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最快更新高門庶女 !
第五十六章
京城,越王府。
室外春寒陡峭,室內(nèi)暖意融融,前殿外書房檻窗前的一張浮雕花鳥紋長案上,放有一個不小的廣口白底青花瓷缸,里頭水質(zhì)澄清,有水草搖曳,數(shù)尾小小的魚兒在暢游其中。
白瓷魚缸前,站了一名頭戴束發(fā)金冠,身穿青色團(tuán)龍蟒袍的年輕男子,他鳳目斜飛,唇紅膚白,長相雖頗為陰柔,但那隱帶凌厲的眉梢眼角,與通身肅然的氣勢,卻不會讓人有任何不合時宜的聯(lián)想。
這男子便是此間主人,今上第五子,越王趙文昫。
越王伸手,探進(jìn)小罐子里頭,捻了一撮魚食,不疾不徐地灑在魚缸中,再饒有興致看著缸中小魚爭先搶食。
“殿下,您看這事該如何是好?”
書房中還有一個年約五旬的男子,說話的就是他,他乃是張貴妃之父靖海伯,越王的外祖父,不過他一點沒有外孫子這般閑情逸致,正眉心微蹙,在書案前來回踱步。
越王府收到大興消息的時間,比之東宮還要早上一些,此刻祖孫二人屏退了宮人太監(jiān),正于外書房中商議此事。
越王聞言一笑,道:“外祖父,你無須焦急,這回我們雖沒有得到虎符,不過,我那嫡長兄不是也沒到手么?”
他又撒了一撮魚食,方以絲帕拭了拭手,轉(zhuǎn)過身來,繼續(xù)說道:“況且,我們當(dāng)初定下此計時的目的,不是達(dá)到了嗎?這并不比虎符遜色。”
當(dāng)初安排柳側(cè)妃之事的動機,便是伺機離間東宮與大興的關(guān)系,至于搶奪虎符,不過是后來因形勢不錯,追加的任務(wù)罷了。
如今后者雖失敗了,還折損了不少人手,但不得不說,前者完成得不錯。
越王這回折的人手也極多,剩余者僅零星幾人,因此得到的消息不比太子多,趙文煊回了大興之事,他同樣不知道,但是,這也完全不妨礙他做下判斷。
大興王府鬧成這樣,雖有己方的做了很好的掩飾,但說到底,太子一方的勢力也挑了大梁,蛛絲馬跡肯定會留下些的,王府是趙文煊的地盤,只要他有心查找,不可能不察覺。
這種事情根本不需要證據(jù),只要一絲懷疑,就能產(chǎn)生足夠的聯(lián)想了,只要牽涉到東宮,那么太子對趙文煊的不信任,費心謀算,已盡顯無遺。
秦王的能耐,越王向來是認(rèn)可的,畢竟,十來歲的少年封王就藩,光憑天潢貴胄的身份,也不是輕易便能讓藩地文武臣屬心悅誠服的。
尤其是那些領(lǐng)兵的武將,要讓他們心神臣服,非本領(lǐng)過硬者不可。
這樣的趙文煊,被太子如此赤裸裸地挑釁過后,還會一如既然地站在東宮身后嗎?
越王捫心自問,換了他,是絕無可能的。
這樣的結(jié)果,還算不錯的,東宮失去最有力的屏障,單憑慶國公府與一眾文臣,支持力度實在有些薄弱。
太子的地位越不穩(wěn)固,越王才更容易使力。
“殿下說的,老夫都知道,”靖海伯嘆了口氣,道:“只是陛下年事已高,近來屢屢臥榻,我等能準(zhǔn)備的時間怕是不多。”
這一點才是靖海伯所焦慮的,越王說的他都懂,當(dāng)問題是,削弱東宮乃至扳倒,這須要不短的時間,若是建德帝熬不了不久就崩了,局面多好也白搭。
太子名正言順,越王一方卻暫無兵權(quán)在手,若是今上山陵突崩,毫無疑問,他們敗定了。
說到此處,靖海伯忍不住暗啐了太子一口,有秦王的支持多好啊,雖說遠(yuǎn)點,但卻是實實在在的雄兵干將,太子為人疑心病重又想得寸進(jìn)尺,硬生生把自己最大的支柱給推倒了。
東宮聰敏,但天底下不獨他一個伶俐人,既然做了,就有露出馬腳的可能。
靖海伯難掩憂慮,但越王卻只一笑,他道:“外祖父莫要擔(dān)憂,方才母妃命人傳了消息出來,說父皇身體早有好轉(zhuǎn),如今已經(jīng)養(yǎng)得差不多了。”
所以,時間他們是有的。
靖海伯聞言大喜,滿面愁容一掃而空,急道:“此言當(dāng)真?”
越王笑,“確實如此。”
靖海伯忍不住擊掌,連道好極。
景德帝自從入冬病倒后,每次病情皆秘而不宣,身邊僅一個張貴妃伺候在側(cè),乾清宮無召不得入內(nèi),因此無論皇子還是朝臣宗親,都只能靠各自的消息渠道,揣測具體情況。
不過,唯一可以確定的,便是建德帝病情委實極重,因為一直勤政的他,已陸續(xù)因病罷朝了好幾回了,尤其是最近這一回,皇帝罷朝養(yǎng)病將近一月,很多人已有了心理準(zhǔn)備。
然后就在靖海伯進(jìn)門前,張貴妃卻秘密傳信出來,說建德帝其實大好了。
這對于越王一黨來說,絕對是大好消息,因為他們計劃的最重要一環(huán),才剛開始展開。
離間太子與秦王,再慢慢設(shè)法,碰觸建德帝手上的兵權(quán)。
想到此處,越王眸色一暗。
很早之前他就知道,或許建德帝對張貴妃感情不摻假,連帶愛屋及烏,他成了皇父最疼愛的兒子。
但是君父君父,始終先君后父,隨著越王長大,乃至封王入朝,這份父子情之間,無法不攙雜進(jìn)別的東西。
這次建德帝重病,越王與如太子待遇一般無二,就可見一斑,涉及到要害,建德帝的身份就是皇帝了。
再譬如,當(dāng)初越王能留京,出了皇帝與張貴妃難舍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便是太子年歲愈長,而皇父漸老邁。這時候,建德帝需要一個平衡東宮的力量崛起。
于是,越王便入朝了。
當(dāng)然,越王在建德帝心目中的位置,還是凌然于諸皇子之上的,只要他好好謀劃,贏面還是不小的。
越王暗忖,或許,他該設(shè)法把秦王拉回京城。
他仔細(xì)考量一番,依然覺得太子嫡長的身份,才是他最大的阻礙,不過,建德帝需要的卻兩方勢力平衡,沒有新勢力加入,東宮不但倒不下,且每當(dāng)勢弱時,還會被適當(dāng)攙扶一把。
因此要拉下太子,必須有第三人加入角逐。
越王微微一笑,不過在此之前,他必須拿下一些軍權(quán),充實好自己的實力,否則秦王來了,便是引狼入室。
……
京城的人心各異,風(fēng)云變幻,千里之外的大興秦王府卻非常平靜。
日子一晃而過,顧云錦孕期滿了四個月后,腹部鼓起的速度漸漸快了起來,到了五月出頭,她已經(jīng)顯懷了,小腹位置如倒扣了個小簸箕。
不過她倒沒怎么發(fā)胖,身段只稍稍豐腴了些,從背后看過去,依舊窈窕婀娜。
“娘娘,咱殿下好生厲害。”碧桃忍不住感嘆,悄聲對身邊的主子說道。
一行人正穿行在暗道底下,往前殿而去,碧桃頭一回見到這暗道,眼睛溜得個滾圓,一邊扶著主子,一邊忍不住偷偷打量四周,心下嘖嘖稱奇。
司先生來了,趙文煊想讓他給顧云錦把把脈,經(jīng)過解毒之事,男人對他的醫(yī)術(shù)是異常篤信。
他正在前殿款待司先生,自然是走不開的,于是便命徐非廖榮領(lǐng)幾個心腹,護(hù)送顧云錦過來。
顧云錦身子重,平常伺候的人肯定得留,因此男人還特地囑咐了,多帶幾個丫鬟隨身伺候著。
于是,顧云錦除了金桔、青梅外,便多帶了一個碧桃了。
顧云錦正坐在兩人抬的小巧滑竿上,身邊一眾人簇?fù)碇犃吮烫业脑挘行]好氣,這丫頭,還以為自己聲音小,大家就聽不到,殊不知這暗道靜謐得很,其他人又有些功夫在身,俱是耳聰目明之輩,想來誰也沒落下。
不過,顧云錦與碧桃的情分,是與旁人不同的,哪怕碧桃并不算伶俐,因此她也沒呵斥的意思,只笑道:“日后若有機會,你多見幾回,便只覺尋常了。”
走在前方的廖榮聽了,便回頭湊趣道:“娘娘說的是,這暗道安靜得很,只怕碧桃姑娘獨自一人,還不敢下來呢。”
顧云錦在趙文煊心中是何等地位,瞞不過貼身伺候的廖榮,沒懷孕前,在他心中,顧云錦的重要性便僅次于主子了,如今,更是不相上下。
碧桃作為顧云錦的貼心人,廖榮也高看一眼,與她說話,向來很客氣,二人關(guān)系挺不錯的。
因此,碧桃便馬上說道:“我自個兒,也不會下來了。”
話罷,碧桃又掃了四周一眼,只覺方才看著頗有氣勢的寬闊暗道,如今卻無端冷清,她打了個激靈,忙專心走路,不敢再分神細(xì)看。
顧云錦失笑搖頭。
說話間,眾人護(hù)著滑竿,已經(jīng)到了地方了,徐非上前,把上面的暗門打開。
滑竿小心停下,顧云錦就著丫鬟攙扶,下了滑竿,拾級而上,出了暗門。
這出口是顧云錦頭一回來前殿時,位于趙文煊寢殿一處廂房隔間里的那個。
出了廂房,穿過白玉甬道,沿著抄手游廊走了一段,便是趙文煊與司先生所在的偏殿。
如今二人已是好友,排場客套早無需,因此,司先生也不需要人引路,自個兒熟門熟路,就往慣常款待他的偏殿來了,比趙文煊還要早到一步。
顧云錦入了偏殿,便微微福身,向殿上二人施禮。
她剛進(jìn)府上,男人說過幾次后,私底下二人便從不多禮,不過有其他人在場,顧云錦還是很有分寸的。
至于司先生,他對趙文煊又救命之恩,顧云錦略施薄禮,只覺再尋常不過。
司先生忙站起拱手,還了一禮。
趙文煊已幾步行至顧云錦跟前,伸手扶起她,笑道:“以我等關(guān)系,無須這般多禮。”
司先生贊同,符合道:“正是。”
顧云錦含笑不語。
三人又說了幾句,便言歸正傳,來帶羅漢榻旁坐下,為顧云錦診脈。
顧云錦伸出一只纖手,放在炕幾之上,微微撩起衣袖,露出一小截子皓腕。
司先生三指按于其上,雙目微闔,凝神細(xì)聽,片刻后,他收回手,笑著對二人道:“娘娘脈息強勁,身體康健,腹中胎兒亦甚佳。”
“殿下大可安心。”司先生話罷,又含笑拱手道:“在下于此,先恭賀殿下數(shù)月后喜獲麟兒。”
他醫(yī)術(shù)高超,顧云錦懷孕五月,便能診出她腹中的是個男胎。
趙文煊顧云錦一愣之后,便是大喜,忙謝過司先生。
孩兒不論是男是女,他們都一樣疼惜,不過現(xiàn)如今的狀況,若是生了男孩,很多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首先王府有了繼承人,建德帝大約便不會再將視線放在這塊,塞女人的煩心事估計可以免了;再者,母以子貴,顧云錦的位置將穩(wěn)固不可動搖。
顧云錦倒沒想地位問題,她覺得,先有個哥哥很不錯,待日后再有妹妹的話,這樣哥哥就能保護(hù)妹妹了。
回去后,她與男人說了這話,男人也很贊同,并表示日后必定要給兒子添個小妹妹。
趙文煊覺得,若能有個酷似他家錦兒的小閨女兒,那真是讓人極歡喜的事。
他還順道想了一番,小閨女要在他們的院子養(yǎng)得大一些,才再給她自個兒安個院子,以免嬌怯的愛女被奴大欺主。
顧云錦沒好氣嗔了他一眼,這王府規(guī)矩森嚴(yán),哪來那么多惡奴?孩子們身邊的下仆,二人必定仔細(xì)篩了又篩的。
還有,萬一小閨女像她父王,那估計是嬌怯不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