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鐵甲艦
馬江海戰(zhàn)結(jié)束的當晚,馬尾船廠內(nèi)一片熱火朝天,工人們正在連夜修補“凱旋”號和“杜居土路因”號。
俘虜了“凱旋”號和“杜居土路因”號讓船廠的技術總監(jiān)魏翰喜出望外。以現(xiàn)在馬尾造船廠的技術已經(jīng)可以造出像“開濟”號那樣2200噸級的戰(zhàn)艦,但“開濟”還是鐵脅雙重木殼的巡洋艦,并不是鐵甲艦。魏翰仔細研究了海戰(zhàn)經(jīng)過,并登上法國軍艦進行觀察比較。他發(fā)現(xiàn)木制戰(zhàn)艦很脆弱,以前大清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為不論是第一次中英戰(zhàn)爭還是二十年前的二次鴉片戰(zhàn)爭,讓大清吃虧的都是這種木制軍艦,是“船堅炮利”的的象征。
而且后來帝國水師在鎮(zhèn)壓太平天國時,也發(fā)現(xiàn)木制軍艦挨上幾炮根本沒有問題。但是現(xiàn)在福建水師的軍艦根本不能抵御法艦的艦炮,因為法艦這是所有的火炮都是后膛炮,而且法國人的炮彈是爆破彈,木制軍艦中彈就會燃燒很快就會喪失戰(zhàn)斗力。
魏翰得出一個結(jié)論就是木殼艦不管艦上的火炮有多厲害也沒有用,木殼艦在新型艦炮的打擊下生存力太低,所以大清水師要想能與西方列強有一戰(zhàn)之力,必須換裝鐵甲艦。可是,大清還不能自制鐵甲艦,而外國對鐵甲艦技術也十分保密,像英國就一直拒絕賣給大清鐵甲艦,直到后來大清不斷從德國人手里購買鐵甲艦,英國才勉強賣了“應瑞”、“肇和”兩艘鐵甲艦給大清。
為了給自制鐵甲艦做技術儲備,魏翰和馬尾船廠的其他技術總監(jiān)紛紛登上俘獲的法艦和“應瑞”、“肇和”二艦,對軍艦的構(gòu)造設計加以分析,繪制相關圖紙,并記錄相關重要參數(shù)。之前大清雖然得到了“應瑞”、“肇和”兩艘鐵甲艦,但魏翰等人卻一直沒有機會接觸到,倒是江南制造局對二艦有完備的記錄。
這是因為馬尾船廠雖是國內(nèi)最大的造船廠,卻是左宗棠一手創(chuàng)辦,而江南制造局是李鴻章一手創(chuàng)辦,李鴻章與左宗棠素來不合,他當然希望江南制造局現(xiàn)造出鐵甲艦。
不過魏翰此時心里已經(jīng)樂開了花,他不過左派還是李派,只要能使這個國家強大就成。現(xiàn)在不僅有了英國造的鐵甲艦資料,又有了法國造的鐵甲艦資料。以后大清在德國造的“定遠”、“鎮(zhèn)遠”、“濟遠”、“威遠”四艘鐵甲艦回國,連德國造的鐵甲艦資料也有了。魏翰相信那時候大清一定能造出自己的鐵甲艦。
小德子有些發(fā)懵,自從他把電報遞給皇上,皇上這樣呆呆的已經(jīng)半個時辰了,電報上不是說“大勝”嗎?怎么打贏了皇上還這樣。
方懷拿著電報久久無語,贏得這場海戰(zhàn)是我早就預料到的事情,如果事先知道了法人的計劃,又經(jīng)過了這么多準備還不能換不來勝利,那自己也太無能了。但是這場勝利的損失是否太大了點,方懷不禁捫心自問。
尤其是在看到那一長串就義的名字的時候,方懷腦袋里幾乎可以復制出那慘烈的場景,471名士兵殉國,4名管帶以上的軍官陣亡,這些都是寶貴的海軍人才啊。如果不是自己借各種名義將呂翰、許壽山他們五人調(diào)走,這份名單上又會多出五個英烈的名字。
方懷的手有些微微地發(fā)抖,即使是拿到歷史學碩士學位的他看著這些名字仍然感到無比陌生,歷史上有提到過這些名字嗎?總之自己是沒有看過的,那他們的犧牲到底值不值,后世有幾個人會記得一百二十年前有這么一群人為了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尊嚴貢獻了他們的生命,
“擬旨。”方懷突然對身旁站著的小德子道。
“誒”小德子連忙中發(fā)呆的狀態(tài)中清醒過來。
“高遠征封勃勇巴圖魯,晉子爵銜。其余陣亡管帶封男爵,陣亡士卒發(fā)雙倍安葬費,家人由朝廷供養(yǎng),終生免賦。”
接著方懷又道:“讓工部上個折子,建英烈祠與文忠閣,這次所有陣亡將士一律入英烈祠,朕要親自主持。”既然歷史上這個國家忘記了你們的名字,那就讓自己來彌補這個過失吧。
馬尾軍港內(nèi),在“揚武”、“福星”等艦沉沒的地方,“應瑞”、“肇和”等十余艘軍艦迎風立于江中。
軍艦上,有林泰增、鄧世昌、呂翰、許壽山、陳英等人。差點殉國的“揚武”艦管帶張成也站在其中,他此時已升為“凱旋”艦管帶。被拋下水后他本能的抱住了一塊木板,飄到下游岸邊,被百姓救起。
“鳴炮”林泰增下令道,頓時數(shù)十門大炮同時奏響,就連岸上的炮臺這時也傳來了炮聲。此時,托著軍帽的眾人,整齊地拔出了腰間的軍刀。刀刃在陽光下寒光閃閃。
經(jīng)過一番補充,艦隊將再次起征,它們將直撲臺灣基隆,圍殲法國遠東艦隊的剩余軍艦。愿烈士英靈未遠,保佑他們一戰(zhàn)而勝。
這次艦隊的隊伍中又加入了“凱旋”號和“杜居土路因”號,“凱旋”號和“杜居土路因”號能這么快招齊船員,加入艦隊還多虧了在馬尾。馬尾是福建船政學堂的所在地,在江南水師學堂沒有建立之前,福建船政學堂曾是中國最大的海軍學校,即便是現(xiàn)在它也排在第二位。在這里找別的東西或許找不到,但找海員卻是一抓一大把。而且福建船政學堂是當初左宗棠與法人合作建立的,里面的很多教官還是法國人,因而學員們對法國軍艦一點也不陌生。
“凱旋”號是與“應瑞”、“肇和”是同一級別的鐵甲艦,這樣一來,艦隊就擁有了三艘鐵甲艦。
而“杜居土路因”號也絕對是個可怕的存在,排水3500噸它是專門法國為保護其海外的殖民地以及進行通商破壞而專門建造的,整條軍艦都是鐵制結(jié)構(gòu),不像“超勇”、“揚威”和“開濟”那樣只是木制船殼外面加鐵甲,這一點上他和“南琛”、“南瑞”有點相像,但“杜居土路因”可怕之處不是它的噸位比“南琛”、“南瑞”大了一級,而是它高達16節(jié)的航速,就連艦隊中以速度著稱的“超勇”、“揚威”二艦也比不過它。既有超強的防護又有超快的速度,這才是它可怕的地方。
為了紀念在海戰(zhàn)中沉沒的福建水師旗艦“揚武”號,“杜居土路因”繼承了“揚武”號的名字,由高遠征的胞弟,原“飛云”艦管帶高騰云任管帶。高騰云也是福建水師除了張成外另一名僥幸活下來的管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