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故國神游 !
寇仲眉頭一皺,哈哈笑道:“老畢你又胡吹大氣,怎么知道假以時日,她的地位不會超過你?”
他剛剛才稱呼畢玄為“你老人家”,這下又變成“老畢”,可見心態(tài)轉(zhuǎn)換之快。但是,畢玄所言乃是事實。中土以內(nèi),即使是公認的天下第一人寧道奇,也沒有他在突厥的地位。他就是草原上的神魔,若想要他徹底失去影響力,并不是區(qū)區(qū)一個諾言可以達到的目標。
在蘇夜預想中,能令畢玄絕跡中原,已經(jīng)是最好不過的結(jié)果。西域諸國如何看待他,崇敬他,那是他們的事情,不是寇仲的。寇仲有朝一日,必然可以面對面地擊敗畢玄,可現(xiàn)在還不行。
因此,寇仲剛要再說,蘇夜就用眼神制止了他,柔聲道:“很好,就這樣吧。不知武尊想定在哪一天?再過兩天,正好是本月十五日,天氣應(yīng)該十分晴朗,我……”
畢玄斷然搖頭,道:“為何要拖延時間,今天有什么不妥嗎?”
蘇夜根據(jù)過往經(jīng)驗,拿葉孤城當前車之鑒,認為高人肯定都喜歡天空掛著一個大月亮,所以好心好意地推薦滿月時分。然而,畢玄沒有這樣的執(zhí)念,晝夜晴雨,對他來說毫無區(qū)別。如果說他有什么特別的喜好,那就是一望無際,由青色、綠色、黛色連續(xù)而成的茫茫草原,還有草原盡頭,仿佛與天相接的山峰。
蘇夜既找不到這種環(huán)境,不如省省力氣,把精力放到即將到來的決戰(zhàn)上。
她猶豫一下,笑道:“我本來還想,今晚在這里大排宴席,宴請武尊一行。傅采林來中原時,也是我負責接待。他吃完廚子精心烹飪的酒席,還客氣了幾句好話呢。”
畢玄微微一笑,搖頭道:“這是你們漢人的禮節(jié)。你我既非朋友,就不必大費周章,還可節(jié)省時間工夫。即使真要宴請,放到?jīng)Q戰(zhàn)之后也一樣。”
蘇夜收起笑容,面無表情地道:“說得好,其實我最厭煩宴席誠,和一群說熟不熟、說生不生的人坐在一起,吃一桌子我未必喜歡的菜,還隨時防備著說錯話得罪了人,奈何禮數(shù)如此,有時候不得不這么做。”
事實上,請人吃飯并非必經(jīng)的步驟。宋缺來看她的時候,他們同樣沒說幾句,就去了凈念禪院。她去看石之軒時,兩人連坐都沒坐,在橋上互相嘲諷了幾句,立即動起了手。
但畢玄多少具有外賓身份,一見面就兵戎相見,讓她感覺非常古怪。
她和沈落雁對視一眼,在心里把宴席時間向后推遲一天,同時垂死掙扎道:“武尊此來,有個原因是借閱長生訣。何不先看完這本奇書,了斷一樁心事?”
畢玄詫異道:“據(jù)少帥所言,長生訣乃中原道門中,秘不可測的寶典。且不說老夫讀完它后,需要一段時間領(lǐng)悟融匯,就算少有心得,也會影響你我的決戰(zhàn)結(jié)果。秀有事,可以慢慢商量,不必到處尋找借口。”
話說到這個地步,他居然飯不吃,水不喝,書也不著急看,一門心思撲在決戰(zhàn)上,令蘇夜覺得自己簡直矯情。她不再堅持,報以一笑,答道:“今日就今日,把今日硬拖到明日,的確沒什么意思。這座外賓館本是洛陽第一位富豪的地產(chǎn),府中有個極大的花園,拒不如草原開闊,作為交手之處,總是夠了。”
她一邊說,一邊站起身來,做出一個“請”的手勢,敲將眾人表情一覽無遺。
寇仲、徐子陵兩人較為關(guān)心決戰(zhàn)結(jié)果,神色固然從容自若,卻夾雜著影影綽綽的擔憂,與臉色剛剛恢復正常的沈落雁相映成趣。跋鋒寒則含笑以對,明顯比他們更灑脫。當然,他和蘇夜交情不深不淺,更像是路上遇到會打個招呼的熟人,硬要他情急關(guān)心,未免強人所難。
這邊的四個人神情各異,倒都比對面兩位自在。拓跋玉師兄妹不住望向畢玄,想說話又不敢說。一個人自稱能夠擊敗畢玄,與畢玄承認對手有可能擊敗他,效果自然不同。
蘇夜一眼瞥去,發(fā)覺淳于薇滿臉不敢置信,正在試圖用眼神和師兄說話,忍不住又一笑,轉(zhuǎn)身率先出門。
傅采林來時,后園中亭軒樓臺都由他帶來的人親自布置,布置的華麗舒適,又有山水高雅之致。畢玄并無這等興趣,一切事務(wù)仍由館中衛(wèi)士、雜役完成,干凈是干凈到纖塵不染,卻少了有人居住的人氣。
花園確實占地廣闊,園中種植大批北方樹木,到了降雪時節(jié),仍有一大半青翠色澤,與江南的秀麗典雅完全不同。
如果宋缺還在洛陽附近,定會趕來觀戰(zhàn),可惜他不在。很多人希望目睹這場決戰(zhàn),但希望只能是希望。即使僅出于對敵人的尊重,蘇夜也不可能把決戰(zhàn)場地變成動物園。
雪仍在下,不疾不徐地下著。仆役清掃出園中通路,未碰其他地方的積雪,只為滿足主人的賞雪愿望。滿園奇松古柏,郁郁蔥蔥,云杉參天而起,襯著天上細絮綿綿,地下白雪團團,別有一番意趣。
畢玄年輕時,并不像現(xiàn)在這樣空手對敵,總是身騎一匹駿馬,在草原奔馳縱橫。他用的兵器是一把長矛,名為“阿古施華亞”,意思是“月夜之狼”,重達九十九斤。自他出道以來,從未遇到過對手,被突厥人稱為“永遠不能從馬背上擊下來的對手”。如果他需要,還會穿上黑袍,披上戰(zhàn)甲,全副武裝地面對敵人,更是令人聞風喪膽。
這些消息,均是由跋鋒寒轉(zhuǎn)告給蘇夜的。畢玄人還沒死,已經(jīng)成了西域的傳說人物,幾乎沒有人不知道他的輝煌過往。蘇夜聽故事時,心想若遇上阿古施華亞,那么也給夜刀撒外國名字,就叫施華洛世奇好了,反正聽起來都是西方風味。
畢玄這次來中原,帶上了月狼矛,也帶上了戰(zhàn)甲,準備全力以赴。但不知為什么,在見到蘇夜之后,他打消了持矛上陣的想法。
他遇見過無數(shù)高人隱士,不分性別、出身、種族、年紀,大部分為成名而來,結(jié)果受不了他一拳之威。諸如跋鋒寒、寇仲等輩,才能得到他的青眼。他之所以帶來月狼矛,正是出于對蘇夜所說的那個原因,即忘不了過往的風光,依舊想回到過去馳騁草原的日子。
然而,他面對著這群年輕人,陡然覺得這想法可笑至極。過去既是積累,是寶貴的財富,也是精神負擔。對手無論武功高低,一個個均在向前精進,他卻帶著數(shù)十年前的兵器,仿佛從人到矛散發(fā)腐朽氣息,有股應(yīng)該束之高閣的感覺。
換句話說,跋鋒寒已把長劍從“斬玄”更名為“偷天”,不再拘泥于畢玄一人。畢玄則反其道而行之,對過去依依眷戀,似乎不是一代武學宗師應(yīng)有的舉動。
拓跋玉上前幾步,低聲問他是否要用月狼矛。他毫不猶豫地搖搖頭,拒絕了這個提議。當他搖頭時,已徹底拋開對過去的懷戀,像蘇夜一樣,把注意力放到現(xiàn)下及未來。
外賓館極為清凈,整個巨大園子均寂寂無聲,蛇鼠蟲蟻全部絕跡,比之在大廳的時刻,更像另外一個世界。
蘇夜離開大廳,是覺得外面更加寬廣空曠,也是覺得自己和人動手的時候,動不動把家具打的粉碎。一場決戰(zhàn)過后,不但家具擺設(shè)遭殃,連墻壁和屋頂都很難幸免,又要花錢雇人重建。她腦子里盡是這些念頭,并不知道,自己與阿古施華亞失之交臂,亦對畢玄的轉(zhuǎn)變一無所知。
總之,她在前方領(lǐng)路,一直領(lǐng)到花園中的大片空地上,才轉(zhuǎn)過身,微笑道:“就是這里吧?”
積雪沒有清掃,厚實綿軟,印下眾人足跡,一望可知他們的輕功造詣。其中,自然以拓跋玉、淳于薇的足印最深,沈落雁次之,寇仲三人再次之。到了蘇夜與畢玄,竟只剩一個淺淺的盂,不仔細看,都看不出那是他們的腳印。這還只是他們平時步行,若全力展開身法,必定可以平地升空,踏雪無痕。
幾個人不分敵我,胡亂交換著目光,都想從別人臉上找點激動的表情。忽然之間,跋鋒寒哈哈一笑,主動向后退開,就像寇仲旁觀宋缺那一戰(zhàn),退到了不會被交手雙方影響,也不會影響他們的地方。
他一退,其他人也跟著退后。
被白雪鋪滿的空地,猶如白石廣場般潔白平整,上面仍只剩兩個人。東面的是蘇夜,西面的是比她大了一個人的畢玄。
蘇夜早把外面的斗篷脫掉了,露出纖巧優(yōu)雅的體態(tài),斗篷中的打扮與春夏時節(jié)無異。畢玄不答她的話,像是饒有興趣般,仔細觀察著她的一舉一動。
他神情極為從容冷靜,不像石之軒的邪惡無情,也不像寧道奇的仙風道骨,仿佛剎那間,一切人類的喜怒哀樂都離他而去,只剩一個為戰(zhàn)而生的軀殼。