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入主吳宮
昔日吳王夫差為報父仇,勵精圖治,倚重伍子胥之謀,吳國國力日漸強盛,數(shù)年后興兵伐越,大破越軍,攻入會稽,迫使越王勾踐為奴。⊙
大敗越國后,夫差更是雄心勃勃,不顧伍子胥的勸阻,開啟了爭霸中原的戰(zhàn)略,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諸國,成為諸侯一霸。
不過吳國也只是表面光鮮而已,于外由于連年用兵,耗損錢糧無數(shù),于國內(nèi)夫差愈發(fā)驕奢淫逸,大肆興建豪奢宮殿,吳國國力已無可避免的走上下坡路!
而另一邊吳國的世仇越國,勾踐卻是臥薪嘗膽,恢復國力,兩國之間,強弱之勢,已漸漸逆轉(zhuǎn)。
吳王夫差設置招賢臺,以其說是招納奇人異士,倒不如說是仍沉醉于吳國的強盛之中,炫耀武力。
亢蒙領(lǐng)了賞金,步入長街,沒多久,進入了一座占地極廣的劍館之中。
這座劍館位于姑蘇以西,故名西苑劍館,館主石岳劍術(shù)卓絕,乃是都城內(nèi)有數(shù)的劍術(shù)好手,聲名聞達于諸侯。
劍館校場上喝聲如云,正有上百位劍士或是獨自演練劍術(shù),或是互相較量拼殺。
亢蒙駐足校場外,看了一會兒,心中震動不已,相比起數(shù)日前,校場上每一位劍士都精進不少,其中佼佼者更予人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
他沒敢耽擱時間,越過校場,進入一座院子。
花園內(nèi)一位身材魁梧的漢子手持長劍,目注前方,神態(tài)專注的揮劍。收劍!每一次揮劍都是蘊滿了全身力量。一鼓作氣宣泄而出。收劍亦是如同風卷殘云!
“館主!”亢蒙上前拜見。
這魁梧漢子正是西苑劍館館主石岳。
“嗯!”石岳微微點頭:“先生吩咐之事,你做得如何?”
亢蒙道:“小人已取得御前演武之資格。”
石岳道:“很好,速去拜見先生。”
亢蒙道:“是!”
兩人方要起步,一道清幽飄渺的聲音已傳進兩人耳內(nèi):“我已知曉了,你二人退下吧!”
那聲音微一停頓,又道:“明日你二人再來,我再分傳你們兩套劍法。”
石岳,亢蒙兩人面露狂喜之色。恭恭敬敬伏地拜道:“多謝先生。”
房間內(nèi),王動緩緩收功,睜開了眼睛。
浣花世界的旅程已告一段落,若還有下一次,起碼也是好幾年之后。
當日五色帆船上一戰(zhàn)后,王動又花費了不少功夫為紫衣侯療傷,接下來多逗留了一個月,傳授小公主等人武學。
方寶玉也已被王動收入門墻之內(nèi)。
這小子本來不喜爭斗,對武功自然也就沒多大興趣,但遭逢此變后。心念已改,明白到武功固然是殺人之技。會引來腥風血雨,但若是沒有武功傍身,一旦災厄來臨,那便毫無反抗之力,只有任人宰割。
王動一身所學,淵博浩瀚,更遠遠在紫衣侯之上,擇出適合小公主,方靈玉,方寶玉三人的武學分傳。
三人所學無一相同,卻是王動想看看,如此一來,三人成就孰高孰低?
七年之后,白衣人再度東來之時,便需要他們?nèi)说钟耍?br/>
王動傳授之武學已稱得上精妙絕倫,其精深奧妙不在浣花世界任何一門武學之下,但仍算不上他武功之中的真髓。
他與三人相約,七年后與白衣人之戰(zhàn),戰(zhàn)而勝之者,方能得他武道之真?zhèn)鳌?br/>
一切都在七年之后。
自浣花世界脫身而出,王動便進入了如今這個世界。
‘越女劍’的世界。
單說原劇情的話,這個建立在吳越兩國復仇與反復仇,撕逼與反撕逼之上的故事,情節(jié)其實十分單薄。
不外乎就是范蠡為使越國戰(zhàn)士強大,尋得越女阿青授劍,進而反攻滅吳成功。
但若是將著眼點從吳越這片小天地移開,放諸于中原大地上的各諸侯國,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時代實是大爭之世。
諸子百家,先賢哲達,諸般思想,百花齊放!
王動一身武學,由煉氣而入煉神,其武學之道可說泰半承繼于“老莊”。
所謂“老莊”,即是老子和莊子。
莊子且不去提,距離出世起碼還有一百余年,而王動既然到了這個時代,本世界以后還有沒有莊子都是個問題。
然而老子卻仍然在世。
先秦諸子或許不通武學,力量上孱弱不堪,但卻是哲學上的圣賢。
武學之道本就是觀天應地,又或自哲學經(jīng)典,易經(jīng)道藏之中領(lǐng)悟而出,所謂一法通百法,若能問道于老子,未必不能有所啟發(fā),還有集老子一生理念之大成的《道德經(jīng)》,這篇經(jīng)典為諸道經(jīng)之首,雖然傳之于千古后世,但數(shù)千年光陰下,其中必有謬誤,疏漏――
而現(xiàn)在王動卻有著一睹《道德經(jīng)》原貌的機會。
除了原版《道德經(jīng)》,還有各諸侯國的藏書,當然,最不能忽視仍然還是周室。
方今之世,諸侯并起,周室大權(quán)衰落,但天子地位仍在,各大諸侯就算心中再怎么輕視周室,還是要維持著表面上的尊重。
這即是所謂的“尊王攘夷”!
大周八百年江山,距今已走過了六百年,就算其中經(jīng)歷了西周覆滅,其底蘊之深厚仍然不容小覷,文王八卦,《周易》等等諸多古老典籍,未必不能尋到最為古老的版本,或許還能借此一窺上古先民的風貌,又或?qū)さ揭恍┕爬仙裨挼挠白印?br/>
王動于武學一道上,承繼老莊,其后走上超凡之路,肉身與精神逐漸升華,也延展出了自己的理念。
他武學上的理念,只有一個字――“變”!
“變”即是“易”!
日月可易,陰陽可易,天地乾坤,宇內(nèi)四極也同樣可易,這卻是與《易經(jīng)》中提倡的理念一脈相承。
要取得這些典籍,毫無疑問需要手掌大權(quán),若換了王動以往的做法,早就直接殺進吳宮,逼迫吳王夫差效命了!
但這樣一來,恐怕就要與吳士正面沖突,對于吳國精甲,王動并不放在眼里,他或許還不能做到以一敵萬,但武林高手與軍隊的戰(zhàn)法,也從來就不是正面較量。
以他現(xiàn)如今的修為,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當真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王動只是不愿意大開殺戒,換做武林中人倒也罷了,屠戮那些只會些粗淺搏殺技巧的尋常軍士,又是何必?
正是如此,王動才會選取西苑劍館為跳板,以這種溫和的手段接觸吳王。
翌日,當王動走出小屋時,亢蒙,石岳二人已等候許久,兩人執(zhí)禮甚恭,宛如仆役!
王動果然分別傳授了兩人一門劍術(shù)。
亢蒙勤練兩日,只覺這劍術(shù)精妙無比,超乎常人之想象,體內(nèi)更隱隱生出絲絲氣感,如小蛇般游走奇經(jīng)八脈。
到了吳宮論劍之日,亢蒙在伏波君引領(lǐng)下,執(zhí)劍而入甘泉宮,拜見吳王夫差。
隨后亢蒙以一劍會諸國劍士,展露驚人劍術(shù),各國劍士往往十合之內(nèi)便被他擊敗,唯有寥寥可數(shù)的幾人能與他較量一二。
亢蒙在此次論劍會上大放光彩,吳國上下皆是與有榮焉,就連夫差也是龍顏大悅,封賞亢蒙為姑蘇第一劍手,犒賞的同時,不忘垂詢亢蒙劍技傳自何人之手。
這問詢正中下懷,亢蒙如實述說。
夫差大吃一驚,這才知道都城之內(nèi)尚有此等高手,感嘆的同時,忙派人前去延請。
王動欣然而入?yún)菍m。
誰也不知道夫差與這位據(jù)說劍術(shù)超卓的高人交談了些什么,只知到了第二日,夫差于王庭之上,當眾宣布委任其為丞相,吳國大權(quán)盡歸其手!
吳政兩方高層一片嘩然,競相反對,夫差大怒,當場便要罷免一些反對最為激烈的官員,卻被王動所勸阻。
當夜,夫差又陸續(xù)召見公侯貴族,軍政要員,不幾日間,朝堂上爭論竟已平息,人人對新任的‘王丞相’都似已心服口服。
其實王動只做了兩件事。
第一是給夫差和吳國公卿種下了生死符,這是示之以威,第二則是以天魔大自在法在他們腦海中植下精神暗示。
王動倒是想直接精神控制,但這是不可能的,人的精神既脆弱又堅韌,一些人遭逢巨變,很容易就會精神崩潰,但要想從精神上控制住對方卻又十分艱難。
王動至多可以控制十天半月,等過了這段時日后,對方便自然而然會清醒過來,除非王動再次施展精神控制,但這么麻煩的事情,他怎么可能去做?
當然了,隨著王動將來在精神上的造詣逐步提升,或許終歸有一日能做到萬象幻化,眾生沉淪的境地。
將吳國大權(quán)拿到手中,王動立即召見吳士,自十萬精甲之中選取出了八百位資質(zhì)上佳者!
這八百軍士年齡雖然都過了學武的最佳年齡,但王動也不是要培養(yǎng)什么頂尖高手,倒也無須在意這一點。
他只是要打造出一只足以征服各大諸侯國,橫掃天下無敵手的強軍而已。
將八百軍士交給亢蒙,石岳訓練,王動則占據(jù)了吳國歷代典籍收藏之所,孜孜不倦的吸取著其中的養(yǎng)分。
一晃就過去了一個月,這一日王動正在看書,忽聽得內(nèi)侍稟告,派往越國的探子回來了。
在王動掌握吳國大權(quán)后,立即便派出了探子前往越國,打探越女阿青的消息。(未完待續(xù)
ps:西施出不出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