。這兩日,陳繡娘指揮著新兵營,在島上四處偵緝,能如此迅快地把鄭家殘兵剿清,她的確費(fèi)了很大心思,人眼看著就清減了一些。</br></br>“搜索殘兵而已,不敢稱苦。”陳繡娘抱拳冷淡地回了一句,就退回自己的位子,不欲與趙瑜多言。</br></br>“二郎,”趙文問道,“這些賊人怎么處置?”</br></br>“殺了便是!”趙武從座位上騰地跳起,揮掌比了個向下切的手勢,惡狠狠道:“舊仇新恨一起算,把他們剁碎了喂魚。弟兄們都等著呢!”</br></br>聽到趙武的提議,議事廳中大半頭領(lǐng)也都齊齊站起,躬身道:“請二郎下令!”卻都是想把俘虜們殺來血祭。</br></br>趙瑜端坐于上,沉默不語。自從得知這次來襲衢山的是鄭家,衢山軍積蓄多年的怒火一下爆發(fā),人人激憤,殺到福建、報仇雪恨的呼聲一下傳遍軍營。尤其是昨日,趙瑜把鄭慶、鄭凌的首級拿到父兄的靈位前祭奠后,衢山軍上下更是恨不得立刻去福建把鄭九抓來凌遲。趙瑜一直苦心積慮,多方設(shè)計想讓衢山軍民自愿請戰(zhàn),但始終不能得逞,已是放棄了這打算,但沒想到,鄭家自己送上門來,不經(jīng)意間,他的愿望便已經(jīng)實現(xiàn)。所謂世事難料,指的正是這回事。</br></br>不過鄭家是鄭家,鄭九是鄭九。如果抓到鄭九,凌遲都是輕的,但鄭家俘虜,兩百多精壯漢子,趙瑜怎么也舍不得殺。衢山缺人,這些壯勞力能派大用,殺了豈不可惜?何況,鄭家是福建大族,自從永嘉南渡,八姓入閩【注1】之后,福建沿海州縣,姓鄭的怕不有幾十萬。殺了鄭九為父報仇天經(jīng)地義,爭戰(zhàn)殺敵也讓人無話可說,但事后殺俘,若傳出去,對趙瑜的名聲,對衢山軍日后在福建的行動,都極為不利。</br></br>他望向趙文,他的首席心腹也坐在位子上,沒有跟著起身,“文兄弟,你的意思呢?”趙瑜問道,把皮球又踢還給趙文。</br></br>趙瑜這么一問,所有人都盯上趙文。趙文輕咳了一聲,趙瑜的意思他是領(lǐng)會了,但這話趙瑜說不得,只能有他來提:“鄭家狼子野心,施毒計害了老當(dāng)家在前,為貪欲犯我衢山在后,說起來,把他們千刀萬剮也不為過。不過,殺了他們實在太便宜了,今日的新仇,幾年來的舊怨,難道就讓他們一死百了嗎?”</br></br>廳中的頭領(lǐng)們眼色交換,不肯接口。趙文話中之意,他們都聽得出來,而趙瑜讓趙文說話,也定是想保那些俘虜。不過,他們并不愿意就這么把鄭家俘虜輕輕放過,對趙瑜的心意也不以為然。雖是不便反駁,但保持沉默還是能做到的。</br></br>議事廳中一時靜了下來,趙文近乎尷尬地坐著。好半天,趙武開口說話,給了他臺階下:“那文哥你說怎么辦?”</br></br>趙文干笑了兩聲,說道:“用苦役代其死罪,送去做奴工好了!鹽田、農(nóng)場都缺人,琉球那里也得派些人去。這兩年,島上已經(jīng)少有漢兒做奴工了,都是些海外野人。多幾個會說中國話的,使喚起來也方便。”</br></br>“就這么辦!”不待眾人反應(yīng),趙瑜拍板道:“文兄弟,你使人把那些俘虜分別審問,弄清楚與鄭九的親疏。關(guān)系近的,就讓他們多吃點苦頭,關(guān)系遠(yuǎn)的,就派些輕活。如果有愿意與我軍合作,賣了鄭九的,也別虧待了,給錢給女人,拿他們作個榜樣。打下湄嶼,他們還有用!”</br></br>他又對趙琦解釋道:“不是我不想殺他們,但首惡乃是鄭九,殺他們這些走卒,不過是出口氣,反壞了衢山的名頭。等拿了鄭九和他剩下的二子一女,拿到爹爹和大哥靈前千刀萬剮,不比殺俘好上百倍?”</br></br>見趙瑜這苦主都打算放過鄭家俘虜,頭領(lǐng)們也不能越俎代庖。不過,一個趙瑜叔伯輩的老頭領(lǐng)還是問道:“那大當(dāng)家何時要去殺鄭九?”</br></br>“三日之內(nèi)!”趙瑜沉聲道:“鄭家主力盡喪,留在老家守衛(wèi)的兵力不會太多。不過鄭九在福建根深蒂固,人脈極廣,要是等他收到消息,做好準(zhǔn)備再去攻打,必然要有些損傷。所以是越快越好,打他的措手不及!”</br></br>六月初三,壬子。</br></br>日照萬里,海風(fēng)徐徐。</br></br>不宜動土,不宜婚嫁,卻宜出行。</br></br>這日清晨。船坊港中鼓號齊鳴,四艘兩千五百料的重型戰(zhàn)艦逐一升帆起碇,乘著海風(fēng)緩緩駛出岬口。</br></br>趙瑜盤膝坐在船頭,無意回望猶在碼頭上揮手送行的衢山人眾,三年來他盤踞衢山島,一次也沒出過遠(yuǎn)海,今日終于能外出遠(yuǎn)航,他也是有些迫不及待。遠(yuǎn)望海上,鱗光萬點,一目無垠,讓人心胸為之一闊。</br></br>腳步聲傳來,趙武走到趙瑜身邊,“二郎,終于可以解決鄭家了!”</br></br>“鄭家!?不,”趙瑜搖搖頭,“我們的目標(biāo)是福建,是臺灣,是南洋!”</br></br>注1:西晉末年,中原士族南遷,所謂‘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始入閩者八族’——林、黃、陳、鄭、詹、邱、何、胡。其中,以前四姓為多,在閩南,有‘林陳半天下,黃鄭滿街排’的說法。</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