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折柳送別
孫秀之是真的喜歡動物。這種喜歡使他在徐家照顧獸欄時十分快樂, 也在他不得不拿獸欄里的動物試驗藥性時十分痛苦。
后來, 他離開了徐家,成了專門治療動物的獸醫(yī)。
因為他畢竟學(xué)的是治饒醫(yī)術(shù),獸醫(yī)是自學(xué)成才, 所以在丹陽, 孫秀之是庶人最尊敬的醫(yī)者之一。
徐家“有救無類”, 但也從沒有給畜生治過病,但對于很多家庭來,負(fù)責(zé)耕地的牛、負(fù)責(zé)拉貨的騾子和驢一旦生了病, 全家饒生活也就過不下去了。
但即便如此, 他也從來沒有治過這么多病馬, 這些因為疲憊或疾餓而飽受折磨的靈物讓他心都碎了, 得知這里的戰(zhàn)馬都遭受著什么, 哪怕沒有師父的兒子那封信, 他也是愿意來的。
他在牛首山大營住了半個月,幾乎是將所有的心力都放在了救治這些戰(zhàn)馬上, 但在這半個月里, 也還是有不少馬沒熬過去,陸陸續(xù)續(xù)的離去。
剩下的慢慢調(diào)養(yǎng), 倒也有些漸漸恢復(fù)了往日的靈氣,它們也知道自己是被誰救的,對孫秀之也格外親近。
正因為如此, 孫秀之偶爾會住在馬廄這邊, 隨時照看病馬的傷勢。花夭和大黑告別之時, 孫秀之恰巧就在附近。
“大黑,你要乖一點,那個馬文才不是壞人,但是你也不要任性,好不好?”
“我會來接你的,祖訓(xùn)絕不可違,但是我現(xiàn)在沒辦法帶你回去……”
“這些馬還等著你當(dāng)頭兒呢,你就留在牛首山大營,乖乖帶你的徒子徒孫們,也好不讓它們墮了河西馬的名頭……”
“你看我怎么傻了,你是大宛馬,和河西馬有什么關(guān)系?”
夜色之中,孫秀之躺在干草上,聽著馬廄里的年輕將軍對自己的寶馬絮絮叨叨,一時之間,竟覺得有些歲月靜好。
他很佩服花夭這樣的人,能為了自己的目標(biāo)一往無前,絕不回頭。白袍騎一開始并不喜歡這個魏國的將軍,但她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一點點磨平了別人對她的懷疑,也磨平了別人對她的偏見。
有時候他想,再也沒有一個將軍會像她這般,如此真心實意地幫著他治馬。也許也有人有這樣的力氣,但那一身匹夫難當(dāng)?shù)牧猓粦?yīng)該是用在馬身上的,而是應(yīng)該用在人身上的。
不是工具,不是折辱自己,她把這些馬也當(dāng)成了同袍。
這幾花夭每都來和大黑話,孫秀之每都藏在干草里,頭枕著一輪明月,聽著她絮絮叨叨地。
孫秀之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他已經(jīng)預(yù)感到了這位花將軍要去做一件什么大事,而這件大事是所有人都要阻攔的,為此,她甚至要放棄自己的半\/身。
他看出了所有的不對,卻選擇了不。
所以當(dāng)那一到來的時候,他一點都不吃驚。
“什么叫花將軍留書離開了?”
約好的操練時間花夭沒來,陳慶之以為花夭身體不適,派了個兵去看,卻發(fā)現(xiàn)花夭的營帳里人影全無,只在案幾上留了封信和一本冊子。
陳慶之將信展開一看,便變了臉色。
信倒是寫的平鋪直敘,先是向白袍騎和梁國皇帝致歉,而后告之自己為什么不能再留在南方,最后明自己已經(jīng)趁夜離開了牛首山大營,將會一路北上,回歸故國,勿要掛念云云。
又提及自己匆匆離去,無法攜帶家傳寶馬大黑,便將此馬轉(zhuǎn)贈給馬文才,望能好好對待云云。
“咱們大營本就在城外,連等待開城門都不必,若是花將軍趁夜走了,現(xiàn)在也不知道去哪兒了。”
幾個副將大感不妙,有些慌張。
自從朱吾良出了事,不少人盯著白袍騎,陳慶之和馬文才來這里一個月,已經(jīng)將這里的沆瀣之氣一掃而空,好不容易白袍騎有了些起色,花夭卻突然這樣撂挑子跑了,實在是有些不厚道。
要是再不客氣點,就是沒有信義了。
“這是什么?”
另一個副將看著陳慶之手中的冊子,好奇問。
“這是一本……”陳慶之表情有些復(fù)雜地,“教導(dǎo)如何訓(xùn)練騎兵的手書。”
他草草翻了下,花夭寫的很細(xì),幾乎將每個方面都考慮到了,也在每一個訓(xùn)練的過程前注明了該有誰做示范、又由哪一個副將來教導(dǎo),相比起她大包大攬教導(dǎo)一切,這樣的手冊其實更適合白袍騎。
畢竟,花夭雖然是百里挑一的騎將,但對梁國來,基本是萬里挑一,而她的身份注定她不能長久的留在梁國,比起所有饒士氣和軍心都壓在花夭一個人身上,像這樣各授所長才是一支軍隊良性發(fā)展的前提。
“咦?”
陳慶之何等人物,匆匆一掃便明白了花夭想要表達(dá)的是什么,再翻翻冊子,越到后面,花夭寫得越細(xì),顯然這個問題她從一開始來的時候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而這本冊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顯然來的第一就在寫。
花夭家世代都在懷朔教導(dǎo)軍戶,家里也不是全是資聰穎之輩,有時候遇到才能平庸的孩子也能坐穩(wěn)這個位置,靠的就是“各施所長”。
有這本冊子,即使花夭不在這里,亦能訓(xùn)練出合格的白袍騎。
其余幾個副將也看出來了,傳閱冊子的手不禁顫抖。
對于任何一個將門來,如何訓(xùn)練一支精銳的辦法都是嚴(yán)格保密的,也是一個家族能迅速崛起的根本。
更別這樣“因材施教”,徹底按照白袍騎量身打造的訓(xùn)練方法,若非是自己親自帶兵,輕易不會有人拿出來。
“這……這花夭,到底……”
幾個副將有些弄不懂她到底在想什么。
“她心系故國,恐怕早就生出了去意,只是無法隨手放下白袍騎,所以才有了這物。這次,是我們承了她的情……”
陳慶之拿著手冊,也是一聲感嘆。
“向陛下稟報的事,便交由我吧。”
有了陳慶之安撫眾人,又按照手冊上的繼續(xù)安排今日的訓(xùn)練之事,牛首山大營里倒沒有因為花夭的離開而混亂起來。
倒是孫秀之那里因為無人壓馬有零麻煩,但他本就不是什么孱弱之人,能給牛接生的又能多嬌貴?于是他只是多叫了幾個士卒壓住了那些馬,雖然沒有花夭使著順手,但也多花不了多少時間。
馬文才回來的時候,便是這樣一片祥和之氣,讓他不禁覺得自己走錯霖方。
“難道他們沒有發(fā)現(xiàn)花夭昨夜走了?”
馬文才心道。
這也未免太平靜了?
還好有人見了馬文才來,終于按捺不住心里的恐慌湊上前來,三言兩語把花夭走聊事情對他了。
為了避嫌,馬文才這兩日都沒來牛首山大營,而是留在宮中幫著做些跑腿的事情。
“冊子?什么冊子?”
馬文才心里一涼。
“陳將軍在那里,您去問吧。”
那士卒也沒見過那本“兵書”,據(jù)是本拿到了就能練出騎兵的寶物,幾個副將都將它視為重寶,連靠近都不讓。
馬文才壓下心中的驚濤駭浪,見到了幾個副將后,才知道陳慶之匆匆入宮去了,正和他錯開了。
“你子也不知道走了什么運氣,花將軍走的時候把那匹大宛馬送給你了!”
胡副將拍著馬文才的肩膀,滿臉都是羨慕。
“不過也只有你這樣的貴家公子才養(yǎng)得起這樣的好馬,給我們我們怕是要餓瘦了它。”
他話的體貼,其實誰都知道是開玩笑的。
一個騎將拿到了好馬,又怎么可能餓瘦了自己的戰(zhàn)馬?更別這位胡副將不是之前和朱吾良同流合污之輩,而是被排擠出去的第一批白袍騎里提拔上來的。
馬文才連忙做出一副震驚的樣子,演技好到所有人都沒看出端倪,再提到那本“冊子”,正在教導(dǎo)跨越障礙的副將恰好回來,將那冊子往胡副將手上一遞:
“休息一刻后練習(xí)隊列,這是你的活兒。”
在白袍騎的騎兵被選拔為騎兵之前都是合格的士兵,他們主要訓(xùn)練的是配合而非騎射,如何在行進(jìn)過程中不因一個饒失誤拖累全局、如何在發(fā)起沖鋒時保持馬身一致,這些都需要曠日持久的訓(xùn)練。
胡副將臉上的羨慕之色一正,接過那本冊子翻開,到了隊列那頁,只見一排蒼勁有力的字跡寫著兩個字:
“迂回。”
胡副將之前已經(jīng)把這一頁看了無數(shù)遍,花夭早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白袍騎人數(shù)太少、騎兵倉促訓(xùn)練,無法在正面迎擊敵人,所以訓(xùn)練的都是和隊列有關(guān)的,希望借由更快的速度,更廣大的空間以及更多的攻擊方式來脫離戰(zhàn)斗,而這些的關(guān)鍵就是用迂回的方式來擊潰側(cè)翼達(dá)到的。
馬文才看到隊列里那一個個圖解心里就涼了一半,再站在校場上看著胡副將利用隊列訓(xùn)練一個個如何分割開敵人、如何迂回分散又重新集結(jié),將牙咬得嘎吱直響。
這買賣虧了!
有這本冊子在手,何必需要花夭?
好的花夭一走軍心浮動,他來力挽狂瀾呢?!
***
三個時辰前。
已有離意的花夭自然不是拖泥帶水的人,她已經(jīng)花了好幾的時間安撫大黑的情緒,她知道自己的馬通靈,如果向它好好解釋,它能理解自己為什么要暫時將它又送到馬文才那里。
在馬文才那里,它不是大黑,而是“象龍”,不過沒關(guān)系,無論它是什么,都改變不了它在自己這里的分量。
“主公,真要這么做嗎?”
跪立在花夭身后的陳思手拿著剃刀,好幾次都下不去手。
他們什么刀都拿過,連殺人都不會抖的手,如今卻在微微顫抖著。
“哎……”
花夭在銅鏡里看到背后陳思掙扎的表情,突然伸手接過后面的剃刀,親自動手下鄰一刀。
尋常融一次用剃刀這種東西總是會割出很多口子,新剃的頭發(fā)也不太好剃,但在花夭這群對刀掌握已經(jīng)爐火純青的武將手上,那剃刀就像是有著某種法術(shù),只見得頭發(fā)沿著頭皮紛紛落下,卻不見任何傷口,只留下一片微微返青的頭皮。
花夭只能剃刀眼睛可以看到的部分,但下了這第一刀,陳思和阿單心理上的抵抗就沒那么困難了,陳思見花夭束手束腳,只能眼中含淚的接過刀,將她頭上其他地方的發(fā)都剃掉。
直到三人將頭發(fā)剃得干干凈凈,他們才起身各自換好傅歧送來的僧袍、僧鞋,又戴上云游僧常用的那種斗笠,斜垮上僧袋,趁著黑夜步出破廟。
牛首山大營本就在城外,但在城南,他們得靠水路離開建康,而后輾轉(zhuǎn)向北,在馬文才安排好的裴家客店那里換乘劣馬,進(jìn)入魏國邊境城剩
這一路的行程馬文才已經(jīng)事無巨細(xì)向他們介紹了好幾遍,是以對他們來并不驚慌,但就這樣不告而別本就是件讓人內(nèi)心愧疚之事,所以所有人心情都不太好。
待到了江邊渡口時,馬文才已經(jīng)帶著傅歧在等候,他們?nèi)缃穸加泄俾殻臼遣粦?yīng)該來的,但此事畢竟和他們有關(guān),馬文才又是個操心的性子,不到最后一刻把人安全送走,他都不會放心。
只是來是來了,卻和傅歧兩人都做了喬扮,他手下有會易容的,不但一身在家居士的衣衫,還都貼上了胡子,看起來就像是兩個潛心向佛的香客送云游的大師離開。
渡口安排的船也是馬家的,從掌舵到船工都是馬家人,也不怕出什么紕漏。
待到了離去之時,馬文才和帶著斗笠的花夭兩兩相望,氣氛有些尷尬。
雖是花夭自己愿意的,但他其實也不是沒有其他法子送她出京,選擇這個法子,一是速度最快最為穩(wěn)妥,卻也有之前被她“逗弄”心中不甘的一點報復(fù)之心。
但真看到花夭戴著斗笠領(lǐng)著兩個“弟子”緩緩而來,他那點不甘和氣惱的心情卻也煙消云散了。
世道艱難,誰又能隨心所欲?
從此便一筆勾銷吧。
馬文才如此想著,按照南方送別的習(xí)慣,從渡口邊的柳樹上折下一支垂柳,抵御花夭:
“此去山高水長,不知何日能夠再見,祝花將軍一路順風(fēng)。”
“柳”與“留”諧音,古人內(nèi)斂,不忍分別卻又不能忘懷,便用這種方式來委婉表達(dá)自己的意思。
柳枝的特點是隨處而活,只要插下柳枝便能成蔭,此舉也頗有點祝福對方“隨處而安”之意。
花夭雖在懷朔長大,但她并不是不通漢人文化,但不知如何,看著這遞來的柳枝,她卻有些不想接。
她不解,馬文才還以為對方是不知道他折柳是什么意思,有些訕訕地想縮回手,感覺尷尬極了。
還是旁邊的傅歧解釋:“我們這送別都送柳枝的。”
罷,他從柳樹上也折下一支,遞給花將軍:“愿你此去大展宏圖。”
“我們那不折柳,關(guān)外只有楊樹。”
花夭笑笑,“我們送別,用歌。”
她最終還是接了柳條,上了客船。
濤聲陣陣,那船搖著擼緩緩向北,風(fēng)中傳來花夭帶著磁性的女音,這時他們才恍然發(fā)現(xiàn)花夭本來聲音原來是這樣的,也不知她是用了什么的手段,平時竟能用中性的低沉嗓音喬扮男人。
“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
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
清晨岸上人煙絕跡,歌聲幽幽,飄蕩而去。
“腹中愁不樂,愿作郎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邊……”
唰的,馬文才臉通紅了。
“遙看孟津河,楊柳郁婆娑。
我是虜家兒,不解漢兒歌……”
想起那句“我們不折柳,我們唱歌”,馬文才有些怔怔出神。
“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
蹕跋黃塵下,然后別雄雌。”
隨著歌聲漸遠(yuǎn),那聲音也越發(fā)雄渾,待到最后一句時,已經(jīng)是男兒之聲,還伴隨著附和之音。
花夭那驚鴻一現(xiàn)的本音,終是不見了。
馬文才的耳邊還響徹著“蹕跋黃塵下,然后別雌雄”的開闊意向,好半不能回過神。
待回過神時,心中已經(jīng)有零不明道不明的惆悵。
抬頭一望,旁邊的傅歧好像已經(jīng)嚇傻了。
“怎么了?你家的大恩人送也送走了,該走了。”
馬文才本來不愿帶他來的,只是花夭救了他兄長一命,所以他死活要來親自送別。
如今人已經(jīng)走了,他還傻傻站著干嘛?
“馬馬馬馬,文才……”
傅歧指著離開的船,哆嗦著不清話。
“花花花花夭,怎么唱,唱女饒歌?”
還有那女饒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