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清醒
徐循心里在想些什么,其實還真只有她自己能夠明白。
人心自私,對那些被殉葬的無辜妃嬪,徐循會有同情,有惋惜,但這份憐憫,不至于讓她食不下咽、睡不安寢。還沒有兩個月就已經(jīng)流產(chǎn)的無緣孩兒,也不能讓她失魂落魄,鎮(zhèn)日間魂不守舍。在目睹了當日殉葬的慘況后,大部分位份不夠尊貴,又沒有兒女的妃嬪,心里在想的多數(shù)都是和她一樣的問題。
唇亡齒寒、兔死狐悲。一樣都是天家的女人,怎能不為自己的將來擔(dān)心?就是再歡喜太子,徐循也沒想過和他同生共死甚至于,同生共死這四個字,還不適用于她和太子的關(guān)系,太子死了,她有很大可能要陪葬,但若她死了,太子除了幾滴眼淚和一些封賞以外,別的什么也不必付出。
人,都是想活的。可她跟前明擺著的就是一條死路,即使太子宮的氣氛再熙和,人心再溫潤,徐循現(xiàn)在還有什么心思去快活?她的心境,倒是真的很貼合《禮記》里對斬衰孝的心境要求,真是茫然若失、倉皇難寧了。
可要找一條活路,又哪有這么簡單?徐循心里再亂糟糟,也是給自己定下了一條線:斬衰三年,頭一年肯定是不能有什么房事的,她還有大把的時間去迷惑,去苦惱。等到一年以后,她就是再沒有方向,也該振作起來了。
若只是生活,在宮中即使無寵也能生活得很好,甚至不必去看男人的臉色。但若想要活下去,憑借的就是男人的寵愛了。從前太子說“一滴精十滴血”的時候,徐循沒少在心里笑話他的一本正經(jīng)。可現(xiàn)在,她才算是明白了這句話里暗藏的寵愛:在宮里,還有什么比一個兒子更加重要?太子就是太明白這點了,所以才要讓寶貴的精血,盡量灌溉在可以發(fā)芽出苗的田地里。
若是能誕育皇子
多的事,徐循現(xiàn)在還不敢去想,太子妃的年紀還很輕,和太子之間的關(guān)系,雖然說不上蜜里調(diào)油,但也十分和睦。她生病的時候也罷了,若是康健時,侍寢的次數(shù)總是獨占鰲頭。嫡長子身份貴重,一出生就天然勝過諸子,太子顯然也很看重這點,是卯足了勁兒想要生個嫡長子出來。以徐循和太子妃的身份,她也是衷心盼望太子妃能有個兒子的。
可不論如何,若是能有個皇子,怎么說,都是有個希望在手上這也是在如今的情況下,她唯一能做的一件事了。
至于別的路,根本從一開始都沒有存在過,也談不上走不通了。難道她還能私逃出宮,還能借腹生子,還能翻云覆雨地把皇位搶到手里來做?
徐循自認自己只有一個優(yōu)點:她一直都很明白自己的斤兩。這些事,以她才具,是做不來的。
可即使明確了該走的路,徐循的心情也沒有因此明媚幾分。她從前也常讀詩書,屈原《離騷》、《天問》,徐循都曾是拜讀過的,當時也就是一笑而過,可如今回思起來,才知道千古名篇,實在是別有過人之處。一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已是道盡了她彷徨無盡的心情。
求學(xué)的道路,從來都是如此無窮無盡,即使以先賢大能,都要上下求索。人生的意義又何嘗不是如此?徐循眼下已經(jīng)不是技窮了,她是完全迷失了道路。
從前以為,自己被聘入天家,就是皇妾。雖然占了個皇的名分,但也還和一般妾侍一樣,無非就是悅樂夫主生兒育女,輔助主母佐理家務(wù)。若說有什么是和一般妾侍不一樣的,那便是她也要承擔(dān)起勸諫夫主不要迷于聲色的職責(zé)。得寵時,盡量生兒育女,失寵后,便輔助主母佐理內(nèi)宮,如此安寧平順地,不也就是一輩子了?和一般人家的妾侍比,她能享用到的富貴,連公侯之家的主母都只能瞠目其后,徐循一向惜福,對自己的生活,她是很滿意的。
可一般人家的妾侍,并不需要殺身以殉夫主。徐循不確定她能去責(zé)怪誰,是已經(jīng)遠去的皇爺么,還是下令殉葬的皇帝,不論如何,在壽昌宮里發(fā)生的事,她怪不到太子頭上。可饒是如此,每回太子好心好意來探望她的時候,徐循卻還是忍不住發(fā)自內(nèi)心的排斥、厭惡和恐懼,即使她也明白,于情于理,太子都不能對祖母輩妃嬪的生死多做置喙,在這件事上他只是個徹頭徹尾的旁觀者,可只要想到,身邊這個對自己呵護備至的高大男子一旦去世,隨之而來的很可能就是她的死亡,徐循就打從心底生出一股難以言喻的怒氣和叛逆。
太子很了不起嗎?皇帝很了不起嗎?大家一樣都是人,你不也一樣要吃喝拉撒,憑什么你一死,我也得跟著死?
這個宮,是我要入的嗎?是你把我搶進來的!人搶進來了,服侍你了,等到你死的時候還要陪著你一起死,就是強盜也沒有這么不講理!她徐循也是爹生娘養(yǎng),一樣也是一條命,何曾就賤到這樣的地步了?
從前曾讀過的那些怨望之語,在心底如一道激流四處亂沖,徐循知道太子以為她是傷心過度魂不守舍,其實又哪是如此,每回他來探視時,她都是打起了十二萬分的精神,不敢在言語中流露出一點心底的所思所想。這些悖逆的想法,僅僅是泄露出一星半點,就足以令她真的被廢去品位,到宮正司領(lǐng)罰了。
天子受命于天,去世后“事死如事生”,在地下也需要妻妾的服侍,身為他的家人,殉葬隨到地下去跟隨著夫主,難道不是很自然的一件事?徐循也打聽過了,這二十多年來,甚至還有藩王去世正妃殉葬的,指導(dǎo)思想都是事死如事生這么一句話。高皇帝年間殉葬的那些妃嬪,更是不分生兒育女與否,全都跟隨到地下去了。身為一個有覺悟的太子才人,她怎么可能表露出對殉葬制度的任何一點質(zhì)疑,難道她對太子的敬愛,不足以讓她放棄生命?
徐循用不著打個磕巴都能流暢地回答出來:就是不足以,一點也不足以。遠香近臭,對這個高大健壯的英俊青年,她要腹誹的毛病可有得是呢。不是說沒有情分,幾年相處下來,情肯定都是有的,但她還真沒敬到那份上兒。
可就是沒到那份上又如何,她還不是要去乞求、維系太子的寵愛,還是要靠著他過日子,殉葬畢竟是以后的事了,現(xiàn)在但凡把自己這不該有的想法流露出一點兒,她的日子可就不會比殉葬好到哪兒去了。徐循有時真覺得自己要被撕成兩半兒了,她實在是沒法維系著言笑如常的正常模樣,雖然沒有任何一個人虐待她、算計她,每個人都待她很好。可她卻是恨不得大摔大鬧、大哭大叫一番,宣泄心里那說不出口的驚濤駭浪。上司們對她表現(xiàn)的不滿意,徐循都已經(jīng)沒法放在心上了。
就是現(xiàn)在,太子妃一句話,大家都要守孝三年,一下把她打個時間差,搶先一步懷上皇嗣的可能性給斷絕了。徐循心里也是絲毫都沒有沮喪,她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心思都去了哪里,留下來的只有一團迷茫和混沌。守孝就守孝,不生就不生吧,就是生了又如何,有子正妃殉葬的事,國朝又不是沒發(fā)生過。
而在這一團迷霧中,太子妃說的話,她多少也是有些充耳不聞,僅僅是虛應(yīng)故事而已,直到她被留下來單獨說話,太子妃又一針見血地提到了殉葬的事,在這一句話,終于是戳破了徐循的心口似的,讓她那滿腔的怨憤,有了往外噴發(fā)的危險,她是用盡了自制力,才將這些情緒全都壓到了心底。
“我”聲音里的顫抖倒是貨真價實的。
太子妃成功地被她瞞過了,絲毫未曾注意到徐循的異樣,她露出親切的笑容,拍了拍徐循的肩膀,壓低了聲音說道,“這件事,不要外傳。不過,據(jù)說父親也是被當日壽昌宮的慘狀,嚇得不輕”
從前的太子,如今的皇上,的確一直都是以宅心仁厚出名的。這些年來,和動不動往外抬死人的內(nèi)宮不同,東宮一直很少鬧出人命,最近徐循雖然渾渾噩噩的不問世事,但也恍惚聽說了皇上已經(jīng)赦免了方孝孺的大逆之罪,又找到了他和當年輔佐建庶人的兩位股肱之臣的后人,蔭庇撫養(yǎng)了起來。殉葬的事,過于殘忍,皇上看了有所不忍,也是很正常的事。
這句話,好像是定海的神針,一下就把徐循的心思給定住了。不是因為殉葬的事有望廢除,不全是如此。更多的,還是因為徐循也說不清,也許還是因為,終于有除了她以外的第二個人,還是個如此位高權(quán)重的人,表露出了對殉葬這件事的不喜。
不是我錯了,徐循想,是殉葬這件事,本來就是錯的!不是我自私自利,不愿在地下服侍夫主。而是而是我的命確實沒有這么賤!人和人之間,也不是天生就該差得這么多的!
理直才能氣壯,一直以來紛紛擾擾如同一鍋粥的心湖,仿佛忽然寧定了下來,徐循幾乎是大松了一口氣她一直自問是個聽教聽話的學(xué)生,可這些日子以來,腦子里轉(zhuǎn)得那都是多么悖逆的想法?幾乎和《女誡》、《女訓(xùn)》的教導(dǎo)背道而馳。這讓她還怎么安心?后宮妃嬪,當是婦德表率。自己心里都暗藏悖逆了,還竊居太子才人之位,豈非欺世盜名表里不一?太子妃的這句話,真是起到了撥云見日的效果,讓她覺得周身的云霧,都消散了不少。
太子妃自然也感受到了她的松弛,她躊躇了一下,又低聲說道,“但,后輩不廢前法,即使皇上對殉葬的事有看法,也不能在文皇帝的妃嬪身上表現(xiàn)出來。而現(xiàn)在,他更是不會提自己這批妃嬪的事,畢竟,即位不久便提兇禮,多少也是不祥之兆”
這個道理,徐循還是懂得的,即使是要廢除殉葬,皇帝也多數(shù)會等到自己彌留之際,再來下這個決定。沒有誰喜歡談?wù)撟约旱暮笫拢@一點也是人之常情。
有了這兩句話,徐循若是還不振作,那便是辜負太子妃的心意了,她現(xiàn)在也的確是一下清明了許多,起碼,已有余力來做一個正常的自己。
徐才人便微微一笑,感激地握緊了太子妃的手。“姐姐倒是我不懂事,讓姐姐不能不泄露消息了。”
才是兩句話功夫,小循就恢復(fù)了以往的貼心靈慧皇帝私下的一言一語,是如何流傳到太子妃耳朵里的?雖然天下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但皇帝也不會喜歡兒子、兒媳探聽自己的消息。太子妃把這話告訴徐循,也是擔(dān)了風(fēng)險的。不然,她大可剛才就直接在小會上說出來了,孫玉女和何仙仙也是妾侍,難道就沒有陪葬的擔(dān)心了?徐循這是領(lǐng)了太子妃的情。
太子妃欣慰地一笑,“咱倆之間,還說這話?你能振作起來也好,我有什么精力不濟的地方,還要指望你來幫一把呢”
她眼底掠過了一絲暗影,“別說行百里者半九十了,咱們這是萬里跋涉才剛開始。從今以后,當以從前的東宮為目標,處處謹言慎行。這可少不得姐妹們的幫忙,偏偏玉女精神頭又不大好,你若消沉頹廢,我還真覺得缺了幫手。”
話里含含糊糊,似乎有所暗示,卻又不便明說。
徐循立時有了幾分凜然:太子,從古以來都是很熬人的職位。身為儲備中的君主,沒有不受現(xiàn)任君主猜忌的。尤其皇帝和太子的年紀相差不算太遠,現(xiàn)在一個還沒有老,一個卻已經(jīng)是年富力強,羽翼豐滿了休說太子宮里一貫沒有什么勾心斗角,就是有矛盾,現(xiàn)在也不是爭斗的時機。圍繞著皇位,宮里出過得怪事難道還少了嗎?就算太子現(xiàn)在地位穩(wěn)固,也得居安思危!說那什么點,自己要擔(dān)心殉葬,也該在太子登位后再擔(dān)心。現(xiàn)在最要緊的,還是配合太子妃,把宮里的工作做好。
“正是。”徐循眉頭一擰,已經(jīng)是拿了個方案出來。“何姐姐素來是不過問宮里的事的,這些年間,宮務(wù)幾易其手,咱們?nèi)忝枚脊苓^一段時間,也都休息過一段時間。要說有誰能把宮務(wù)手拿把掐的捏牢,卻沒這回事。今日孫姐姐身子不好,少待兩天,等她康復(fù)了,我們?nèi)松俨坏靡惨聛硪黄鹕套h商議這具體的章程。除了大哥那里以外,宮里上上下下,也都不能失了守孝的禮數(shù)去。”
她卻沒追問太子妃話里的底細:有些事知道得太多了也沒什么好處,該領(lǐng)導(dǎo)擔(dān)心的事,就由領(lǐng)導(dǎo)來擔(dān)心好了。
說實話,能免去殉葬,太子妃也是樂見其成。看著徐循從剛才那半死不活的樣子,一下又回到了這活潑可人的模樣,太子妃寬慰地點了點頭,“你還不是一樣?先回去好生歇著吧,后日還長呢,咱們再好生商議不遲。”
徐循浮起一抹微笑,躬身下拜謝過了太子妃,遂告退出了屋子。雖然孝期里不能放聲大笑,但她面上的確是陰霾一去,那股屬于徐才人獨有的歡樂勁兒,一下就又全回來了。
就連送她過來的錢嬤嬤、孫嬤嬤都看出了這個變化,兩個嬤嬤一對眼,也都微微地笑了起來按理,徐循出門,扈從的多數(shù)都是小宮女,東宮內(nèi)行走,嬤嬤們也不必伴隨。可徐循這一陣子的精神狀態(tài),走在平地上都要跌跤呢,讓誰都放心不下,兩個嬤嬤硬是就跟了過來。
“到底還是太子妃娘娘本事,也不知給貴人開了什么藥方子,居然當時服下就見效了。”才出了宮門,孫嬤嬤就和徐循開玩笑。
徐循住了腳,回頭望了孫嬤嬤一眼,笑道,“我也不知道呢,倒覺得從前那些日子,都和活在夢里似的,現(xiàn)在才醒了過來。”
錢嬤嬤、孫嬤嬤并花兒、紅兒都是相顧而笑,徐循又再回過頭去,望著那雕梁畫棟朱壁青瓦的巍峨建筑一眼,她也微微笑了起來。
只是,這笑意卻并未到達眼中。
眾人皆醉我獨醒,其實很多時候,能一直渾渾噩噩,也不失為一樁幸事。
作者有話要說:小徐開始認清宮闈的本質(zhì)啦。
再次重申:本文不會有很多陰謀詭計。也不會把宮里女人的爭斗作為主旋律,更不是個愛情故事。
宮斗、陰謀和男主角都是徐循生活里的一部分,而不是主旋律,這本書說的就是她的生活,所以叫做貴妃起居注。因為殉葬而來的心態(tài)轉(zhuǎn)變是她成長中很重要的關(guān)節(jié),我不會吝惜筆墨,如果讀者覺得情節(jié)慢,也許是因為你一直沒看到你想要看到的東西,如果我的文不能滿足你,你可以隨時不看,文和讀者一直都在經(jīng)歷一種雙向選擇,這很正常。但我不接受說我水文的指責(zé)。
當然,會留下來看的讀者還是可以得到我的保證,這個故事一定是有頭有尾,心路完整、邏輯清晰、人物豐滿、沖突不斷的,只是沖突未必都圍繞女主展開,新卷的三章很多人覺得情節(jié)慢,是因為沒看到后宮爭寵嗎?后宮爭寵還真不是這一卷的主旋律,什么矛盾是呢,我的暗示也已經(jīng)很明顯啦,至于徐循在這個矛盾里有什么作用,大家感興趣的話就放心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